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能出門、店里沒人、只能待在家里,成為中國人民目前的三個狀態。但是,危機中也蘊藏著新的機會,晴天和陰天,對每個人都一樣,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對企業亦是如此。由此三個觀點大家是否認可:
當今社會,不能出門,不代表不能買東西,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樸樸、京東等線上平臺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如何讓顧客隨時隨地消費,對很多商家來說變得尤為重要。比如山西首個區域S2B2C平臺美特好在春節期間,每日訂單暴增至平常的數倍,正是因為線上線下的融合改造,才讓他們的顧客可以隨時隨地買到想要的商品。而其他的很多商家如果不能跟客戶建立關系,就沒辦法做生意,這個關恐怕很難過。商家需要社會化的顧客管理系統,讓商家和顧客建立起強關系,實現隨時隨地購物。
疫情之前,直播就很火。像李佳琦、薇婭等主播,他們沒有實體店,卻依靠直播做出了驚人的業績。店里沒人,就需要改變獲客的方式,通過分享與共享的方式幫助商家獲客。這需要商家抱團取暖,共建本地實體店聯盟平臺,通過共享資源和會員,實現異業聯盟(天商聯盟)。
從商家的角度來講,可以賣東西的人不僅僅是店鋪的導購,還可以發展很多的導購,如消費創客、社會達人、KOL、KOA等。商家就需要在線化工具,通過裂變和分享,構建全新的社會化商業體系。
整編:新零售顧問黎代云,擅長異業聯盟、新零售、社交電商、進口跨境電商方案咨詢顧問。
疫情發生以來,預計整個中國商業零售至少損失一萬多億,在餐飲業、零售業、電影院等行業尤為明顯。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但也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如何在這一波轉危為機,亂世出英雄,在艱難的情勢下,企業敏感性體現在哪里?洞察到了什么?在這個關頭,各商家更要加油。這次疫情的戰勝,也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后一次強有力的推動力。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已逐漸完善,這一波會讓更多的企業、商家覺醒,推動線上線下的發展。由此總結疫情對商業的三大影響:
通過網店、社交媒體來引流,如今呆在家里也能賺錢,這就是今年的新商業。通過電子商務技術、IT技術、大數據技術,這一波疫情對今后商業社會有很多有利方面。疫情過后中國商業崛起,這是中華民族社會重構、商業重構的大好時機,大家要在這次變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疫情之前直播就很火了,這次疫情后商業會進行社會化的改造。類似直播等多種內容營銷方式也會變成以后商業的潮流,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建立起來就是社會化。不只我們在直播,農村老太太也可直播,社會化商業的時代到來了。
疫情對線下實體商業有巨大影響,面對面消費短期內都很難進行,類似培訓公司、活動公司等。疫情肯定能過去,但至少要三個月時間,但是像樸樸這類線上平臺+線下前置倉模式會加大爆單。各零售商家也要做好準備,接下來第一、二季度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及時調整經營模式至關重要。
經過這次疫情,可以預見的是:
此次疫情是壓垮部分中小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活下來的中小企業改革及抱團取暖欲望空前強烈。
短期內造成的區域隔絕,將催生一批區域性本地平臺,承擔起區域內購物,資訊共享,社群互動的需求
到店需求的急劇減少,反面則是到家需求的急劇擴大,大多數企業無法快速建立線上能力,則需要平臺賦能快速構建搭建,能提供賦能的平臺能迎來快速壯大的機會。
整編:新零售顧問黎代云,擅長異業聯盟、新零售、社交電商、進口跨境電商方案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