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頻頻被記者臥底,食品安全接連曝雷的背后
餐企食安風波不斷,頻頻登上熱搜,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員工餐吃剩的排骨,再放進顧客粥中售賣!”
“菜品不洗就上桌,火鍋店員工用掃帚倒制冰機”
“用地溝油燒菜,食材放在垃圾桶上”
“后廚偷吃顧客的菜,又放回盤子里端給顧客吃”……
不僅餐企輿論不斷,還引發食客對餐飲品牌、外賣,乃至對整個餐飲業的不信任。
很多顧客評論說,“能不去餐館就不去,能不點外賣就不點”。
但其實,大部分餐飲人為了食材新鮮凌晨三四點起床去采購,為了熬老湯堅持8個小時守著,為了菜品味型創新,一天吃N頓品嘗,吃到惡心……
食安一直是餐飲人最為緊繃的一根“弦”,最重視的,卻為何還是問題頻發呢?
1
部分餐飲老板為了“省成本”,
回收油、食材二次用
三高一低一直壓得很多餐飲老板喘不過氣,為了成本管控,一些餐飲老板開始在“成本”上動了小心思。
在菜品上偷工減料,在原材料上下手,不是“老油炒菜”,就是在食材上“粗制濫造”。
1、回收油鍋底成本節約3倍,屢禁不止抵不過“利益驅使”
“地溝油”一直是顧客聞聲色變的“魔鬼”,但是有餐飲老板為了節省成本依舊頻繁使用。
去年就有知名火鍋加盟店兩年累計制售地溝油2噸,因為回收油鍋底成本能節約3倍。
一般火鍋店用新油,想味道好,至少要用3斤左右的牛油,成本就要30-50元。而回收油,經過提煉,只需要1斤不到就可以達到牛油3斤的口感。
不僅用量少,成本也只需要新油的三分之一,巨大的利益驅使,成本減少,讓小部分餐飲老板抵不住誘惑。
2、篡改過期食品保質期,員工餐吃剩的再放進粥里售賣!
除了用“老油”做菜節省成本,很多餐飲老板還在食材上“打歪主意”。
很多餐館可能會在前一日留下很多食材,怕食材被大量浪費,為了節約成本,部分餐企老板會選擇篡改過期食品的保質期。
比如去年某知名品牌漢堡店,因為面包銷售量預估錯誤,害怕成本上升浪費,就篡改日期,一直售賣不新鮮的食材。
還有像近日的某知名粥店,將員工餐吃剩下的排骨直接撈出,放進給顧客的山藥排骨粥里。
這些都是餐飲老板為了節省成本,少花錢,而讓媒體臥底“抓包”被曝光。
2
個別餐飲從業人員,
沒有“責任心”
除了餐企為了節省成本,而導致的食安問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在個別餐飲從業人員不規范操作上。
雖然每個餐廳都有詳盡的操作流程、規章制度、衛生標準,但是依舊還是會出現問題,可以說是管理不到位,管理體系不完善,監督不嚴,但本質的問題是“缺少責任心”,這不是制度所能夠解決的。
1、“為了方便”——用掃帚倒制冰機,混用刀具案板
通過分析,很多食安問題都是員工“為了方便”所造成的。
某火鍋店員工為了圖個方便,隨手抄起了打掃衛生的掃把,去把制冰機內的冰塊弄出來。
而這冰塊內,正是火鍋要用的毛肚、黃喉等食材。
切配人員嫌麻煩,就在殺魚的菜板上切西瓜,刀具案板都是混用,哪個在身邊就用哪個,也不做清洗。
部分餐飲從業人員,為了自己的方便,讓整個后廚遍布食安問題。
2、“壞習慣”——廚師品嘗后的菜倒進顧客盤子里
還有很多食安問題是因為部分員工,不知不覺中養成的“壞習慣”,沒有人監督、改正所導致的。
去年某知名連鎖餐企,因為給顧客吃“口水菜”被媒體臥底曝光,門店外賣被強制下架。
因為后廚廚師“順手嘗嘗”的不規范動作,在等菜期間,用自己的筷子不停翻撿,然后吃了一口的菜返回盤子端送給顧客。
還有的廚師直接徒手抓著吃,吃完的炒飯被送到堂食區,因為后廚人員的不規范行為,導致整個品牌聲譽一落千丈。
3、“沒有想那么多”——空調冷凝水蒸包子
而部分員工一些“沒有想那么多”的無腦動作,忽視一些問題的嚴重性,也讓食安問題屢見不鮮。
一豆汁兒店員工,因為一個沒想那么多的“動作”,給一家16年的老店引來巨大風波。
員工把空調冷凝水順手倒入蒸包子的籠屜保溫設備中,沒想到顧客誤認為店家用冷凝水和面做包子,輿論徹底炸開了鍋。
雖然每一家餐廳都有詳細的流程制度,但是卻無法具體落實到每一個人。
而缺乏責任心的部分餐飲從業人員,這其中包括老板、后廚員工、前臺服務人員,都很有可能因為一個細小的動作,引起食安問題,食安風波,讓品牌跌入谷底。
3
不能因“個例”,
毀了大部分餐飲人的匠心
食安風波頻發,讓很多顧客對餐飲行業失去了信任,甚至一些餐飲同行都對食品安全失去了信心,只能無奈的表示,能不去外面吃就不去,能不點外賣就不點。
“裂開了,還以為粥起碼干凈衛生,看來外賣真的不能點了”
“以后不敢出門吃飯了,這后廚太嚇人了”
“家家應該都是這樣,應該沒有幾家是干凈的”
但其實,這些這些食安問題只是“個例”,不能以偏概全,大部分餐飲人的匠心值得被肯定,值得被看見。
有的餐飲老板,為了菜品的上乘和安全,可以跑6000公里只為好花椒,怎會因地溝油毀了好味道。
大部分餐飲人為了食材新鮮凌晨三四點起床去采購,為了熬老湯堅持8個小時守著,為了菜品味型創新,一天吃N頓品嘗,吃到惡心……
有的餐飲老板,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2-3個小時,要“升級打怪”,要改革迭代。
而有的廚師,要起早貪黑,要用年復一年的熟練,來讓口味和速度滿足顧客的需求。
不能讓大部分餐企的用心、匠心,都因個例而付諸東流。
職業餐飲網總結:
但有一個標準是許多餐飲人所信奉的:
“就是你做的菜,你自己吃,你的孩子、家人也可以吃”。
無論你是餐飲老板、還是廚師、或餐飲從業人員……,自問你會吃自己餐廳的菜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