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零售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深入,物聯網、大數據、5G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加速滲透,零售行業的經營理念與模式發生了顛覆式變革。傳統的生產關系、經營模式、供需流程被打破,形成的是基于萬千鏈接產生的海量數據的全新經營模式與理念。依托于這樣的變化,未來的零售行業無疑將實現全鏈路的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在智慧零售時代中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細分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訴求。
為了精準捕捉零售業之趨勢,蘇寧零售技術研究院通過定性定量的方法對業內專家進行訪談及調研,同時結合蘇寧數字化轉型之經驗,提煉出零售行業未來發展的六大趨勢。
1、流量去中心化
共享經濟模式爆發式發展,引發了整個商業界對資源與流量的最大化利用的本質思考。在共享經濟資源與流量的最大化表現中,服務的消費者亦成為服務的提供者,實現了資源與流量價值的雙向流通。
在零售行業,隨著電商流量紅利的觸頂,流量觸點的網格化、分級化、社群化也將推動流量經營邁向價值雙向流動的時代,流量的消費與銷售雙重價值屬性也在進一步體現。伴隨而來的是流量呈現去中心化趨勢,即從原來的網站流量,逐步向自媒體流量、社群流量、社交流量、IP流量、網紅流量等轉變。
2、場景內容化
用戶的有效轉化需要有場景和內容的支撐。隨著智慧零售理念的提出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成熟,為消費場景的搭建提供了創新思路和必要的基礎設施。零售環節與用戶的接連,將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突破限制,通過豐富多樣的內容場景的打造,從時空角度充分延伸與用戶互動、轉化的過程,實現多終端、多觸點的隨時可見、隨地可觸的消費場景。
3、供應鏈智能化
智慧零售背后需要“智能供應鏈”的支撐。供應鏈的智能化主要由三個方面體現,一是服務消費者的智能化營銷。以用戶為核心,精準定位到各種類型目標用戶,提供貼心服務;二是面向供應商的智能化供應。通過需求預測,幫助供應商從傳統的供應模式過渡到“以銷定采”的模式,在模式上進行變革,實現智能定制、智能定價,智能倉儲、智能補貨和智能調撥等。三是面向市場的智能化洞察。它能提供用戶畫像,對商品進行分析,并向對商品感興趣的用戶提供他們可能期待的其他功能。以此,圍繞供應鏈智能化實現上下游協同發展、服務優質高效、供應鏈生態圈及全產業鏈創新能力的極速增長。
4、服務專屬化
基于消費升級的大背景及消費場景多元化,用戶對商品、體驗、服務等的訴求日益趨向于多樣化與個性化。廠商、零售商、服務提供商想要與用戶進行深層次溝通和互動,僅靠標準化的產品與服務已無法進有效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需要打造更多的專屬化服務。數字化背景下的零售場景中,服務將不僅是圍繞標品配置,而是在實際的消費場景下,洞察用戶深層次需求,提供更為定制化、專屬化的服務。
5.商品個性化
隨著消費群體的年齡結構的變化,用戶對商品及消費體驗的認知與訴求已經從最初的功能化邁向細分化、個性化、品牌IP化等。因此,在智慧零售時代,零售服務的更注重以人為本,以用戶的個性需求為根本,利用消費者數據挖掘需求,通過服務和體驗誘導消費者產生需求,從需求出發重構生產者、零售者和消費者體系。
6.體驗數字化
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智慧零售構建的全鏈路數字化帶來的是體驗的數字化。用戶在零售場景中的整個購物旅程,從進店、逛店、離店等整個閉環中的行為都將通過數字化的互動產品和智能設備記錄、分析、并用以有效地指導對用戶深層次需求的挖掘、產品及服務的優化、營銷的精準觸達等。因此,區別于傳統的購物體驗,數字化的體驗不僅僅是需求的精準把握,更多的是零售服務和體驗的優化和以此帶來的用戶價值的再次挖掘。
總而言之,從宏觀層面,當今零售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字化延展的廣度和深度,打造數字化的能力是零售企業制勝未來的有效路徑。從微觀層面出發,用戶、商品經營、供應鏈、門店運營共筑了零售企業數字化經營的核心要素。全面把握用戶的數字化、商品的數字化、供應鏈的數字化、門店的數字化將是零售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的落地基礎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