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問”每日優鮮
躲得過線上抖音廣告的轟炸,躲不過小區快遞點地推人員的軟磨硬泡。在地推人員百般“祈求”下,小云終于妥協了。看著剛下載完的每日優鮮,她已經不清楚這是她手機里的第幾個生鮮app。
但在薅了幾天優惠券的羊毛后,這個沒什么特別的APP逐漸被她遺忘在角落——直到手機彈窗了一條新聞:“每日優鮮上市首日破發”。小云看了看消息,又看了眼即將到期的優惠券,在猶豫中,她選擇了卸載。
小云是生鮮APP用戶們的典型代表。2020年,社區團購借助宅經濟迅速崛起,各類生鮮APP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但隨著而來的是一眼望去無差別的界面和質量參差不齊的菜品。
對于小云來說,在這些APP上每買一次菜都像開盲盒一樣,當然,也包括每日優鮮。
但與此不同的是,作為一名優秀的種子選手,每日優鮮于6月25日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搶先叮咚買菜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生鮮第一股”,但光鮮靚麗的名號背后,等待每日優鮮的,還有很多。
01
賺錢還是燒錢?
每個風口都可以看作一塊韭菜試驗田,比的就是誰先割。但別人是上市賺錢,每日優鮮是上市虧錢。
6月25日,每日優鮮開盤即破發,按照13美元的發行價計算,每日優鮮當日市值應為32億美元(約207億元人民幣),但當日收盤后,每日優鮮股價下跌25.69%,市值為22.74億美元(約147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上市當日,每日優鮮市值就蒸發了60億元。作為首家沖進資本市場的生鮮APP,這個成績實在有些跌面。
但在開局時,每日優鮮拿到的劇本并不是如此。
2015年1月,被稱為“天才少年”的徐正創立了每日優鮮。短短四個月,其日均訂單就超過3000單,峰值時日均訂單達到6000多單;到2017年8月時,每日優鮮就已經覆蓋全國14個核心城市。據徐正自己透露,那時候,公司就已經在一線城市實現整體盈利。
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每日優鮮的營收分別為35.47億元、60.01億元和61.3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5.3億元。
可以說,一場疫情,讓每日優鮮的上市進程加速推進了兩年。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每日優鮮的商務模式已經跑通的時候,其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出了不少問題。
據了解,2018年-2020年,每日優鮮凈虧損分別達到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2021年一季度,其凈虧損就達到6.10億元。而這其中的虧損,大部分是來自于其高昂的運營費用。
畢竟,互聯網模式,玩的就是燒錢。
據了解,2020年,每日優鮮總支出為77.7億元,履約費用為15.8億元,占總支出的20.3%;其中,銷售費用為5.9億元,占總支出的7.6%。如此大面積的推廣,也難怪小云無法擺脫那些魔性的廣告和線下地推人員的推廣。
除了砸錢獲客之外,其重資產的前置倉模式也十分“燒錢”。
圖/每日優鮮官網
所謂前置倉,就是將倉庫設在離消費者1-3公里的地方,以便其在下單后實現“即時達”。雖然前置倉模式優勢在于便捷,能夠實現快速送達商品,但是在成本上一直存在爭議。
行業普遍認為,即便是選擇偏僻的地方開設倉庫,但如此密集的倉庫,外加配送,依舊是成本過高。
在2019年,每日優鮮在全國范圍內前置倉數量還是1500個;但截至2021年3月31日,其前置倉僅剩下631個,砍掉了一大半。
此外,每日優鮮的經營現金流也一直處于緊缺狀態。2018-2020年,每日優鮮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均為負數,分別為-17.24億元、-19.67億元、-16.12億元。2021年其資金短缺的問題進一步加劇,一季度經營現金流為-5.90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2.27億元翻倍。
因此,每日優鮮此次走進資本市場,就是希望各位股民們有錢的出錢,為其“生鮮第一股”的地位搖旗助力,只是沒想到,這屆的韭菜,不太好忽悠了。
02
下載還是卸載?
當然,燒錢并不是每日優鮮要解決的最大問題,畢竟,只有能夠講好故事,還是有資本愿意買賬。目前,對于每日優鮮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留住用戶。
對互聯網公司而言,用戶才是第一生產力,平臺的營收和交易額,每一筆都依靠著用戶。但在生鮮app的推廣過程中,消費者們都十分“現實”,像小云這樣有優惠券就使用,沒有就卸載的用戶大有人在。
因此,每日優鮮開始陷入流量焦慮,活躍用戶增長愈發艱難,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每日優鮮有效用戶數雖然從508萬增長至717萬,并進一步增長漲到了867萬,但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1.14%和20.92%,呈下降趨勢。
而在截至2021年3月底的12個月里,每日優鮮有效用戶數重回800萬以內,降至789萬。
用戶不增反降,這對一個剛上市的公司來說,是十分致命的一點。而一旦有效用戶數降低,意味著占據公司基本盤的前置倉業務也將亮起“紅燈”。
造成這樣的局面,除了前文提到的千篇一律的界面風格和運行機制之外,也和其前置倉的模式密切相關。
圖/pexels
前置倉主打的30分鐘生鮮送到家的服務,更適合一二線城市人們快節奏的生活。在三四線城市,這種速度并不必要,高于菜市場的價格也更讓下沉用戶們難以接受。另外,如果每日優鮮上的商品價格沒有做到更便宜、品質更好,那么相對于家附近有超市、菜市場的用戶而言,每日優鮮的服務更沒有競爭力。
因此,目前每日優鮮的用戶,還只能局限在一二線城市,這注定了它只是一個不那么大眾的需求。那么,未來APP的增量從何而來?
每日優鮮的團隊也意識到了其發展的天花板。于是,今年3月,每日優鮮提出了(A+B)x N的發展戰略,欲將自己打造成社區零售數字化平臺。A代表其主營業務前置倉即時零售,B為其2020年下半年推出的智慧菜場業務,N則是指2021年啟動的零售云業務。
上市后,每日優鮮的定位不再是生鮮電商、生鮮零售商,而是社區零售企業,它的目標是通過多業務布局,進入中國更多城市、更多業態,通過做數字化平臺賦能社區零售板塊的商超、菜場和小店及更多企業,以彌補其商業模式的不足。
截至2021年5月31日,每日優鮮已與14個城市的54家菜場簽訂運營協議,并在10個城市的33家菜場展開運營。但目前,每日優鮮的智慧菜場和零售云仍然處于戰略投入階段,未來能否助其盈利,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03
伙伴還是對手?
從遞交招股書到上市,每日優鮮只用了18天時間。如此迅速的走向上市,或許要歸功其“對手”叮咚買菜。
由于兩者的定位極其相似,一直以來,每日優鮮都會被拿來和其做比較,因此兩者也暗暗較勁,比如,同一日遞交招股書,同一日更新招股書,外界看來,確實有相愛相殺的趨勢。
但從數據上看,起步更早、有巨頭背書的每日優鮮后勁乏力,各項數據逐漸落后于叮咚買菜。2019-2020年,叮咚買菜總收入從38.8億元攀升至113.4億元,同比增長192%。今年一季度,叮咚買菜實現營收38億元,同比增長46%,營收均高于每日優鮮。
此外,兩者的毛利率也越來越接近,2018-2020年,每日優鮮的毛利率從8.6%提升至19.4%,與此同時,叮咚買菜的毛利率從2019年的17.1%提高到2020年的19.7%。
此前,有媒體將兩家公司比作成快跑的兔子和緩緩爬行的烏龜。但很可惜,上市并不是兩者比拼的終點,而是起點,誰是穩扎穩打的烏龜誰是輕敵驕縱的兔子,目前還難以定奪。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兩者的競爭只會愈演愈烈。
但每日優鮮要面臨的競爭對手,還遠不止叮咚買菜一個。
在社區團購的風口下,互聯網巨頭們也紛紛入場,過去的一年里,美團、拼多多、滴滴等相繼推出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經營模式上,十薈團、興盛優選推出了社區團購模式,美團、餓了么推出平臺到家模式。這些巨頭們無論是在用戶資源還是資金實力上都似乎更勝一籌。
更要命的是,生鮮電商一直都不是一門好生意。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擁4000多家生鮮電商玩家,但只有4%能保持盈虧平衡,88%都會面臨虧損,7%達到巨額虧損,只有1%能夠實現盈利。但在盈利的玩家中,規模化運營的還未出現。
除此之外,每日優鮮新布局的菜市場和零售云業務,也是廝殺十分激烈的兩個賽道。在菜市場經營方面,每日優鮮有永輝超市、沃爾瑪、盒馬這樣強大商超作為競爭對手。在零售云業務上,阿里、京東、微盟、多點等早已布局多年,想要與它們爭搶市場份額,也難度極高。
這也意味著,在社區團購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日優鮮要攻城略地,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題圖源自pexels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