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馬上就到春節了,這是宋玉上班后的第一個春節。原來寒假,她要么早早回家,要么和同學先找個地方游玩一番再往家趕。春節前10天,她總要回家的。而今年,她還在工作,工作的忙碌使她無暇顧及回家的念頭。只是一過了小年,街上漸漸有了零零落落的鞭炮聲,不管你想不想,那些鞭炮聲總在提示你,年就要來了。
DK已在做外地員工回家的安排。按照公司假期規定,省外的員工可以在假期前三天申請回家。宋玉也遞交了報告。
劉鋼最近也有些頭大。今年年中的時候,門店進行了員工跨部門調整,這次一統計才發現,飲料科竟有半數以上的員工家在外地,需要逐次安排回家。而飲料科一直以工作量大著稱,如果這么多人同時回家,剩下的人根本無法承擔起全部的工作。員工們都在盼望著回家過年,如果此時不能滿足員工的要求,無法彌補員工的失望與失落。
劉鋼猶豫不絕,在制度與人情之間徘徊。
零售業全年無休,這是多年來一直秉持的傳統。近兩年來,有一些意識領先的零售商率先發起了春節放假的號召,給了員工一個休假的機會。但多年前,零售商春節放假是無法想象的事,在管理者的觀念里,在消費者的意識里,零售商似乎就應該全年無休——這是行業規則,所以,很少有人想到去打破,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了,為什么還要去改變呢?
DK是沒有休息日的。也就是說,外地員工回家后,本地員工還要照常上班,人員減少,工作更繁忙。
零售業就是這樣,別人忙碌的時候,你可能在忙碌,而別人閑暇時,你可能更為忙碌。
劉鋼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制定了一套春節休假方案,首先向大家講明目前的人員狀況及要面臨的困難,發動一部分外地員工錯時探期,如果有員工主動放棄春節期間的探親,可在春節過后立即補休并適當延長,而堅守在崗位的外地員工,公司也將統一安排年夜飯和聯歡會。
其實這個方案并無多少誘惑力可言,對一整年都漂泊在外的人來說,還有什么能比回家團聚更具誘惑力的呢。劉鋼一時未想到更為妥帖的解決方式,也只能這樣了,有方案總比沒有方案好。
劉鋼召開了動員會,他也不知同事們是否認同這樣的方式,如果大家整體排斥這個方案的話,也只能任它夭折了。
會議結束后不久,有員工就到辦公室要回了回家申請,接著陸陸續續有許多員工這樣做了。
劉鋼詫異,他沒想到動員會這么成功,能取得大家的認同。
宋玉對劉姐說:“大家的覺悟好高,科長一動員就紛紛響應了。”
劉姐笑,說:“表面看是覺悟,我覺得是大家的認同感。這個認同感來自于平常的培養,一是公司對大家的關愛,二是劉鋼對大家的關心。你想,如果咱們不認同公司的理念,也不認同劉鋼的管理方式,哪會有這么多人愿意放棄春節的團聚呢。”
零售職場箴言:
許多零售企業總提倡讓員工愛崗如家,愛是相互的,讓員工愛崗如家的前提是愛員工如親人,如果對員工沒有足夠的付出,怎可能得到更多的回報?當下,一家企業能否優勢長在,起決定因素的是人,作為勞動密集型的零售業更是如此。如果忽略了對人的關愛與培養,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早晚有崩塌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