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服飾品牌bosie融資2億 將開2000㎡超級門店
11月20日,36氪獲悉,新銳服飾品牌「bosie」完成2億元A+輪和B輪融資,分別由鐘鼎資本和元生資本領投,金沙江創投跟投。
這是bosie自去年以來獲得的第三筆融資,創始人劉光耀告訴36氪,本輪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升級產品體系和開設“超級門店”。
另外,「bosie」計劃明年在上海淮海路開設“超級大店”,屆時「bosie」門店面積將擴充至2000㎡,店內SKU也從服裝擴展至鞋包配飾、家居服飾、童裝、寵物裝等泛服飾品類。
劉光耀預計,“超級門店”在銷售上有望在現有門店最佳業績的基礎上實現翻倍。
與傳統服飾店不同,bosie在門店裝修、款式設計、品牌定位上均瞄準了Z 時代用戶(意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統指受到互聯網影響的一代人。)
bosie天津南開大悅城店;圖片由bosie提供。
bosie天津南開大悅城店;圖片由bosie提供。
2019年末,鐘鼎資本的投資人Vita來到了位于鄭州丹尼斯大衛城的bosie門店,讓他們詫異的是,雖然這家店的位置算不上最好(4樓且靠邊角),但門店裝潢新潮,款式設計感強,年輕消費者絡繹不絕,細打聽之下,這家bosie門店在同層50多個品牌中業績位居第二。
彼時,老牌快時尚NewLook、OldNavy紛紛退出中國,Zara、H&M的質量問題與設計感千篇一律也被詬病多時,國內的年輕消費者其實在服飾的消費上并沒有太多新的選擇,bosie對基礎款的風格化改造滿足Z時代年輕人對個性和性價比的要求,有了成為“時尚版優衣庫”的可能性。
bosie主打的“無性別”風格服飾;圖片由bosie提供。
bosie主打的“無性別”風格服飾;圖片由bosie提供。
在實地考察了bosie后,鐘鼎資本很快下了押注的決心,他們成為了bosie A+輪的機構投資人。
從2018年5月成立至今,bosie是淘寶天貓男裝單月銷售額最快破千萬的新成立品牌,成立一年后就實現過億營收,今年天貓雙十一銷售額破6000萬元。
同時,Boise快速進軍線下,截止今年年底,「bosie」有七家以上的門店都是年銷售千萬級的“千萬店”,連帶率達3.5+。2020年,「bosie」銷售額預計完成2.7億元,其中在上半年經歷嚴重疫情的情況下,線下年同比增速高達400%。
「bosie」早期的創業走向,看起來是一個淘品牌的故事。2018年6月,「bosie」進駐天貓,依靠“NO GENDER.NO BORDER.(無性別服飾)”的風格化設計,很快吸引到了不少年輕消費者,再加上「bosie」的設計師賽馬策略、與靈活的供應鏈管控,「bosie」在成立一年后就實現了過億營收。
照這樣發展下去,3億、5億……「bosie」成為年入10億的淘品牌近在咫尺,但劉光耀不想讓「bosie」變成一個平庸的淘品牌。
“如果只做線上品牌,就是賣貨跑流水,品牌沒有調性,消費者不會記住你。”劉光耀對 36 氪說,“我們就成了一家不溫不火的淘寶店。”
還有一種更慣性的解決方案擺在劉光耀面前,就是線上先做大,再去搞線下。表面來看,這種做法在公司積累(現金流、SKU、品牌知名度)上更保險,但也為轉型埋下了風險。
在劉光耀看來,一家公司的運營是有“肌肉記憶”的,做淘寶店與線下店,兩種模式下的定價、設計、質量等產品體系都不一樣。一件成本 100 元的衣服在淘寶店的定價倍率是 2,但在線下店就需要賣到 400 元才有利潤;另外,消費者在逛淘寶店時關注的更多是視覺、款式,但在線下店,則更講究質量、設計。
這就意味著,如果有一天「bosie」在線上做大再轉頭做線下店時,原有的產品體系需要全部推翻,“相當于重做一盤貨。”
還有極其重要的一點,線下門店的拓展,可以讓「bosie」在品牌印象上快速有別于其他淘品牌。
在接受 36 氪采訪時,劉光耀高頻談及“品牌力”這個詞。「bosie」的門店不是傳統的服飾店,而是通過極具設計感的裝潢細節,與旗下服飾形成統一風格,給消費者更具體的品牌認知。
bosie長沙國金街店;圖片由bosie提供。
2019年4月6日,劉光耀還清晰地記得日期,這是他決定開設第一家「bosie」線下門店的日子,這也成為「bosie」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這個決定自然有風險。開設線下門店后,「bosie」需要統一全渠道定價,這意味著「bosie」在線上的客單價偏高,價格高了,勢必會影響線上的銷售增速,這也在劉光耀的預料之中。
“就是用線上銷量的增速來換品牌力,這是一個 trade off。 ”劉光耀對36氪說。
對于急需現金流的創業公司來說,犧牲一部分線上增速換取品牌價值,這聽起來有些冒險,但實行全渠道策略后,「bosie」在線上線下的調配上更加靈活,也得以更精準的規劃供應鏈。
打法是這樣的:「bosie」上新時,會先在線上進行預售(半個月發貨),然后根據線上訂購情況,判斷款式的受歡迎程度,對于可能成為爆款的品立刻在供應鏈加單,而已有的現貨則優先供給線下,再用線上預售的時間差加緊訂單生產,之后滿足線上消費者。
目前,「bosie」庫存周期控制在1個月左右,線下的貨品流轉甚至比線上還要快20天,和快時尚品牌Zara的速度相近。
另外從數據來看,劉光耀重視的品牌力,也逐步轉化為線下門店的坪效。
從2019年4月開設杭州嘉里中心第一家店以來,「bosie」陸續在國內開出13家門店,面積從100平升級到200平、400平、600平,來年即將在北京和上海開出1000平-2000平的大店。
截止目前,劉光耀的觀察是,門店利潤隨著店鋪面積提升而增加。“「bosie」之后會開出更多大店。”
目前,「bosie」今年新開的門店包括鄭州國貿360店、上海環球港店、天津南開大悅城店,這三家店面積在400-500平左右,疫情后單月銷售額100萬左右,凈利在10%-20%左右。
劉光耀預測,當門店面積開到800平后,單月銷售額會達200萬,凈利達20%+。
店越大越賺錢,究其原因,劉光耀認為有二:
1、需求端,年輕人更重視“一站式+打卡式”購物,即不愿意在多家門店挑選,而是青睞于在一家擁有海量SKU的門店完成購買;另外,「bosie」的店鋪、試衣間裝潢風格均向“網紅店”靠攏,目的是刺激用戶拍照發朋友圈、小紅書,滿足年輕消費者“打卡”的需要,這都對店鋪面積提出了要求。
bosie可供打卡的網紅試衣間;圖片由bosie提供。
2、供給端,劉光耀認為目前很多商場的服飾區屬于“存量廝殺”,即一層樓裝下20個小品牌,每家店100平米50個SKU,這對消費者來說購買效率很低,也沒有足夠的品牌力,因此會被淘寶店代替。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