美團浣熊餐廳、京東七鮮小廚,餐飲行業的“鯰魚”來了?
出品/伯虎財經
作者/林恩
這個夏天,外賣大戰轟轟烈烈地進行,打得全民狂炫奶茶。
但這場外賣狂歡下,一些質疑聲也開始浮現。美團高管的發聲、餐飲商家的痛訴……這些聲音,揭露了狂歡背后的隱患。
眼下,隨著浣熊餐廳、七鮮小廚陸續面世,美團、京東正帶著“新物種”到來,可能會給餐飲行業攪起些許水花來。
被迫打起來的外賣戰
7月以來,外賣平臺給出的戰報一份接著一份。
7月13日凌晨,美團發布戰報稱,截至7月12日23時36分,美團即時零售日訂單量超過1.5億單。
7月14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發布戰報稱,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單(不含自提及0元購)。
不過,這些戰報沒能得到“喜大普奔”的待遇。7月16日,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接受晚點LatePost采訪時,對這場外賣大戰給出了無奈的否定。
他很直白地在采訪中表明美團的立場和處境——“我們本來不想卷,我們是被動卷入”。
王莆中表示,“我們等了四五個月,他們的補貼越來越瘋狂,我們設想一下,我跟他們說,你們卷了沒有意義,他們不會信,他們只會覺得你慫了,反而會更來勁。”
他列舉2018年和滴滴在無錫的競爭案例,試圖說明“打戰”沒有好處。“過了一年,我們拿無錫跟蘇州、常州比,你會發現它跟那些沒打的城市比起來根本沒有額外增長。”
在他看來,外賣打戰打完之后,并沒有產生多少真正有價值的增量。這一次也一樣。
不得不打的原因很現實。王莆中表示,“如果在主營業務上我們不參與的話,連轉AI的機會也沒有了。”
阿里也許也不想打。雖然從結果來看,這場外賣大戰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阿里了。晚點LatePost在采訪中提到,“我們了解到,上周六阿里本來是沒準備發起競賽的,他們以為你們要沖,你們以為他們要做沖。雙方都在做防御動作,但在對手眼里,就變成了進攻動作�!�
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將在未來12個月內面向消費者及商家啟動“直補”計劃,補貼規模達500億元。
這場規模補貼,將美團與京東此前的“雙人”博弈,徹底扭轉成三個平臺之間的較量。
王莆中的發聲,可以理解為為這場大戰“喊剎車”。更嚴厲的叫停,則發生在之后,7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約談,餓了么、美團、京東三家平臺。
其實,從直接的、眼前的利益來看,外賣戰是利于消費者的。原本一杯二十塊的奶茶,現在只需要幾元輕松拿下。
但從長遠來看,持久的外賣戰也可能引發更多隱患。比如外賣大戰消耗的大量資金、人力,本可以用來提升食品安全、優化配送效率、發展供應鏈等等。當資源向“價格戰”傾斜,最后總會有些什么做出犧牲。
因此,比起外賣戰,餐飲行業可能需要更健康的升級,讓消費者以更愉悅的方式吃上好吃健康又不貴的飯。
那答案在哪里?浣熊餐廳、七鮮小廚的出現,也許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浣熊餐廳正式“上線”
基于過往一些外賣衛生事件,在部分消費者的認知中,漸漸形成了外賣不夠衛生的印象,尤其是對“幽靈外賣”格外抵觸。
早在半年前開始試水的浣熊餐廳,本質上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品質需求和打消個中顧慮。而時隔半年,選擇在這個節點正式啟動,自然有應對此次外賣大戰的意圖。
7月1日,美團宣布正式推出“浣熊食堂”。自去年底首店落地試水以來,截至6月30日,浣熊食堂在北京等地已經投入運營10家門店,其中老鄉雞、德克士、全聚德、云海肴等100多個餐飲品牌加入。
美團提出目標:未來三年,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1200家“浣熊食堂”。
浣熊餐廳的模式,相當于美團自己租賃并打造了一個集合式外賣場地,將場地內的檔口、廚房租給餐飲商家。
首先是餐飲衛生上。浣熊餐廳與衛星店一樣,都強調“明廚亮灶”,通過透明開放原則進行運營,監督商家食品衛生安全的同時也打消消費者的安全顧慮。
其次是配送模式也有新變化。浣熊食堂打破“一店一單”限制,可以實現跨品牌點餐,比如同時點一份米飯+一杯奶茶,由騎手統一配送。
從衛星店到浣熊餐廳,美團的平臺側供給在進一步得到豐富。通過模式的多樣性,去覆蓋更多消費者的多元需求。
這樣創新的模式讓行業、餐飲商家期待,但未來的經營依然存在一些挑戰,比如成本壓力、運營壓力。
一方面,根據測算,浣熊餐廳一線城市單店基建投入約200萬-300萬元,若復制到低線城市回本周期會被拉得更長;另一方面,跨店點餐可能存在某商家“卡餐”等情況,如何在這些未知的可能情況和消費體驗之間做好平衡,也是美團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浣熊餐廳,京東的七鮮小廚也堪稱“行業新物種”。
七鮮小廚,行業鯰魚?
劉強東曾在一個月前提到,一個月后,京東外賣將推出與美團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且期待這一模式能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讓消費者買到高性價比且安全的食品。
近期,這一商業模式面世了,即京東旗下合營品質餐飲制作平臺“七鮮小廚”。
7月22日,京東宣布啟動“菜品合伙人”招募計劃,投入10億現金,面向全國餐飲品牌與個體廚師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
京東強調,七鮮小廚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合伙人只需要共同參與菜品開發。在選址、建店、運營上,京東會負責整體的組織和經營。
“簡單來說,餐飲品牌有好吃的菜品,你來提供配方和研發;京東有很強的供應鏈整合和運營能力,我們來負責這些環節�!�
七鮮小廚上線后,很快引發了一波質疑。最大的質疑莫過于,七鮮小廚是不是在搶餐飲店的生意?
關于這一點,京東做出回應,“可以很肯定的說,我們不是要搶餐飲店的生意,而是希望和優秀的餐飲商家一起,從幽靈外賣、黑外賣的手里,拿回本該屬于品質餐飲商家的生意。”
京東的理由有三。一是會給合伙人100萬的保底分成;二是定價10-20元,競爭的市場不是客單在30元、50元及以上的正餐廳;三是會充分考慮到附近的供給情況,更多選在幽靈外賣訂單占比高的地段,并考慮菜品合伙人的已有門店布局。
結合此前,劉強東曾提到,“我們做(餐飲外賣)的邏輯是背后的生鮮供應鏈,這才是我所真正想要的。前端賣飯菜,我可以永遠不賺錢,我只要靠供應鏈賺錢就可以了�!�
七鮮小廚或許是京東結合自身供應鏈優勢,以及避開外賣激烈內卷下的又一探索模式。
不過,在伯虎財經看來,以當下七鮮小廚的自營餐廳定位來看,與餐飲商家“狹路相逢”是難以避免的,京東的回應矛盾且無力。
但競爭未必是壞事。正如七鮮小廚自稱的“餐飲行業新物種”,過去幾十年里,餐飲行業尚未出現這樣大規模的平臺式餐飲。
在外賣內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愈加注重的當下,京東憑借自身的供應鏈優勢,有希望打造一個“胖東來式”的餐飲樣本。對于行業和消費者來說,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七鮮小廚也好,浣熊餐廳也罷,本質上都是在餐飲行業開了新的口子,比平臺一味懟著外賣打、瘋狂免單,更具有開拓意義。
參考資料:
1、新浪財經:浣熊食堂一邊迭代,一邊擴張
2、北京商報:三年開1200家“浣熊食堂” 美團再探外賣新可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