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寶或年內登陸港股,涼茶還能再熱嗎?
近日,彭博社消息稱,加多寶集團正在進行3億美金的pre-IPO融資。集團預計最快于今年內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但規模和時間暫不確定。
作為國內涼茶的領軍品牌,加多寶集團曾依托王老吉涼茶雄霸國內80%的市場份額。2007年,加多寶旗下的涼茶銷售規模一度超越可口可樂,成為當年中國最受歡迎的罐裝飲料。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商標歸屬權問題,加多寶不僅丟掉了耕耘多年的王老吉品牌,還陷入與廣藥的價格戰。集團董事長陳鴻道也因商標租賃時涉嫌商業行賄,匆忙逃亡海外避罪,至今依然為我國公安的在逃犯。
加多寶的銷售規模與市場占有率也因此快速下滑,并于2017年徹底被王老吉超過。
沉寂許久的加多寶為何突然要上市?涼茶真的還有希望嗎?其資本想象力又在何方?
一個代價千億的“小便宜”
1995年,陳鴻道以港商身份與羊城滋補品廠簽訂租賃合同,以30萬/年的價格租下王老吉品牌。隨后,陳鴻道投資2000萬美金建廠,開始銷售王老吉涼茶。2000年時,王老吉涼茶銷量達到1億元。
這一年,王老吉商標隨羊城滋補品廠被劃入廣藥集團。隨后三年內,陳鴻道和廣藥簽署了多份合同,將商標租賃合同延期至2020年,年租金價格隨時間增加,但最高僅為537萬/年。
這份優惠的租賃條件的背后,卻是不見光的權錢交易。
2004年,廣藥腐敗窩案爆發,其中最大的一筆受賄就是王老吉商標。為續簽合同和補充協議,陳鴻道曾3次向廣藥集團原副董事長李益民行賄共計300萬元港幣。2005年,陳鴻道被捕,取保候審后竟潛逃香港,再沒回過內地。
商標使用權失去了法理基礎,加多寶的商業帝國變成了一座危樓。
失去王老吉品牌的加多寶在涼茶賽道上砸下重金,希望力挽山河不倒。以《中國好聲音》為例,加多寶曾花費0.6、2、2.5、3億元,連續四季獲得獨家冠名權。
盡管加多寶在短時間維持住了銷量增長,但高昂的營銷費用和獲客成本,也讓其一度陷入巨額虧損。數據顯示,2015-2017年,加多寶的利潤分別為-1.89億元、14.8億元、-5.83億元。
長期的虧損,加上廣藥從產品、營銷到司法等維度的全面擠壓,加多寶最終還是輸掉了這場戰爭。
2019年,粵高院判處加多寶集團賠償廣藥損失14.4億。外界認為,在資金鏈本身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加多寶若被執行天價賠償,很可能會面臨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清算的風險。不過最高法駁回了上述判決,加多寶最終僅支付了100萬元賠償款。
陳鴻道并不是沒有意識到,王老吉商標歸屬會成為加多寶集團的七寸。
據財新報道,他曾經主動上門與白云山探討合作,提出將品牌合作費提高到5000萬元,但遭到拒絕。同時,陳鴻道還介紹其朋友圈參與白云山王老吉合資公司,試圖強化其在白云山內部的話語權。
隨著涼茶市場的快速發展,王老吉金字招牌的價值水漲船高,一度突破千億,遠超陳鴻道商業運作能力所能及。生意伊始的幾次“小便宜”,不僅讓陳鴻道葬送了自身前途,也讓加多寶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如果按照白云山大健康板塊營收推算,假如加多寶能成為涼茶界的寡頭企業,即便在涼茶市場不景氣的今天,其營收依然會在100億左右,更不用說寡頭格局帶來的極高利潤率。
而加多寶推出的昆侖山礦泉水,已經成為高端礦泉水的領頭羊。若其多元化業務可以持續推進,加多寶集團還將獲得更高的資本想象空間。
參考目前礦泉水寡頭農夫山泉20倍市銷率、4600億估值,涼茶寡頭的估值至少應在1500億以上。
但歷史沒有如果,加多寶就此屈居行業老二,企業價值大打折扣。
涼茶賽道死于誰手
許多人將中國涼茶行業的停滯,歸咎于白云山與加多寶的這場世紀品牌之爭。
白云山雖然是贏家,但畢竟是一家傳統醫藥企業,在快消品領域的市場推動能力遠弱于加多寶,缺乏爆破市場的能力。
王老吉品牌回歸白云山后還能繼續占據涼茶領導者地位,歸根結底是享受了加多寶前期打下的品牌紅利。涼茶能夠成為全國性的飲料單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多寶集團在產品起步期的大手筆“豪賭”。
從業務數據上看,白云山旗下王老吉增速最快的時間,也是與加多寶市場費用投放最猛的時間。但白云山在市場投放上相對保守,過去幾年,通過大手筆營銷拉動的“涼茶熱”已經不復存在。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涼茶在加多寶時期所呈現出的過熱狀態是不健康的。
與可口可樂緊密綁定時代精神的營銷策略不同,加多寶過于窄化涼茶產品本身的文化精神,實際上透支了其未來的想象空間。在產品屬性上,其實際效果與傳統廣州涼茶迥異,并不能解決“上火”問題,反而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涼茶本身也不具備成癮性,存在較強的可替代性,從長期來看只能作為健康飲品子類目存在,缺乏成為“中國可口可樂”這樣超級單品的基礎。因此通過虧損換取市場并不劃算,一旦品牌削減了海量的資金投入,其市場萎縮的速度會大于許多人的預期。
讓涼茶“降火”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則是新式茶飲的井噴。
國人喝涼茶,本質上是對飲品能夠做到“既好喝、又健康”的雙重追求,并愿意為此付出越來越多的溢價。
近年來,東方樹葉、燃茶、茶里王等中式茶飲備受關注,元氣森林領銜的氣泡水大受歡迎,喜茶、奈雪的茶等主打高端茶飲市場,涼茶的市場關注度被不斷擠壓。曾經選擇頗少的健康茶飲賽道,瞬間變得擁擠不堪。
回頭來看,王老吉和加多寶成功踏上了健康茶飲的首班車,打響了健康即飲的第一炮。只可惜寫下了開頭,卻等不到故事結尾。
涼茶單品已經逐步從成熟期轉向衰退期。
2015年,加多寶單品牌的零售規模便達到了250億,以6折出貨口徑計算在150億左右。業內人士估計,去年王老吉與加多寶的涼茶業務規模約為70億、30億,不及高峰時期加多寶一家的業務規模。
或許是由于行業不景氣,世面上已經很難找到2018年以后的涼茶行業數據。不過從白云山財報來看,涼茶銷量在近年又有了延續下滑的趨勢。
財報數據顯示,以王老吉涼茶為主的白云山大健康板塊在2019年取得了10%的營收增長,但成本卻相應下降了3.9%。
分析指出,白云山近年來利用“王老吉”品牌拓展美妝、牙膏、洗發水、保健品等高毛利率產品,推動了業務板塊的營收上漲。考慮到涼茶業務為大健康板塊的主要營收來源,其產品成本率遠高于新日化業務,總體成本指標的下滑,很可能意味著王老吉涼茶業務已經陷入增長停滯、甚至負增長。
圖片
加多寶還有戲嗎
從行業賽道角度而言,泛涼茶行業整體增速雖然不如人意,但并不是一個小市場,依然有500億左右的市場零售規模。
近年來,加多寶積極進行市場調整,功勛戰將李春林升任加多寶集團總裁,統管加多寶與昆侖山兩大業務線。
早在2018年,加多寶便公布集團三年上市目標,并發動銷售旺季攻勢。相比于曾經氣吞山河市場口號,李春林定下的戰略目標顯得相對“謹慎積極”——“有涼茶的地方必須有加多寶,有加多寶的地方必須有紅罐和金罐”。
在產品層面,加多寶利用金罐和紅罐豐富價格打法。以傳統的紅罐走量,通過新金罐產品7元的高端定價拉開渠道空間,并主動減少了價格戰時期搭贈等經銷策略。此前布局的高端礦泉水業務賽道,也獲得市場的長期看好。
在經銷商層面上,加多寶在擴大招商范圍的同時,主動通過股權的形式綁定了許多優質經銷商,在資本層面穩定了未來的基本盤,并獲得了寶貴的現金流。據藍鯨報道,加多寶通過近期的調整,渠道已經恢復到70%。
前加多寶市場人士告訴億歐EqualOcean,加多寶在市場層面依然處在“謹慎低調”的狀態。市場的確在恢復,但并不及此前預期。鑒于此前戰役失血過多,加多寶若要重新回到領頭羊的地位,難度較大。
盡管無法盡快回歸市場頭部,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加多寶知名度與渠道能力尚存。
對消費者而言,加多寶被許多人所熟知,品牌底蘊猶存;在市場端,加多寶有國內市場推廣部的“黃埔軍校”之稱,很多國產快消品牌至今還在效仿其當年的打法;許多經銷商依靠紅罐單品完成規模飛越,對加多寶品牌有深厚的感情。
隨著加多寶業績復蘇跡象抬頭,其遺留的商業影響力依然會為未來的發展增添砝碼。
3億美金遐想
3億美金的PRE-IPO融資,大概率將會首先用于優化集團的財務結構。
近年來加多寶狀況不斷,除了在品牌之爭以外,還歷經巨額虧損、潛在天價索賠、中糧合資公司回購等重大財務事件,再加之市場庫存居高不下,內部財務結構必然承受重壓。這也是加多寶在市場中呈現守勢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前二級市場對消費品標的熱情頗高,自然有利于融資和上市。不過隨著宏觀貨幣政策變化以及今年開春資本市場波動,下半年二級市場的不確定性陡增,讓加多寶上市的道路增添變數。
財務問題梳理清楚后,下一步要怎么走?氣泡水等爆款單品頻頻搶占渠道注意力的當下,如何重新獲得消費者的注意力?是否要在IPO前推出新的多元化業務線,來增添估值想象力?
加多寶需要盡快給出答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