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無疑已成為2015年的熱詞之一。新消費時代,任何行業的發展都要與互聯網相加才能適應消費者。數據顯示,在幾乎所有零售業態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便利店行業還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一時間,便利店行業站在了行業的風口浪尖之上。
2015中國便利店大會應運而生,本屆大會的主題為“互聯網+便利店的發展之道”,確定完這個主題之后,作為大會的策劃者,我突發奇想,或者說深思熟慮之后,覺得這個主題似乎應該是“便利店+互聯網的發展之道”才對,換一個位置,換一個主體,我們也不妨創造出一個新詞叫“便利店+”。
前幾年的便利店論壇中,我們用過“小空間里的大空間”、“小而美”和“有限的空間,無限的可能”等主題詞匯,其實要表達的無非是新消費時代,便利店業態功能的無限擴展性和延伸性。
便利店之所以逆勢增長,無怪乎以下三點且不僅限于此三點,首先是經營的商品品類和滿足即時性消費的特點與電商平臺產生錯位;其次是門店小、密度大覆蓋面廣貼近消費者;第三是貼近社區可加載服務空間大。
那么“便利店+”能加什么?我們不妨暢想一通:
便利店+餐飲。便利店可以加咖啡、豆漿、面包、便當、飯團、壽司……等一切快餐飲料,還可以提供堂食空間。
便利店+服務。便利店可以提供諸如復印傳真、洗衣、票務、繳費充值、行政收費……等一系列生活服務項目。
便利店+電商。便利店與電商合作、與快遞合作,為消費者提供網購店取服務。
便利店+汽車服務。在加油站便利店,消費者還可以購物的同時享受加油、汽車養護等服務,或者反過來說,在加油的同時完成購物。
便利店+……便利店可以增加的項目不勝枚舉,在日本和臺灣,能數得出來的服務就有600-900種,相信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消費的進一步升級,便利店可以加的內容是無限的,我們可以想象也無法想象。
便利店似乎可以無限的加,但是回到現實當中,中國本土的便利店企業應該加什么或者說先加什么還是要根據本地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來選擇,或者根據政策和規定允許的范圍來確定。但不論加什么,“+”號之前的內容還是主題,也就是便利店經營商品的能力,這就又要回歸到零售業的本質話題了。《2014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與日本和臺灣地區的便利店同行相比較,中國大陸的便利店企業發展的空間還相當大,自身提高的空間也是巨大的。
可以相信,“便利店+”時代已經到來,但在加之前,大家需要把基數做好,這樣“+”了之后才會產生“×”的效果,如果基數很小,基本功很差,那“+”再多也沒有用,甚至會出現“÷”的情況。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王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