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市值被嚴重高估 多重隱憂或致股價大跳水
截至昨日收盤,深康佳A股價從1月29日最低點3.94元上漲至5.59元,漲幅超過40%。對于深康佳A的異動,不少投資者均表示看不懂。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康佳董秘吳勇軍,他表示,康佳目前業務運營正常,沒有特別利好的消息,對康佳股票漲停的原因并不知悉。
有分析人士表示,從康佳2015年的業績表現以及2016年的預期來看,深康佳A的股價連續上漲缺乏基本支撐,股價已經被嚴重高估。
股價被高估
2015年,中國家電產業的業績普遍慘淡。康佳公布的2015年業績公告顯示,全年預計虧損12億~14億元,創出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虧損紀錄。
從歷史數據上看,康佳從2006~2013年,市盈率在25~54倍浮動。但2014年業績走低后,市盈率升高到了117倍,而2015年的市盈率飆升到429倍。而從市凈率來看,2014年之前在1.0~1.89間浮動,進入2015年,平均值達到了5.39。
此外,記者也調取了四川長虹、TCL、海信電器等家電企業股價、市值表現數據。對比發現,康佳在家電企業中經營業績排在最后一位,但近一個月的漲幅卻達到了14.08%,四川長虹為-0.25%,TCL集團為11.2%,就連2015年家電行業業績表現最為亮麗的海信電器,漲幅也僅為2.53%。
而從市值數據看,截至到2月24日收盤,一年巨虧14億元的深康佳A市值為112億元,業績表現最好的海信電器僅為196億元。
仍面臨不確定性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康佳當前還面臨一系的不確定性和隱憂。
首先,康佳2015年業績預計巨虧12~14億元,在產品規劃及市場投放、渠道、供應鏈等方面還沒有完全理順,導致2016年的表現無法預料。其次,華僑城作為康佳大股東存在“減持股份”的可能。
第三,此前康佳與阿里的合作也存在問題。按照去年9月雙方合作的說法,康佳與阿里天貓宣布合作發展互聯網電視業務,康佳負責硬件,阿里負責平臺運營,雙方收入分成,預計未來三年給康佳帶來10億元的收入規模。但根據媒體曝光,阿里與康佳合作的責權利不清晰,運營與服務、分賬模糊,直到今天,康佳都沒有拿到一分錢的分賬。
第四,康佳2015年領導層處于動蕩中,中層業務骨干人員流失較多,事件帶來的后遺癥短期難以消除。
第五,2016年家電產業的整體環境不樂觀,康佳也沒有找到有效轉型、升級的業務方向。此外,市場最為期待的是康佳總部舊廠區的改造項目,但拋開與大股東華僑城在地塊所有權及收益上的分歧,總部改造項目還處于投入期,短期不會貢獻太多利潤,對康佳業績面的改善發揮不了作用。
國企改革想象空間小
值得注意的是,深康佳A此輪瘋狂上漲,也被不少投資者認為是“國企概念”熱炒。不過,有專業人士分析,深康佳A是“偽國企改革股”。
首先,康佳已經上市,目前國有資本華僑城占得股份比例并不高,國企改革對康佳的影響并不大;其次,康佳雖然是家電行業里唯一的國企背景的企業,但國企改革的形式多為資源整合方式,實現業務間的協同發展。無論是從華僑城的“旅游+地產+互聯網”的模式看,還是從家電國企板塊看,康佳的整合空間很小。
還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在當前A股注冊制勢在必行的大趨勢下,深康佳有淪為垃圾股的危險,殼的價值也在減弱。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吳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