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有一個傳統,與營業一線相關的崗位每人每年都要去一線工作一周,比如采購、營運、人力資源等崗位。到哪個門店、哪個部門,由人力資源統一調度安排。這一周并不是許多人想象的那樣,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參與到一線工作,而是要以一名普通一線員工的身份加入到實際工作中,這一周要完全接受所去部門的統一安排,不論之前的崗位與職位。一線工作結束后, 將由所去部門的負責人、一線員工給予匿名測評,如果分數在合格線以下,將記入到年度檔案,作為年度晉級的參考。同時,一線工作回來后,還要撰寫報告,主要指出發現的問題與建議。
所以,到一線工作一周并不輕松。許多人在總部呆得久了,一到營業一線,開始感覺非常不適應,面對顧客不適應,面對商品不適應,其實更多的不適應是來自于心底,無法接受那個與平常反差太大的自己。這一周,對許多人來說相當難熬,等到剛剛有點適應時,就要離崗了。反復幾次后,大家都慢慢適應了這樣的安排,對去一線工作不期待也不排斥,當作一個正常的工作流轉,這樣一想,反而輕松了許多,在一線更放松也更容易發現平常難得發現的問題。
對于采購營運等部門,人力資源在安排時適當考慮了工作的相關度,會根據部門的屬性安排一線工作。宋玉因為是在年中加入到采購部的,年初并末列入到一線工作計劃的名單中,所以當宋玉接到調派的通知時還有半個月就是陰歷新年了。宋玉被派往DK旗艦店的飲料科。
宋玉一接到這樣的安排,先是欣喜,因為這是她到超市第一個工作的科室,后是期待,離開半年多,一線工作還如影隨形地影響她,她對那里有一份不舍。
劉鋼是宋玉在超市的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直屬領導。宋玉在飲料科時,劉鋼那時是飲料科的科長,宋玉到門店報到,劉鋼接待了她。劉鋼此時已經是門店的店長助理了。
“宋玉,歡迎回家啊。”這一句問候,竟讓宋玉有些眼睛濕潤,回“家”——這里是她來DK的第二個部門,這里呆得時間久,她與同事們建立了良好的伙伴關系。她在采購部的飲料部門,經常要與門店的飲料科聯系,每次下達與旗艦店飲料科相關的工作聯絡單時,她都感到分外親切。而同事們也給予她最大的支持。
“劉科,不,應該叫您劉總了吧?”宋玉沖劉鋼眨眨眼睛,“這一周工作請您多多指點。”
“呦,宋玉,去總部半年多,比原來會說話了!”劉鋼打趣宋玉。
宋玉的臉立即紅起來,劉鋼看到這樣,不禁笑起來,宋玉還未適應與人這樣開玩笑。
臨近陰歷新年,現在是門店最忙的時候,飲料科更是如此。宋玉早有準備,因為她仍記得去年在門店天天加班的情景。
宋玉一到了飲料科,就熟門熟路的和大家一起忙碌起來。看到宋玉,大家都過來打招呼,但是也未敢寒暄太久,因為這個時候大家覺得說話是在浪費時間。宋玉負責碳酸飲料的即時陳列,她只要看到商品有空位,就要通知補貨人員提貨,然后她負責陳列。宋玉和一名男孩一組,這個男孩看起來比宋玉小,可能是剛剛上班不久。男孩第一次經歷在賣場的春節,他常常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顧客多時擠滿了賣場,甚至收銀臺的隊伍都插進了貨架。宋玉的到來,讓他看到了“希望”。宋玉畢竟有過一年多的一線工作經歷,應付突發問題還算胸有成竹。
她指揮男孩該怎樣排放商品,才能上貨最省力也最快捷。男孩很愿意聽從宋玉的安排,他倆合力,很快碳酸飲料的排面豐滿起來。宋玉到崗小半天就有了成效。工作之余,也不能忘了此次的工作任務。
在飲料促銷區,高高低低地擺著大小不同型號的飲料。宋玉眼尖,立即發現了問題。因為這是春節檔,考慮到家庭消費,大多數飲料都以大瓶裝或箱裝為主,只選了一種小瓶裝的純果汁飲料,純果汁飲料的四周都是大塊頭,遮擋了小瓶裝的飲料,讓它看起來非常不顯眼。如果把小瓶裝的飲料調到端頭,可能會更醒目一些,更容易被顧客發現。
按照工作職責劃分,旗艦店的促銷陳列由采購部負責。宋玉拍了照片,給陳萌了發郵件,說明了情況。陳萌接到信息后,又調取了數據,發現這只單品在旗艦店的銷售確實不如其他門店好。陳萌趕緊向經理匯報,春節前的每一天銷售都非常關鍵,延誤一天損失就很大,陳萌立即打了調整陳列的申請單,當天批復后,晚上就調整了陳列。
宋玉看到陳列調整,輕舒了一口氣。“安排促銷陳列,要考慮商品包裝的匹配度”,宋玉在當天的工作日志中寫到。
零售職場箴言:
零售一線工作是所有工作的根基,這里是公司管理制度、企業文化、流程建設的集中地,公司的管理如何,不是看后臺,而是看前臺。所以,在后臺工作的員工如有機會最好能經常到前臺看一看,親身體驗一下一線的工作,在這里你看到的和聽到的許多都是在辦公室無法想象的。
(每周五更新,小年快樂。)
——————————————————————————————————————————————————
關于二白問答
近期忙,“二白問答”暫停一個月,二月復始。有問題歡迎拋過來,可通過郵箱、微博、公眾號等方式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