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大賣場之死不在于神一般的對手,而在于豬一般的隊友。
文/吳明毅
在開題之前,我想先瞎聊幾句:
1、很榮幸受到聯商網之邀參與“聯商·第三期·觀點約架”,這不僅是對我的一種肯定,更是一種獎勵,給了我更大的動力;
2、當我準備以“高舉高打”的姿態去寫這篇可能會使我“一炮而紅”的“雄文”時,卻越發“義憤填膺”,使這篇“雄文”逐漸演變成一篇“炮文”…
也好,其實“主旋律的一炮而紅”與“四處開炮導致的一炮而紅”有什么區別呢?這個時代看的是“結果”,“一炮而紅”就夠了,因為什么紅了重要嗎?
言歸正題,本期《觀點約架》聯商網給的話題是這樣的:
大賣場真的“過氣”了嗎?
紅方論點:形式陳舊,有待轉型;
藍方論點:整頓修煉,仍有價值。
那么,我應該先表明立場:
我認為大賣場“整頓修煉,仍有價值。”
但我更確定如果以現在的大賣場領導層的“規劃思路”而言,大賣場不僅OUT了,而且OUT慢了。
我想我這篇文章不只是寫給“大賣場人”看的,更是寫給所有“零售人”看的,特別是那些不斷“唱衰自己行業的敗家玩意兒”看的。
當下社會蔓延著一種“非常浮躁”的情緒,不僅是“人”浮躁、“企業”更浮躁,連帶著“企業家”一起浮躁。一個“浮躁”的時代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我看來就是“理論”與“理論家”層出不窮。
你可以觀察、回顧一下最近的這幾年,這是出了多少的“新概念”與“理論家”啊,而這么多“新概念”的涌現使中國企業更先進了嗎?我看非但沒有先進起來,反而更迷茫了,而迷茫的最終表現是什么?就是浮躁!
你可以看一下最近那些天天喊著在模式創新的企業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你也可以觀察一下那些整天喊著“不轉型就得死”的昔日巨頭們,他們的轉型之作到底是在求生、還是在作死?總之,還是老干媽想的對:“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
反觀線下實體行業,你們一面天天喊著抗擊線上侵襲,又一面穿梭于各類線上企業舉辦的培訓會,假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名號,將自己弄得越發的不倫不類,越來越沒有特色。還由于你的“培養”,使原本習慣于線下購物的忠實顧客被逐漸引導到“更為便利的線上商城”,逐漸熟悉了線上購物,愈發熟練使用“比價軟件”,使其線下實體店愈發被邊緣化,銷售額急轉直下,這時還理直氣壯的喊著“看到了吧,虧著轉型快,這就是趨勢!”這還真應了那句俚語“被賣了,還在幫著數錢。”其實一個字就可以形容——彪!
作為小字輩的我真的不明白,中國零售人到底怎么了?!零售的實質不就是為了賺錢嗎?為什么現在明知道賠了錢依然前途未卜,還在前赴后繼的試水“電商”,試問這么做的結果究竟是幫自己“渡難”還是幫電商“造勢”?為什么總在喊不著邊的未來,而不去抓住現在呢?為什么寧愿去“燒錢”賭未來,而不愿去“賺錢”補現在呢?
中國商人的“根”究竟是什么?我認為黃光裕在獄中的那句:“我從來不做虧本買賣。”就足以總結。不要總以什么“大戰略”、“大視野”、“戰略性虧損”等作為你虧本的理由,即便明天再美好,撐不過今天也只是“空中樓閣”。
也許當你首次聽說黃光裕因為電商虧錢太兇、繼而怒關庫巴網時所說的那句:“我從來不做虧本買賣。”的時候,會嘲笑黃光裕的保守與缺乏大視野,但當你看到下面這組數據時,不知該作何感想:
蘇寧·2014.03.01
蘇寧2013總營收約為105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9%;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3.66億元,同比大降86.32%。
國美·2014.10.31
國美電器(0493.HK,下稱“國美”)昨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透露,在開放式全渠道零售商戰略的指引下,今年前三季國美的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70%,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長也超過70%,有望實現連續七個季度的業績增長。
你也許會說,你拿國美14年的數據與蘇寧13年的數據比,這不科學。但我可以告訴你,我是真想用雙方的同期數據進行對比,但是你可以百度一下,最近有沒有任何有關蘇寧利潤的消息?我想,同為上市公司,誰家利潤大增不滿大街吆喝啊?既然沒動靜,那你也就懂了。
由此,正可呼應我今天的論點“大賣場如果真‘死’了,那絕對不是‘死’于神一般的對手手中,而是‘死’在豬一般的隊友身上。”
試問所有的大賣場決策層,您真的感受過您曾經那輝煌鼎盛的大賣場嗎?以我們青島“家樂福名達店”為例,那在我的童年以及青少年時期可謂輝煌鼎盛啊,日日客滿,節慶期間更是人山人海,為此甚至不惜重金加蓋一層……而如今呢?我不知其當下銷售數據究竟如何,但當我最近再次于周末時步入其中時,我只能說,這家店已進入倒計時…
人都有“氣場”,難道“店”就沒有嗎?其實,“店”也有氣場,而且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這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感覺,但當你身臨其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有些地方會使你總是“流連忘返”,而有些地方卻與你“格格不入”,而且,這不僅僅是新/舊亦或是裝修的問題。
每個城市都有老牌人氣商場,好比青島臺東利群、北京百貨大樓…這些商場論設施不及新興商場新、論裝修不及新興商場強,但就是屹立不倒、經久不衰,是模式的問題?是體制的問題?是實力的問題?我看都不是,應該是態度的問題、是專注的問題、是信心的問題。
曾有前輩總結過做營銷需要學好的三門學問—“心理學、傳播學、社會學”,前兩門都不難理解,應該是營銷的基本功,而為什么還要學好“社會學”呢?因為營銷的對象歸根結底是人,而人與人的關系構成了社會,所以要營銷“人”,就必須學好社會學。
為此,我專門讀了費孝通先生所著的《鄉土中國》,只看題目你就應該明白——中國社會的源在“鄉土”。我再稍微深入解析一下:中國的文明實際上由農耕文明發展而來,所以社會關系也是從農耕文明逐漸演變而來,而農耕的基石是土地,所以中國社會其實就是“鄉土中國”,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的商業社會的根也在“鄉土”。
“鄉土”代表了什么?代表了“腳踏實地”、代表了“務實”、代表了“一步一個腳印”…而“無根之木”會怎樣?我想結果可想而知,由此不得不引出另一個話題:線上企業和線下企業的"根"是不一樣的。這就好比拿“中醫”與“西醫”對比一般,孰優孰劣,科學能解釋嗎?
回到本題,借用一位商界前輩的話:
“雖然當下線下實體店面臨困境,但這絕不是因為線上企業的沖擊,而是因為他們忽視了商業的本質是為顧客提供物美價廉的有特色的商品,大量一模一樣的毫無區別的商場蜂擁一般地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產品毫無特色可言而價格貴的又是那么離譜,生意怎么會好?但這不是實體商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實體商業模式被執行錯了,蘋果專賣店、巴黎香奈兒專賣店、宜家家居商場不說一點沒有受到電商的影響,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電商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可以觸及到他們的命脈。為什么說線上商業是一個毫無未來的行業?因為商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無非來自商品物美價廉有特色,他們都是平臺型企業,不開發產品的,那么只剩下價廉了,怎么有未來?互聯網時代,比價格是多方便的一件事,一個只靠拼價格的行業,能有多大的未來?天才知道!”
這是多么響亮的一記“耳光”啊,我的實體同仁們,你們在忙著學習各種新概念的同時,是否已忘記最本質的東西,當線上企業發動輿論攻勢不斷宣揚鼓吹各種新模式與輝煌案例時,你有沒有感覺這就是一個局?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這只“老虎”就是被你們一手“養大”的?
所以,我認為“大賣場不但沒有過氣,反而正處于最好的時候。”因為復古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而“大賣場”必將成為回暖為一種潮流,因為“鄉土中國”。
最后再說一下我認為的“大賣場”整頓方向:
1.調整心態 轉換思路
“不怕輸,就怕連挑戰的勇氣都沒有了。”請回去感受一下你所在的“大賣場”,是否已經死氣沉沉?而這個樣子的原因是年份?是裝修?還是商品?都不是,而是氣氛。不要總給員工傳遞一種急于轉型的信號,頂層的浮躁會使底層更加浮躁,所以統一思想,堅定立場是打贏這場仗的首要因素。
2.拋除雜念 回歸本源
去百度百科一下“大賣場”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吧?是商品,是質優價廉的商品,所以請將目光回歸商品吧,靜下心來研究商品,感受商品,一切行動都圍繞商品,重新打造核心競爭力,正規軍如果動起真格來,是雜牌軍不可比擬的。
3.上下一心 提升服務
當顧客對價格敏感度越來越低時,機會在哪里?—服務。最近幾乎大部分成功案例都離不開服務,而線下之于線上最大的殺手锏也即是服務與體驗,所以,服務是“反攻成敗與否”的重中之重。海底撈若單以餐品質量而言物美價廉嗎?絕對不是,那為什么還排隊“待宰”?因為周到的服務抵消了大眾對價格的敏感度,服務就是最大的附加值,所以,能說大賣場沒機會了嗎?
4.多走正道 少想捷徑
營銷是什么?是助推劑、是興奮劑、是開胃菜,但絕不是正餐。營銷能夠縮短產品的推廣期,但絕不能替代產品本身。我認為小米就是一個例子,當大眾對其營銷比對其產品印象還深刻時,漲潮有多猛,退潮就有多兇,物極必反。所以,不要總想通過彎道超越,所有給你看的“成功案例”都不會告訴你那些“不為人知”的部分,而那些“不為人知”的部分卻往往是最核心的。
5.戰略藐視 戰術重視
這是引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戰略戰術思想,而這個“敵人”指的泛指線上企業——唯有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才能暫處下風時仍保持旺盛斗志;唯有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方能不至于低估敵人而產生麻痹輕敵思想,不至魯莽蠻干,畢其功于一役。
最后,用我一位從事電商多年的老同學的朋友圈分享作為結束語:
“【電商到了要考慮交互問題的時候了】被傳統企業的庫存沖了個亂七八糟的電商行業,走到今天,傳統企業野蠻的庫存消化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很悲哀,消費者把各大品牌的貨底子買回來,穿在身上,以為占了便宜,結果,丟了個性,廠家把庫存消化了,結果丟了品牌,雙輸的格局,一聲嘆息,重回2009……”
其實,他們比我們更迷茫。
這期就到這吧,咱們下期,繼續順嘴胡說、吳話不談…
版權聲明
吳話不談的所有文章均為原創,版權所有昂。感謝分享!但如希望轉載,請事前聯系一下我哦(微信號:wuhuabt)
由于工作的關系,‘吳話不談’每周三、六更新文章。
我一直認為:愛好不能影響工作,因為你要對得起工資與良心。這是我的心里話,不是說的漂亮話。
最后,還是那句:
沒有你的關注,這個號連P都不是,你說是不是?!所以,衷心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