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圖書市場亟待開發
來源:
聯商網
2004-03-16 08:36
A.正視存在的問題
有資料顯示:2003年全國共有74家出版社報送農業類選題1380種,約占科技類圖書選題量的5.1%,雖然選題總量比2002年略有減少,但選題內容有所細化,質量也有所提高,體現了圖書出版服務于農業、服務于農民、服務于農村的宗旨。
然而,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占我國總人口60%以上的8億農民,每年的圖書消費量不足全國圖書銷售額的30%。二是優秀文化產品在農村文化市場上的占有量不足,一些淫穢色情、封建迷信的出版物和盜版盜印、假冒偽劣的出版物流向農村市場,危害著農民讀者。三是真正適用于農村生產、生活的圖書品種太少,有些農村讀物內容嚴重滯后。四是農業與農村類選題不足,有些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當前農民的需求,同時缺乏針對農村的兒童讀物。五是農村發行網點萎縮,發行渠道不暢。六是高定價、高折扣使農民買不起書。七是在硬件建設上偏重大城市的投入,輕視農村集鎮的門市建設。
B.抓住需求是關鍵
開拓農村市場,抓住農民需求是關鍵。那么,當前農村群眾到底最需要哪些讀物?筆者經過調查、了解,進行了簡單歸類,大致包括以下幾種:
“農村版”“科技興農、知識致富”類書。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大幅度調整,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生產經營趨于活躍。由傳統型農業逐漸向“三高”新型農業轉移,由此引起了廣大農民對知識和科技的重視。重心偏移后的農民“科技興農、知識致富”的理念已經形成。他們對“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科學養殖、種植等類書籍需求量大增,尤其是如何種植優質糧食,介紹對蝦、甲魚等各類特種水產養殖知識,及其他特種動植物養殖種植知識的圖書。另外,種植反季節蔬菜、西洋蔬菜,落葉果樹栽培技術及管理方法,果樹、蔬菜保鮮、貯藏、加工技術,蔬菜、果樹病蟲害防治,特色農業手冊,水稻拋秧栽培技術,農機的使用及維修,適合農村家庭用的電器使用及維修,最新出版的化肥、農藥使用手冊,適合農村家庭規模化種植、飼養的手冊,與農業、農村相關的氣象知識等。
農村中小學生素質教育讀物和普及教育讀物。在“減負”的聲浪中,農村中小學生課業壓力相應減少,這給學生們課外閱讀書籍、娛樂欣賞創造了很大空間。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輔材料和有趣味、多層次知識面的讀物。另一方面,農民的文化知識渴求不斷提高,像農民文化識字課本、農村各類普及實用技術培訓的教輔及掛圖,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
適合農村的優生優育優教書刊。隨著農民群眾文化層次和知識面的逐步提高,生育下一代的觀念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在農村,獨生子女愈來愈多,胎教、幼教等少兒讀物,以及適合農村幼兒閱讀的各種畫冊、卡片等,深受年輕農民的喜愛。
與農業和農村有關的政策、法規類圖書。農業和農村工作始終是黨和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近幾年來,隨著民營企業的崛起、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和民主與法制建設在農村的長足發展,農民迫切需要了解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有關的法律法規。
經濟類讀物。包括農村信貸知識手冊,有關農業、農村經濟政策問答咨詢等。
農村科普讀物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貯藏類圖書。加工是農民增值增收的有效途徑,現階段農民普遍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致使農副產品加工業始終停留在較為粗放、原始的水平上。目前農民需要淺顯易懂,內容翔實、具體,操作性強的技術服務,特別需要經濟效益好的農副產品的加工、貯藏、保鮮等新技術、新圖書資料。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擁有了VCD機,因此,有關農業技術的科普讀物,最好以書配光盤的形式出版。
實用醫藥保健書。在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農民也開始注意身體的保健,注意了解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冠心病防治260問》、《肝炎防治200問》、《糖尿病知識100問答》、《生活與健康》等書日益暢銷農村市場。
從圖書的形式來看,那些大部頭、裝幀精美、價格較高的圖書,農民普遍不能接受,而單品種、小薄本、低定價的圖書卻大受農民的歡迎。
C.開拓之路怎么走
長期以來,人們對于農村圖書市場,在認識上存在兩個誤區:一是認為農村群眾不買書、買不起書,在農村沒有市場;二是認為開發農村圖書市場是賠本的買賣,費力不討好。的確,農民的消費有其特殊性,不像城市市民消費那樣集中、成規模。其特點是:點多、線長、面廣、規模小,但8億多農村人口的消費總量不可低估,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耐心去開發、培育市場,努力矯正認識上的偏差,變被動為主動。
出版社應該根據農村實際需求,策劃選題,真正做到,農民需要什么書,愛讀什么書,就出什么書。農村讀物要有實用性,看了能真正受到啟發;還要有可操作性,能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三是要有針對性,一本書解決一個或一個方面的問題,不要泛泛而談,面面俱到;四是要通俗易懂,文字樸實,有可讀性,圖文并茂;五是價格要低,三五元一本的平裝本即可,裝幀設計千萬不要豪華。總之,要實際、實惠、實用。
由于農村圖書市場受地理地域的影響,加上點多、線長、面廣、物流不暢等問題十分突出,成了制約農村出版物市場繁榮的瓶頸。因此,從政府角度來說,應當從政策上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扶持、引導出版社、書店和社會積極參與,共同構建農村出版物市場流通體系和銷售網絡。在重新構建農村發行網絡中,不但要加快改造國有渠道,調動新華書店的積極性,更要積極吸納社會資本,擴展新的發行渠道,鼓勵民營發行企業向農村延伸,特別要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農村圖書發行網絡的建設。
由出版行政部門牽頭,出版與發行單位共同參與,創辦農村文化書市,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新華書店應該發揚“大篷車”和“背簍”精神,開展形式多樣的營銷活動,豐富農村圖書市場。出版社也可以通過與農村市場直接聯系,將出版物直接投放農村市場進行直銷,減少中間環節,減少成本,讓利給農民。
開拓農村出版物市場,還需要進一步治理農村出版物的市場環境,減少農民負擔,加大力度整治攤派發行、教材教輔過多過濫、非法出版物等問題,在農村圖書市場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市場秩序。
出版者要本著經營角度多元化的原則,分門別類地為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提供適合他們閱讀的各類讀物。農業圖書按產品門類約分為200種,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對農業生產者來說,要為他們提供實用性強的書;對從事農業教育工作的讀者來說,要給他們提供完善的學習與培訓教材;供專家使用的農業專著的出版也不能忽視。另外,社會在發展,農村圖書的出版不能僅停留在低定價的小薄本上,今后還要逐步減少單色印刷的圖書品種,適當增加彩版圖書的出版,加強那些在表達方式上更加形象、直觀的VCD等各類音像出版物與電子出版物的出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