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大中華區終于重回增長,只靠降價促銷?
出品/時代周報
撰文/謝斯臨
依靠降價,蘋果終于扭轉了其大中華區營業收入連續7個季度同比下滑的趨勢。
美東時間7月31日盤后,蘋果發布其2025財年第三財季(對應自然年為2025年第二季度,故下文簡稱“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二季度,蘋果實現營收940.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8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較上年同期的857.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86億元)增長10%;凈利潤為234.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9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14.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47億元)增長9%。
增長被認為主要來自iPhone、Mac和服務業務的亮眼表現。其中,iPhone二季度營收約44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15億元),同比增長近13.5%,超過分析師預期的40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89億元);Mac二季度營收則為8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1億元),同比增長14.8%;服務業務二季度營收為274.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77億元),同比增長近13.3%。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二季度的增長一定程度上源于美國消費者的提前購機。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宣布加征關稅,有報道預測iPhone價格可能因此大幅上漲,從而刺激了美國消費者在關稅生效前購機。
財報電話會上,蘋果CEO蒂姆·庫克透露,二季度蘋果同比增長10%。其中,約有1個百分點的增長歸因于美國消費者為規避關稅而提前購機。
但關稅帶來的不全然是好處,同時也帶來成本的持續上升。蒂姆·庫克指出,蘋果二季度因關稅支出約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并預計下一季度關稅成本將高達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9億元)。
這無疑將對蘋果的盈利能力做出挑戰。數據顯示,二季度蘋果的毛利率約46.5%,相較一季度的47.1%跌去0.6的百分點。
分地區來看,包括美洲、歐洲、日本在內的地區,蘋果均實現了營收的同比增長,特別是大中華地區。財報數據顯示,二季度蘋果大中華區營收達到153.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7.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62億元)增長超4%,成功扭轉了蘋果此前在大中華區營收連續7個季度同比下滑的頹勢。
庫克隨后在財報電話會中解釋稱,二季度在大中華區的銷售增長主要源于iPhone的銷售加速增長,Mac的增長也很可觀。二季度是手機等數碼產品“國補”產生影響的首個完整季度,蘋果的部分產品確實受益于“國補”。
但庫克沒有提及的是,蘋果為挽救其大中華區的頹勢所做出的努力。今年以來,蘋果開始打破不輕易降價的傳統,試圖用更低的價格換取更多銷量。
特別是在618前夕,蘋果曾向渠道商下發調價通知,包括iPhone 16 Pro在內的多款旗艦機型價格大幅下調。以iPhone 16 Pro 128G版本為例,該機型售價直降2000元至5999元,精準卡進國補范圍。疊加500元國補后,到手價僅需5499元;此外,更高配置的機型也有千元以上的調價。
主力產品的大幅降價迅速引發一波搶購熱潮。京東618期間的手機競速榜數據顯示,蘋果再度拿下手機品牌銷量與銷售額雙料第一,iPhone 16 Pro、iPhone 16 Pro Max、iPhone 16分別拿下第一、第二和第三,連續霸榜前三超過35天。
在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看來,蘋果為參與國補,在去年年末和今年伊始多輪降價后(2025年,手機國補標準為:售價不超過6000元的手機產品可享受15%的補貼,單件最高補貼500元)終于擠進賽道,最終以降價換市場,攫取了一波中端游離消費者的增量。
“降價的蘋果,價格更為親民,在推動一部分果粉提前換機的同時,也成功吸收了部分猶豫的中高端消費者。盡管此刻的蘋果在功能上并無更多顛覆,但總歸還是用品牌號召力和價格差穩住了中國市場。”張書樂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問題在于,降價換來的銷量或難持久。張書樂進一步指出,蘋果目前對于安卓系統并無根本性優勢,但在價格上仍舊高出同檔友商機型。一旦國補取消,僅靠目前降價后的蘋果,又會回歸讓人猶豫不決的選機尷尬中,除非有類似當年iPhone 4一般的顛覆式體驗,否則將難以維持當下銷售業績。
事實上,市場對蘋果在中國的市場態勢頗有擔憂。7月29日,蘋果中國官網顯示,位于大連百年城的Apple Store店將于8月9日停止營業。這是蘋果入華19年來首次關閉直營門店,一石激起千層浪,該則消息發出后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市場普遍擔心蘋果或有意減少在華的投入。不過,據媒體報道,蘋果在一份申明中指出,閉店是由于大連百年城購物中心內多家零售商的離開,公司才決定關閉那里的零售店。
目前,蘋果仍在擴張中國線下直營門店數量。此前,蘋果宣布將于8月16日在深圳開設蘋果前海壹方城零售店,這將是深圳第三家蘋果直營店。今年1月,蘋果還在安徽開設了首家零售店即合肥萬象城零售店。
對蘋果來說,中國必定是其無法割舍的巨大市場。只是在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強勢崛起的背景下,蘋果想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維持住市場份額,仍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