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3C家電店鋪營業大師蔡松基說:“誰說實體店沒有未來,沒有春天?實體店不過是從一個非常態不正常的春天,過渡到了新常態正常的春天而已。”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過去一年,困難和挑戰比預想的大。”又說:“2015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2014年還要大。”
實際上,也為近階段經濟下行,消費放緩,實體店成本上漲,銷售下降的主要原因,做出了解答,給出了答案!
個人認為,無論是《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還是3月15日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時表示:“因為,它(網購)極大地帶動了就業,創造了就業的崗位,而且刺激了消費,人們在網上消費往往熱情比較高。”
總理也網購,進一步說明了互聯網零售(網購)已經從社會精英的熱門話題,變成普羅大眾越來越普遍的消費行為和購物方式,已經成為流通行業乃至全社會不可回避的問題。
但是,我們也不要忽視,總理也同時表示:“(實體店)對購物者來說更有真實感,更有競爭力。可見,網上網下互動創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間。”以及“不管是網上還是網下的實體店,都要講究誠信,保證質量,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個人認為,對于政府及全社會而言,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一點,即:盡管網購(互聯網市場)可以促進創業、就業,再就業,但中長期來看,傳統實體流通業仍將是就業、再就業以及“員工創新,內部創業”的主流。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我國網上商品零售額3991億元,增長47.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3%,與2014年全年的10.63%相比,減少了2.33個百分點。
雖然不可以僅憑近兩個月的數據,就可以說,網上零售(網絡商品零售,簡稱:網購)社消零總額占比有下降的趨勢,但是,網絡零售增速呈現從三位數向兩位數,從高兩位數向低兩位數放緩的趨勢,卻是近段時間以來(乃至今后一段時間)乃是不爭的事實。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與傳統流通業相比,網絡零售不僅僅同樣要承受“經濟下行,消費放緩”的壓力,還要接受來自網購消費者的“后新鮮期”的雙重考驗。
那么,問題又來了。是不是網購的降溫,一定是實體店的“翻身逆轉”的機遇?個人認為,并不盡然。
或者說,實體店的春天,不是等得來的,更不是爭得來的。而是傳統流通業,接受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趨勢,現實,降本增效,調整結構,優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新常態大背景下,重新定義的“春天”。只不過這個不是全球變暖的“暖化”的春天,而是消費趨冷(理性、正常)的“低溫(甚至倒春寒)”的春天。
正如前一段時間,與臺灣家電流通通路同仁交流時,對方提到:“臺灣過去所經歷的低增長,甚至慢下降(或者說小幅度起伏式經濟波浪),正是大陸同業正在經歷和將要經歷的。”
個人認為,傳統流通業一定要做好“賺三年還一年”,有增有減,有虧有賺的長期思想準備。或者說,在這里,所謂的“春天”就是冷熱交替的明天,市場冷暖都是企業成長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狀態和階段。
臺灣3C店鋪大師蔡松基老師常常說:“生意人,就是以誠意為生的人。而臺灣有一句老話‘生意人歹生(命不好,操心辛勞命)’。”對于我們實體店的店長和店員而言,做生意很容易的時代已然過去,做生意不容易的時代悄然來臨。新常態更加需要我們有吃苦耐勞的新心態,新狀態!
最后,實體店的春天在哪里?就在腳下,就在我們風雨兼程,風雨無阻前進的腳步里!
根據本人(微信號:CHEACA)朋友圈系列微信《松基研修塾》(目前已發布239期)整理。本文原發表于《店長》雜志2015年4月刊,平面媒體如需轉載,須征得本著作權人及該雜志社聯合授權。
- 該帖于 2015-6-8 16:4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