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玲妃品牌退出百貨,主攻絲芙蘭和線上
日前,青眼探店獲悉,位于武漢群光廣場的貝玲妃品牌專柜將于3月底撤柜,品牌工作人員透露全國很多地方都已經撤柜。4月1日,當青眼再次走進武漢群光廣場,貝玲妃品牌專柜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雅萌品牌專柜,后者將于4月4日正式進駐。
“主要因為業務調整,以后會以絲芙蘭和天貓線上官方店為主。”貝玲妃品牌官方客服告訴青眼。如果不是因為撤柜,進入中國14年的貝玲妃一時還讓人想不起來它是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的高端彩妝品牌。
退出百貨,主攻絲芙蘭和線上
貝玲妃品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當時來自美國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在舊金山開出了一家名為The Face Place的化妝品店,后來在1990年,正式改名為Benefit(貝玲妃)。創始人的性格往往決定著的品牌DNA,貝玲妃品牌身上正流淌著姐妹二人樂觀大膽的血液,眉夢成真豐眉膏、反孔精英底霜等,從設計到產品名,活潑、時尚又不失獨特,貝玲妃因此迅速走紅。
1999年,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先是收購了貝玲妃公司大部分股份,直至后來完全擁有貝玲妃。據悉,貝玲妃目前在50多個國家銷售,每2秒售出一支眉毛產品。
▍貝玲妃產品資料圖
貝玲妃于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次年進駐絲芙蘭中國,此后逐步形成百貨專柜、絲芙蘭以及天貓的渠道組合。據武漢群光廣場微博顯示,2011年8月,貝玲妃正式入駐該商場,今年剛好是第10個年頭。
▍截自武漢群光廣場微博
可是,起了個大早的貝玲妃,沒能滿載而歸。3月31日,青眼在武漢群光廣場探店時留意到貝玲妃品牌專柜貨架上有許多空位,大部分產品缺貨,品牌BA告訴青眼,“今天是我們最后一天在這里,我們要撤了”,她還透露,全國很多家品牌專柜都撤了,至于具體原因,她只簡單回了句,“這是公司的決定�!�
▍3月31日攝于武漢群光廣場貝玲妃專柜
今天,青眼直奔武漢群光廣場貝玲妃品牌柜臺,發現已經被雅萌柜臺裝修搭建板取代。商場工作人員也向青眼確認,貝玲妃品牌已經撤柜,雅萌品牌將接檔。
▍4月1日攝于武漢群光廣場
青眼進一步電話咨詢貝玲妃品牌官方以確認情況,對方一聽武漢撤柜,脫口而出道:“是群光吧”,對于全國撤柜的說法,她說,“主要是品牌業務調整,以后會以絲芙蘭和品牌天貓官方線上店為主�!彼a充道,每座城市可能還是會保留1-2家專柜。
通過貝玲妃微信公眾號內顯示的店鋪信息,青眼發現武漢只剩下武漢武商廣場還有一家專柜,其他都是絲芙蘭店。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其他城市來看,也基本上只有絲芙蘭渠道。
▍截自貝玲妃品牌微信公眾號
“后遺癥”待解
當今時代的年輕一代,都已經習慣了從社交平臺了解品牌產品信息,微信公眾號、微博、小紅書、抖音、B站等等,年輕人在哪,品牌就會在哪。
從微博上看,貝玲妃官方微博號有72萬+粉絲,微博更新頻率還算頻繁,但粉絲評論轉發量經常是個位數。在小紅書上,有關貝玲妃的分享筆記僅有5萬多篇,從其中一些網友對貝玲妃產品口碑評價來看,也是兩極分化,“貝玲妃眉筆,用過最好的眉筆”“眉筆容易斷,又容易掉色”“睫毛膏巨難用、打底霜會搓泥”諸如此類的評論不時交替出現。營銷薄弱,產品力備受質疑,這些無疑都為貝玲妃收緊渠道埋下了伏筆。
▍截自貝玲妃官方微博
至于為什么會奔向絲芙蘭,有行業人士分析:一來,貝玲妃和絲芙蘭都同屬于LVMH集團,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二來,作為高端美妝零售領導者,絲芙蘭這幾年也是盡其所能地為品牌賦能,依然是眾多海外美妝品牌開辟中國市場至關重要的平臺。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貝玲妃與絲芙蘭深度捆綁都不無道理。
另一方面,貝玲妃對線下并非不重視,相反,線下也是貝玲妃引流的重要手段。譬如品牌的修眉服務既可以塑造專業形象,提高與消費者黏性,而且這還是品牌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據悉,貝玲妃的修眉項目費用從128-208元不等,在絲芙蘭中國店內仍保留著該項目。曾經也有媒體報道,貝玲妃希望在2017年底將Brow Bar眉吧總數擴充到3000家,中國則被列為這次推廣計劃中的一個重點市場。
不過,在此次業務調整的過程中,貝玲妃的善后工作似乎并不那么讓人滿意。在微博、小紅書上,有關貝玲妃撤柜的消息也有不少,網友在惋惜的同時,也有人反映說,自己之前在貝玲妃辦的修眉卡,因為品牌撤柜而無法轉卡或退款。
▍截自微博
此外,在電商渠道,貝玲妃這一路走來也并不順暢。2011年,貝玲妃就開始在天貓試水,不到半年時間,品牌天貓店黯然下線,等到它2017年再度回歸時,其他國際彩妝大牌早就在天貓上熱火朝天,留給貝玲妃的只剩下狹小的發揮空間。
出走百貨的美妝品牌都去了哪?
當下,中國彩妝市場更是風云激變,很多年輕消費者要么臣服于阿瑪尼美妝、雅詩蘭黛、YSL美妝等高端品牌,要么就是被中國本土新銳彩妝品牌如完美日記、花西子等俘獲。歐特歐國際咨詢公司數據顯示,2021年2月線上臉部彩妝TOP20品牌交易規模排行榜單中,以零售額占比計算,花西子、雅詩蘭黛、阿瑪尼、CPB、蘭芝位列前五。很多中腰部的彩妝品牌上也不得,下也不是,處境十分尷尬。
加之電商、直播、新型美妝零售店不斷分裂渠道,也讓很多品牌無所適從。不光是貝玲妃,去年來,頻繁有美妝品牌調整了線下渠道策略,關閉單品牌店,退出百貨,或者砍掉了很多業績不佳的柜臺。
在撤柜關店后,這些品牌都去哪里了?據報道,伊蒂之屋在關閉了絕大部分門店后選擇了加盟美妝集合店調色師,薇姿則又重新回歸到了藥房渠道的懷抱。這兩個品牌都回到了在中國市場的起家渠道,同時又在尋求新的突破。如薇姿與國大藥房首創O+O皮膚健康管理模式。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品牌總會找新的去處,而百貨也總會有新的品牌進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