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新發地的來顆桃做生鮮超市還“差點意思”
社區生鮮超市領域從來不缺玩家,只是在這個看似繁盛的市場,要想做出名堂也并不簡單。依托首都菜籃子新發地的來顆桃生鮮超市進入北京市場已經有四五年時間,它到底做得怎么樣,路子又能走多遠?帶著這些疑問,近日,中國商報記者走訪了社區生鮮連鎖超市來顆桃門店。
據了解,來顆桃為新發地珍品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珍品薈)旗下品牌,該公司由北京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新發地優秀企業家共同創辦。2016年來顆桃生鮮超市開始進入北京市場,定位為社區生鮮超市。最初兩年市場上關于來顆桃開新店的消息很多,開店地點從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大本營豐臺區不斷擴展到西城區、朝陽區等其他區域,但是最近兩三年很少再聽到它的消息。
近日,中國商報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西局社區的來顆桃生鮮超市門店,門口的牌匾上鮮明地打出“新發地來顆桃”的名號。這家來顆桃有地上一層和地下一層兩層。地下一層是休閑食品、酒水飲料、米面糧油、家居用品、副食調料、速凍食品等區域,生活中所需的日用品這里也應有盡有。地上一層主要經營果蔬生鮮,還有大肉區和主食廚房。從門店的布局與產品種類來看,來顆桃不同于一般的生鮮店,它更像一個小型綜合超市。從產品比重上看,生鮮產品與日用百貨不分主次,唯一凸顯生鮮地位的是門店將生鮮產品放到了地面一層,消費者進入門店首先看到的就是果蔬生鮮區域。
社區生鮮超市領域玩家眾多,來顆桃殺入市場的底氣來自于新發地。眾所周知,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北京市名副其實的“大菜籃子”“大果盤子”。在來顆桃開店之初,北京新發地集團董事長張玉璽就表示,會將新發地的批發資源、產地資源、渠道資源全部拿出來,再結合珍品薈專業、創新的管理,讓百姓在來顆桃生鮮超市享受到新發地的價格和良好的購物環境。除了在門口的招牌上打上新發地三個大字外,來顆桃門店內也四處張貼、懸掛著帶有新發地字眼的海報,可見其與新發地牢牢地捆綁在一起。依托新發地強大的供應鏈能力,來顆桃在市場上應該有較大的產品及價格優勢,但目前從門店的情況看,這些優勢并不明顯。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來顆桃門店內的生鮮商品都是居民日常需要的大眾產品,包括土豆、黃瓜、西紅柿、草莓、蘋果等,蔬菜有包裝好的,也有散裝的,水果大部分是散裝的。商品貨架上都標明了價格,比如紅富士蘋果4.8元/斤,紅顏草莓會員價16.9元/斤,白心火龍果7.8元/斤,西葫蘆3.59元/斤,豆王9.9元/斤,價格與兩公里外的首航超市沒有太大差別,個別商品的價格還要高于首航超市。下午4點左右,部分生鮮商品的貨架已經空了,但沒有看到工作人員補貨。一些蔬菜的新鮮度也差強人意,五折區的果蔬賣相更是慘不忍睹,幾乎都要變質。
另外,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扎根社區的來顆桃有著增強用戶黏性的意識。比如來顆桃采取會員制,會員充值可以享受會員價和積分;另外它也在推行團購業務,在地下一層的顯眼位置擺著一個二維碼,上面寫著“本店為推出團購群即日起凡掃碼進群滿39元贈食鹽一袋”。但這些增值業務并沒有太大的亮點。記者看到,店內只有一少部分生鮮商品有會員價與非會員價的區別,大部分商品沒有會員優惠。團購業務也處在初期摸索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門店有一個微信群,不定期推出一些團購商品,消費者可以下單購買。
身在社區,來顆桃的顧客以附近居民為主。下午店里的消費者很少,4點以后開始有顧客進入,但人也不是很多,并且主要是在一層購買生鮮食品。
如果單純作為居民家門口的一家生鮮超市,中規中矩的來顆桃或許無可挑剔,但是作為新發地的線下零售渠道,作為新發地打造的居民家門口的“小菜籃子”“小果盤子”,來顆桃好像又缺少了點什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