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到收銀崗位之前,宋玉潛意識認為收銀員比賣場里的理貨員要輕松很多。但真要實際干起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這么回事。
收銀員必須要站滿一個班次,在五六個小時的時間里,除了去衛生間、就餐之外,其他時間都要站在兩尺見方的地方,不能來回走動,也不能隨意空崗。要是趕到周末,客流一大,收銀員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其實在客流高峰期,他們都有意識地控制進水量,怕喝得一多就要去衛生間。宋玉觀察到,周末一個班次下來,很少有人主動空臺,只有在就餐時離崗。
收銀員的責任心也大。與錢款打交道,時刻注意清點清楚,交賬時必須保證收款數與賬面數一分錢也不能差,剛到崗那段時間,宋玉收款時特別謹慎,生怕有誤。每次交款前,就怕賬面數與實際收款數不符。甚至有幾天,她晚上做夢都夢到找錯了錢。她問同事,是不是他們也有這么大的壓力。他們說剛開始是這樣的,時間一長就好了,只要在收款時集中精力、不找錯錢,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
駕輕就熟后,宋玉漸漸能應付自如了。除了收款,收款員還有一個責任,就是負責清點商品,防止漏刷,商品漏刷會直接給門店造成損失。
清點顧客購買的商品需要技巧與經驗。工作時間長的收銀員,一看顧客的購物袋,就大概能看出商品與清單是否相符。收款后,收銀員主動再次檢查顧客購物袋里的商品,顯然是不妥當的,DK也不允許員工這樣操作。DK希望員工在不打擾顧客的前提下,完成商品的再復核工作。
一日,收銀員小李收完款后,看到顧客的購物袋里有一瓶200ML的洗發水,他印象中好像沒有刷這支單品。他快速瀏覽了一下顧客的購物清單,確實沒有洗發水這只單品。他猶豫了一下:“請問一下,您還有沒收款的商品嗎?”
顧客是位中年男子。他肯定地回答沒有。
小李說:“您的購物袋里有一瓶洗發水,但是剛剛并沒有刷這只單品。”
中年男子一愣,接著說:“這是我剛剛在別的超市買的,結完賬就順手放在袋子里了。”
小李說:“您進超市前,我們有提醒,您可以把商品放到存包柜里,不要帶進超市,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男子不屑,“我沒看到提醒,那怎么辦?”
小李無奈,只得說:“那您把超市的購物小票給我看一下。”
男子開始翻找口袋和錢包,找了許久,也未找出購物小票。他只得說可能隨手扔了。
小李此時也無計可施。但顧客置留在款臺,會造成擁堵及不好的影響。小李按了緊急按鈕。科長張麗過來,把顧客引導到接待室。
男子堅持認定洗發水是在別家超市購買的。此時有兩種解決辦法,要么認同顧客的說法,但這里面也有風險,如果認同顧客所說,顧客會認為他受到了質疑,可能能要追究責任;要么就是與顧客察看現場錄像。張麗想了一下,她選擇了后一種方式。
她提出查看現場錄像,看看顧客是否到洗化區選購了商品。
男子聽到這個方案,堅決不同意。
小李趁機到監控室查看了錄像,發現男子確實在洗化區拿了一瓶洗水發。
真相大白。
張麗對顧客說,已有同事在查看錄像,發現他確實到過洗化區,并拿了一瓶洗發水。
男子的臉開始泛紅,有些不知所措。沉默了一分鐘,他承認在收款時,把洗發水順手放在了購物袋里。
零售職場箴言:
許多企業都提倡員工愛崗如家,讓員工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員工做得好不好,除了員工的自覺性以外,更多的是因為企業對員工的關愛,企業對員工付出得多,那么員工也會同等回報。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每周五更新,這周又晚了一天)
柳二白- 該帖于 2016/6/27 9:0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