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有著巨大的的明星光環和政治經濟效應。在資本主義化的市場經濟進入壟斷時期之后,更多的企業把塑造自己的品牌作為使命來完成。在品牌推廣的過程中,品牌塑造者的心態也發生著細微變化,有去做嘩眾取寵、涉獵稀奇、亂呼口號的;也有單相思般胡亂猜想的。盡量市場上一片亂象,但品牌塑還是會孜孜以求、不屈不撓的進行。這無形中形成了對品牌的又一個的趔趄,急躁冒進。
人們在談論品牌的時候,對比較成功的品牌首先進行分析是必須的。但這種研究是帶有自己歷史經驗去調研的,即使分析的再詳細,也去不掉自己的主觀認識。即使倒推成功品牌的足跡,也不應該忽略時代的不同、行業的變遷、人們對品牌認知的改變。根據民間流傳故事的特點,成功的品牌或故事,都帶有揮之不去的眾多傳播者的個人色彩。這是調研的通病,實際上對品牌推廣過程用處不大。
因此,塑造品牌最成功的方法是創新新門路,這也是定位理論所倡導的,也是客觀所需的。即使創新的新門路者不一定也能擁有品牌。但是,創新是打造品牌的最重要途徑。所以,塑造品牌、品牌推廣需要進行冒險,而這里所謂的冒險是開創性的舉動。雖然創新就一定會有失誤的風險,且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著的“風險”。
在塑造品牌需要創新的基礎上,各種各樣的冒險行為開始,就意味著進行有效的控制。比方:特侖蘇牛奶,它的廣告為“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化功”。這個品牌的定位是依據于塑造品牌的排他性,蒙牛的管理者主觀認為只要利用廣告效應就可以強制性的把特侖蘇定位為唯一高端牛奶,從而確立自己的行業老大地位。(當然,在產品品質方面肯定也有所創新,有些交代)。但我們現在看來,特侖蘇并不成功。
同時也有的公司在塑造品牌的時候,被品牌的尊貴所牽制,又特別是品牌推廣的過程中,受現實規則的束縛,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謹慎,如驚弓之鳥般的戰戰兢兢。這些行為是對品牌過分敏感,從這樣的品牌管理者看來,品牌如名貴瓷器般容易破碎,必須小心。他們對品牌抱有完美主義的理念,容不得瑕疵。而事實是,做品牌也和為人一樣,過分要求完美,那就還有待提升。
塑造品牌完全不必如此主觀,它牌既是一種生活常識的訴說——認知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展示——美譽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生活常識來自簡單的需求,美譽度來自對生活的一種感悟。當采取冒險行為去獵取品牌的時候,可能上面說到的各種危險都會隨之而來。而最近十年來塑品牌最成功的加多寶團隊如此的低調,也許說明了塑造品牌及品牌推廣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的常識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