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雙虧損超10億元,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誰更慘?
出品/聯商網(www.ntjiede.cn.cn)
撰文/林平
作為前置倉模式下的兩家美股上市企業,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先后發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財報。
整體來看,兩家企業基本延續了以往以虧損換增長的發展策略,雖然雙方多項指標均有所增長,但指標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也同樣增收不增利。
營收增加,虧損變大
財報信息顯示,叮咚買菜第二季度總營收為46.46億元,同比增長77.9%;凈虧損為19.37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為8.58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125.72%。
每日優鮮方面,第二季度營收為18.95億元,同比增長40.7%,環比增長23.8%;凈虧損為14.33億,去年同期凈虧損為3.40億元,虧損也進一步擴大。
把時間拉長來看,叮咚買菜2019年、2020年凈虧損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也就是說起二季度虧損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而今年上半年,叮咚買菜虧損達33.17億元,超過2020年全年。
每日優鮮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16.49億元,第二季度的凈虧損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虧損仍在加大。此外,每日優鮮毛利潤和毛利率也呈現下滑趨勢。本季度毛利潤為1.42億元,同比減少50.6%;毛利率為7.5%,去年同期為21.3%。
GMV方面,叮咚買菜第二季度GMV為53.8億元,同比增長80.8%;每日優鮮GMV為23.1億元,同比增長35.4%。
二季度,每日優鮮訂單量為2380萬單,同比增長32.2%。訂單平均價格為96.1元,同比上漲2.6%。而據招股書信息顯示,2020年每日優鮮客單價為94.6元,叮咚買菜為57元。
從前置倉布局來看,今年二季度,叮咚買菜新拓展廈門和重慶等7個城市,截至6月30日在全國36城有1136個前置倉和54個分選中心。此外,有5個食品加工廠、1個自有農業基地與1個在建生鮮綜合體。每日優鮮在16個城市自營625家前置倉,總面積達20.8萬㎡,同比增長11%。
從整體來看,兩家企業營收雖進一步增長,但凈虧損卻進一步擴大。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有兩大原因,一是市場拓展和提升用戶留存的需要;二是前置倉重資產模式下帶來的租金、人力成本等各項經營費用。
從叮咚買菜來看,本季度總運營成本達到65.84億元,同比增長93.3%。其中,產品銷售成本為39.67億元,同比增長91.8%。叮咚買菜表示,平臺主動調整了定價策略以提高用戶購買率和留存率,同時加大了對新城市的用戶滲透率。為了拉新獲客,叮咚買菜的銷售和營銷費用達到4.1億元,同比增長263.6%。叮咚買菜研發費用為2.07億元,同比增長234.7%。
叮咚買菜本季度履約費用16.94億元,同比增長79.3%,占總成本約26%。整體履單費用率為36.5%,環比今年第一季度的39%有所優化。成本上升背后是整體訂單量的增加,報告期內叮咚買菜單倉日均訂單量環比增長保持在20%以上。
在這些費用構成中,叮咚買菜營銷費用遠高于研發費用。就在前不久,叮咚買菜關聯公司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廣告法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5萬元。
每日優鮮本季度營業成本為17.53億元,同比增長65.5%。履約成本是每日優鮮運營費用的最大占比,本季度的履約費用為5.41億元,履約費率為28.5%。本季度,每日優鮮履約效率進一步提升,平均配送時長由一季度的39分鐘縮短至37分鐘。
我們注意到,雖然兩者的營收的逐年增長帶動了其他指標增長,但營收收入仍然難以覆蓋營業成本和履約費用。未來,虧損或將隨著營收的增長而持續擴大。
不過,兩者的用戶增長和黏性方面,有著良好表現。
二季度,叮咚買菜綠卡(VIP會員,年費為108元)下單會員數量同比增長85%。平均月交易用戶數達840萬,同比增長39.1%。
每日優鮮新增交易用戶數量同比增長近35%,付費會員(優鮮會員卡,年費88元)貢獻的收入同比增長240%。
極光發布的2021年Q2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叮咚買菜月活數為953.5萬,每日優鮮月活數為666.7萬。
截至8月31日收盤,叮咚買菜報21.39美元/股,總市值為50.49億美元。每日優鮮報4.46美元/股,總市值為10.5億美元。兩者股價相較于上市之初,分別下跌9.9%和65.7%。
而兩者股價持續下滑的背后既是連續虧損的業績拖累,也是對前置倉模式盈利的質疑。
業務另一面,尋找新的增長點
生鮮零售是一個廣闊的市場,通過燒錢和補貼的方式,可以快速聚集起大量客戶,規模也急劇擴大,盡管虧損擴大但成長迅速。尤其是在疫情發生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轉向使用生鮮電商,并逐漸養成了在線購買生鮮類產品的購物習慣。
而生鮮電商的燒錢速度也不可想象。
天眼查數據顯示,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在IPO前均已經過多輪融資。從2014年成立至今,每日優鮮已獲得11輪融資,累計融資規模超140億元。僅2020年下半年,每日優鮮就進行了兩輪融資,融資規模超50億元。
在上市之前,叮咚買菜也開啟了大筆融資的動作,其中D輪融資7億美元,D+輪融資3.3億美元,累計融資金額達10.3億美元。
從生鮮電商發展模式來看,總共有三種類型:到店(倉)自提、前置倉到家、以及店倉一體,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都是前置倉到家模式代表。前置倉的出現,有利于解決生鮮“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但前置倉仍面臨訂單不確定、損耗不確定以及補貨問題,仍有難以解決的盈利難題。
在社區團購面臨洗牌期的背景下,十薈團、同程生活等“老三團”面臨業績增長難題,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新三團”繼續搶食份額。而在前置倉高成本之下,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也陷入長期虧損和增長困境。
在業務的另一面,叮咚買菜正通過自有品牌擴大業務規模。每日優鮮則基于生鮮電商業務,打造社區零售數字化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優鮮已經進行轉變。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曾設想,若每日優鮮繼續重點做前置倉到家業務,至多也只能占到生鮮和快消市場規模的6%-7%,而做平臺則有機會搶占25%乃至40%的市場份額。而從財報來看,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布局已經持續收窄。
今年3月26日,每日優鮮宣布將不再只限于做自營生鮮電商,而是要打造成社區零售數字化平臺,為社區零售板塊的商超、菜場和小店數字化賦能。每日優鮮目前業務分為前置倉到家、智能生鮮市場、零售云三個部分,即其所提的(A+B)x N 戰略。
智慧菜場方面,每日優鮮用數字化手段改造缺乏標準化管理的傳統菜市場,今年5月在青島開設了全國首家旗艦店。二季度,每日優鮮已與15個城市的58家菜場簽訂合同,并已在其中11個城市的34家菜場開始運營。
而叮咚買菜則發力自有品牌,陸續上線了快手菜和叮咚王牌菜等半成品食材品類。據悉,目前,叮咚買菜快手菜毛利率比平均毛利率高出10%,客單價比平均客單價高23.6%。
叮咚買菜第二季度推出的自有品牌“拳擊蝦”,上線2個多月的時間,實現8000多萬GMV,拳擊蝦券前毛利率為33.8%,高于整體券前毛利率。包含拳擊蝦訂單的客單價比平均訂單高73.9%,達98.9元。
叮咚買菜CEO梁昌霖表示,叮咚買菜自有品牌在大盤的占比是4.9%,到2021年Q4自有品牌占比將會達到8%,未來可能占到30%左右。
實際上,從整體來看,前置倉模式盈利的關鍵在于復購率和客單價的提升,以及利用率和效益比的最大化。
不過,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的履約費用率均在25%以上,叮咚買菜更是達到36.5%,而社區團購行業平均水平約為10%。此外,從每日優鮮二季度訂單量來看,每單履約費用23.5元,社區團購每件平均履約費用約為1元。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認為,從當下的市場態勢來看,生鮮電商最重要的依然是在拼規模,由于賽道競爭對手太多,搶占市場份額就成為最主要的目標。不過這個細分品類規模很小,線上化的消費習慣很難養成,高效運營并不容易,未來依舊充滿不確定性。
不過,在拼規模背后,前置倉如果能形成本地化生態,縮短物流半徑,從而增加覆蓋面,擴大品類,也不失為一種新嘗試。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