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沈陽新店明年4月開業 沃爾瑪可能進駐鞍山
來源:
聯商網
2004-12-03 09:42
從20世紀90年代初,沈陽出現第一家合資百貨,到90年代中后期法國零售航母家樂福相繼進入沈陽、大連,在有保護競爭的十幾年時間里,本地零售與外資零售拼搶、融合形成了全新的城市零售業格局。當然,這種格局還會繼續嬗變。
報道背景
12月11日,我國的零售業將全面對外資開放。其實,在這之前,國內的消費者對于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巨頭并不陌生,由它投資建設的大賣場甚至早已成了包括沈陽在內的大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以12月11日為分水嶺的兩個時間段畢竟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屆時,外資進入零售業的股權不再受到限制;外資能夠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開店的地區;外資在一個區域的開店數量將不再受到限制。熱論了多年的“狼羊”之爭終于等到了直面的一天,這將給省城零售業帶來怎樣的變局?在全面交鋒前,讓我們共同關注。
2004年仲夏 家樂福在沈的第三家店開業
火爆,讓我們再度思考零售業全面開放以后……
仲夏時節,家樂福在沈陽的第三家店——文化店開業。不過幾天的工夫,一向以暢通著稱的青年大街在這里出現了輕微擁堵的現象,下班時分尤甚。很快,這家店面的日銷售額就直逼最早進入沈陽的家樂福北站店。
根據入世承諾,我國將在今年的12月11日后解除對外資零售業的限制。換言之,12月11日將成為一道“分水嶺”,這之后,曾經為了保護內資零售業而對外資零售業設置的股權、進入地區和開店數量的限制都會成為歷史。
不知是不是早有打算,外資零售商們的動作出現了明顯加快的跡象。入沈第7個年頭后的2004年一年時間內,家樂福的第二、第三家門店相繼開業;家居零售巨頭歐倍德在沈的第一家店面落戶萬達商業廣場;麥德龍的會員制特色正在令省城的消費者接受另一種購物方式的洗禮。據悉,沃爾瑪在遼寧的進軍二線城市的布局工作已經開始,鞍山有可能成為其進軍二線城市的第一個目標。
今年省城百貨的冬季爭奪戰比往年來得早
競爭,百貨業尚保存著相對完整的“版圖”……
今冬沈城的百貨爭奪戰比往年格外來得早,冬裝幾乎是甫一上市就打折,而在往年,這種熱鬧通常是在新年前后才羞答答地掀起“蓋頭”。
20世紀90年代初,沈城中街出現了一個新的百貨。它有港資參股,打破了省城百貨完全由內地股份壟斷的局面,其高檔的商品定位,新穎的經營方式令不少本地的消費者眼前一亮。然而,這家百貨卻與國內其它城市出現的合資百貨一樣命運多舛,最終也難逃如上海八佰伴關門大吉的厄運。
近年來,沈城的百貨市場由中興、商業城、聯營、鐵百和興隆大家庭瓜分。去年,以促銷招數狠辣著稱的大商族裔——新瑪特將省城百貨業的競爭推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值得鼓舞的是,競爭火爆的百貨業并沒有吸引到多少外資巨頭的目光,據悉,近年,法國、美國和日本的百貨業都曾來沈考察,而往往都是悄無聲息地離去,在與外資的拼搶中,省城內資百貨業掌握著絕對的主動。
內資與外資在零售某些領域的爭奪各有勝場
在發展萌芽狀態的業態領域中,雙方都按兵不動……
今年10月1日,商務部重新修訂的《零售業態分類》開始實施。“新標準”根據零售店鋪的結構特點,根據其經營方式、商品結構、服務功能等將零售業分為食雜店、便利店、超市、大型超市、倉儲會員店、百貨店等共17種業態。
“便利店的發展空間相當大,單單沈陽可能就有十幾萬家店的市場容量”,采訪中,一位商業管理部門的人士這樣說。據了解,目前便利店業態最發達的城市是上海,相比超市賣場,便利店贏在“便利”二字上,商品不唯全、價格不唯低,主打的是早餐、干洗甚至中介等等服務牌,在國外,便利店被比喻為“我家的冰箱”。而對于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數字”,某便利連鎖沈陽公司的負責人不表認同:“生活水平、消費習慣都在限制著便利店在沈陽的數量,以現在的情況測算,沈陽便利店的市場容量也就在幾千家左右。”
“當然,還不能排除其他方面的限制。便利店如果要從事多種服務,可能要經過多重的審批”。引進國際知名的便利連鎖7-11、OK店,商業管理部門曾經就此努力,而結果不盡如人意。“便利店的投資收效比較慢,考慮到沈陽的現實情況,他們的投資非常謹慎”。根據國際上的經驗,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就是引進便利店的良機;統計數字顯示,2003沈陽的人均GDP在2200美元左右;而對沈陽抑或遼寧而言,3000美元似乎并不是便利店得以普及的最關鍵因素。便利店是如此,其他處于發展萌芽狀態的業態也是這樣。
回眸
1998年家樂福進入沈陽
超級市場的啟蒙……
在商業銀行沈陽分行工作的王蕾真正了解超級市場是在大學的時候。那位專業課老師從美國歸來不久,課上,老師無意間談起supermarket(超級市場)。
而在當時,包括王蕾在內的大多數人心中的或看到過的“超市”是這樣的:20—30平方米,或者更小的營業面積,以銷售食品、日常用品為主;唯一與傳統的商店有所區別的是,“超市”的貨架是敞開的,消費者可以直接拿到貨品,而不再需要售貨員傳遞。
1996年,沈陽的北站附近出現了一個三層樓高的建筑。與周圍櫛比的大廈相比,它并沒有特別惹眼的地方。而就是這樣一幢樓出現后的幾年時間里,它一直穩穩占據著省城超市賣場銷售額第一名的位置。它是世界第二大零售企業——家樂福。
如今,超市大賣場成了省城部分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逢周末,家樂福、沃爾瑪和華聯等大賣場里,主婦們手持長長的購物單忙碌地逡巡;購物車里,柴米油鹽固然是不可少的,偶爾也會擺放著一臺迷你電視機。(遼沈晚報 金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