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為什么輸?
“加多寶已經邀請了國際專業的審計機構對公司進行全面梳理,同時進行報表合并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公司很可能提前完成上市計劃�!�
2018年,加多寶總裁李春林曾對外宣布,二次創業,開源節流,整合優勢資源,三年內實現公司成功上市。
近日,據彭博社報道,加多寶集團計劃最早今年在香港進行IPO,至少籌集3億美元。
加多寶方面回應稱,所有的消息均以加多寶官網發布為準,并未透露過多關于IPO的信息。
時至今日,李春林的目標是快實現了。但加多寶和王老吉紛爭多年、多地工廠停工停產等負面纏身,再加上喜茶、元氣森林等新品牌的沖擊。涼茶市場逐步被蠶食,王老吉已錯過了它最好的時代。
01
謀求上市,中糧“再續前緣”
在加多寶謀求上市的過程中離不開中糧集團,但多年來它們一直“愛恨糾葛”。
早在2017年10月,加多寶就和中糧包裝展開過合作。中糧包裝對加多寶的濃縮液工廠、加多寶清遠草本增資20億元,成為持股30.58%的第二大股東。其中,10億元以現金方式支付,其余10億元則以公司生產的鋁制飲料罐為實物出資。
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加多寶和王老吉結束多年紛爭后,東山再起的信號。但后續發展,卻讓所有人始料未及。
因長期商標戰,加多寶未按照協議履行商標注資,2018年7月,中糧包裝將加多寶告上法庭。
決裂后,中糧包裝從2018年第二季度起停止向加多寶供應包裝罐。這就直接導致加多寶停工,并影響了夏季銷售。
2018年,對加多寶是轉折性的一年。大規模裁員之下,除了老員工離職,集團總裁、副經理也雙雙遭解聘。昆侖山品牌負責人李春林臨危受命,擔任加多寶總裁一職,并開始對加多寶進行改革。
有意思的是,李春林上任后就聘請了原中糧包裝董事長王金昌擔任加多寶董事長。王金昌任職6天后,中糧包裝與加多寶簽署了供罐合作協議,重新恢復合作。
中糧包裝董事會主席張新也曾在一次分析師會議上表示,未來在加多寶上市過程中,中糧包裝將是一個重要參與者。
2020年11月,加多寶與中糧包裝續簽戰略合作協議,并還清了中糧包裝回購濃縮液廠30.58% 股份的15億元欠款,以及第一期和第二期承諾分紅合共5000萬元。
同時,雙方還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加多寶集團將把中糧包裝作為需包裝制品的首選供應商,采購額將占加多寶采購總額的70%-80%。中糧包裝承諾,參照加多寶集團的戰略發展規劃積極跟進生產布局,近距離、及時提供高效的全方位包裝服務。
據官網消息顯示,今年2月,加多寶董事長王金昌與中糧董事長呂軍,就進一步深化合作進行了交流。王金昌表示,希望今后在包裝服務、產品創新、技術研發及股權投資上市等方面,與中糧集團有進一步的合作。呂軍則表示,今后在加多寶重組上市方面也將進一步加強合作。
02
誰是王老吉?
很多人知道加多寶是因為王老吉。
“怕上火,喝王老吉”。從2003年起,這句洗腦的廣告語席卷了全國各地,同時也捧紅了王老吉。然而誰也未料到,一罐涼茶引發了長達十余年的爭奪拉鋸戰。
資料顯示,王老吉創立于清道光年間(1828年),創始人王澤邦,被公認為涼茶始祖。新中國成立后,內地的王老吉被收歸公有,后來被劃歸到廣州藥業旗下,香港的王老吉則由王氏后人繼續經營。
老牌涼茶發展的不溫不火,陳鴻道卻從這個老字號中看到了商機。從香港的王氏后人處拿到配方后,為了讓內地生意暢通無阻,1997年,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與廣州羊城藥業王老吉食品飲料分公司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有效期共計20年。
可以說加多寶在很大程度上使王老吉這個老牌涼茶煥發了新生。為了區別廣藥集團生產的綠盒王老吉,加多寶進行了新包裝。換上了紅罐,并通過“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名聲大噪。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王老吉涼茶的總銷量已突破50億元人民幣,超越可口可樂、紅牛等成為年度全國罐裝飲料的銷售第一。
2008年汶川地震,加多寶集團先后對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捐款共計3.1億元。這樣的愛心之舉,順勢將王老吉推上“國民飲料”的寶座。
紅罐涼茶的成功和銷量的巨大差異,讓廣藥集團意識到雙方之間利益的不平等。這些差距也加劇了廣藥收回商標的決心。
2010年“王老吉”商標被估值1080億元。也是這一年,廣藥向加多寶發出律師函要求收回“王老吉”商標。
2011年,加多寶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全線超過可口可樂,創造了200億元的紅罐奇跡,而當時綠盒王老吉的銷售額還不足20億元。
商標侵權糾紛案的官司一打就是5年�?偟膩砜赐趵霞图佣鄬�,這兩家企業主要大戰有三:
第一戰,商標爭奪——誰該叫“王老吉”?直到2012年7月16日,北京市一中院最終裁定,加多寶禁用王老吉商標,這一局,廣藥勝。加多寶隨后將產品更名“加多寶涼茶”;
第二戰,廣告語之爭。加多寶的廣告詞“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王老吉認為是虛假宣傳,會誤導老百姓,讓人以為兩者是同一個產品。法院判決,加多寶要對所有宣傳予以撤回,同時賠款,公開道歉;
第三戰,“紅罐之爭”——誰可以用紅罐?拉鋸數年后,2017年8月,法院判決,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從包裝的顏色、字體到廣告語,雙方對簿公堂高達20多次,涉及金額高達50億元。
2014年12月,一審判決敗訴的加多寶在微博發出一張自我調侃的海報作為回應,稱自己是“兩個第一”——“做涼茶世界第一,打官司倒數第一”。
直到2019年8月16日,白云山公告顯示,法院判決加多寶賠償廣藥集團、王老吉公司共計100萬元,要求加多寶公司立即停止發布包含“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廣告詞的廣告,停止使用并銷毀印有“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加多寶”廣告詞的產品包裝;駁回廣藥集團、王老吉其他訴訟請求。
長達多年的“戰爭”,除了市場對涼茶的考驗外,對王老吉、加多寶都造成了極大的損耗。尤其是加多寶,經歷了重新換商標、換品牌包裝、巨額賠款、經營不善、高管離職等等。
還值得一提的是,加多寶創始人陳鴻道也是謎一般的存在,現在外界對其年紀都不詳,在逃也有15年之久。
2004年,廣藥集團總經理的李益民收受陳鴻道300萬港元賄賂案發。2005年10月,廣東公安邊防部門將陳鴻道抓捕歸案,當月19日,陳鴻道取保候審卻棄保外逃至香港,至今未歸案。
03
涼茶還有市場嗎?
“王老吉”之爭堪稱中國涼茶行業的歷史“大劇”,同時整個市場也在為其“買單”。
廣藥集團與多加寶的斗爭中,雙方之間大打價格戰,買三贈一、買四贈一的一系列舉措,讓整個行業利潤率遭遇“滑鐵盧”,無疑給涼茶行業帶來危機。
曾有從業者哭訴,王老吉與加多寶之間的價格戰打下來,涼茶行業進入微利或無利的邊緣。這不禁令人想起了曾經風光無限的健力寶。當年,健力寶的失敗不是因為沒有消費者購買,而是因為經銷商看不到利潤而拒絕銷售,這跟如今涼茶業的狀況如出一轍。
商標糾紛、價格之戰持續多年,但同時也將許多小企業和潛在競爭對手提前排擠了出去。香雪制藥的上清飲涼茶、太極集團的太極涼茶、貴州百靈的火透等一些非知名品牌已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而加多寶另一個品牌昆侖山礦泉水,市場反響也不盡人意。地位尷尬的昆侖山不僅沒幫到加多寶,甚至還在拖其后腿。
昆侖山礦泉水定位高端,但比不過依云、Perrier等,中低端又不如農夫山泉、怡寶。加上昆侖山水源地在青海,前期投入大、運輸成本相較其他品牌也要高很多。如果大幅度降價,整個商業模式都要改變,且市場已被農夫山泉、怡寶占去大半。
回溯中國涼茶業的歷史,過去十多年,進場的“玩家”絡繹不絕,但大多數人連市場都撩撥不起來,就已被沖刷下去,拍死在沙灘上。
數據顯示,2009-2012年之間涼茶品類保持了16%-18%的高速增長,而2015年上半年涼茶市場的增速為零。2016年以后,同仁堂涼茶的偃旗息鼓、加多寶的裁員停產,這個行業“厄運纏身”。
據前瞻研究院數據,2011-2017年涼茶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2015年是轉折點,中國涼茶行業增長開始放緩,2016和2017年涼茶市場增長率均低于兩位數,遠低于此前15%-16%的高速增長。
據日前白云山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王老吉大健康公司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68.62億元,同比下降33.36%;凈利潤為11.95億元,同比下降13.41%。
在整個飲品市場,涼茶行業的生存空間一再遭遇擠壓。如今涼茶行業步入衰退期,早已成為不爭的事。
04
結語:路在何方
自1995年推出第一瓶紅色罐裝王老吉,加多寶用13年,將無數紅罐賣到了全國各地并延伸至東南亞、歐美等海外市場。
可以說,沒有陳鴻道就沒有王老吉。然而價值千億的品牌在多年爭奪中逐漸衰敗,陳鴻道也錯過成為下一個鐘睒睒。
好不容易商標戰等混亂過往落下帷幕,但琳瑯滿目的飲品貨架上已經很少看見加多寶、王老吉的身影。
雖然定位“功能性健康飲料”仍符合現在市場的大勢所趨,但一種配方、一種口味的加多寶想要獲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還需要下很大功夫。
此外,國內的飲料市場一直很熱鬧,咖啡市場一波三折,元氣森林更是兇猛。再加上冰峰、東鵬飲料、喜茶等等,今年都將上市。加多寶試圖通過上市取得飲料龍頭,更是難上加難。
消費品行業每隔10年重做一次,這個規律在飲品業得到了更好的驗證。未來5-10年,依然是產品定位有差異化、調性更符合年輕人品位的新品牌發展黃金期。
成也王老吉,敗也王老吉。不止涼茶,整個飲品行業都經歷著風云巨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