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商業航母鳴笛啟航 計劃三年后整體上市
昨日,武漢商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商聯)正式揭牌成立,商業重鎮武漢誕生了第一家年銷售額過百億元的“超級商業航母”。它擁有近20家百貨商場,100余家大型超市,近400家便民超市等,員工近6萬人,總資產85億多元,年銷售規模達239億元。
昨日上午,在武漢香格里拉飯店武商聯掛牌儀式現場,武漢市委市政府宣布了武商聯的黨委、董事會及主要職務任命。
武商聯負責人稱,近期的主要工作是消化3家上市公司的非商業資產,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為3家上市公司提供短期資金支持;支持中百重點發展大賣場、超市業態,發揮規模效應,成為湖北省的龍頭,并輻射中西部;支持武商成為華中地區的百貨業龍頭,重點發展武商摩爾城;支持中商發展百貨連鎖,與武商形成錯位經營。
掛牌儀式上,武漢市市長李憲生提出,希望武商聯盡快明確定位,實現跨越式發展,完善武漢作為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力爭三年時間后實現武商聯整體上市,并最終成為位居全國前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業集團。”
掛牌儀式結束后,武商聯高層隨即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武商聯集團黨委成員名單:
黨委書記:王冬生
黨委副書記:嚴規方、黃紹焱
黨委委員:汪愛群、劉江超
武商聯董事會成員名單:
王冬生、汪愛群、黃紹焱、黎東暉、郝健、王躍剛
部分董事簡歷:
黎東輝,男,39歲,現任武漢商貿國有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武商聯董事
郝健,男,41歲,曾任武昌區副區長,現任武漢市國資公司總經理助理,武商聯董事
王躍剛,男,49歲,現任武漢市節能投資公司董事長,武商聯董事
武商聯第一次會議速寫
昨日,在香格里拉飯店漢陽廳,簡短的揭牌儀式結束后,武商聯黨委及董事會成員就在一側的貴賓廳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武商聯”正式組建后高管層的首次會議內容,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持續一個多小時的第一次會議,并未對外公開。散會后,面對眾媒體的詢問,與會高管均匆忙離開會場,十分低調。
在記者的追問下,有與會者稱,會議主要談的是相關企業的事,和武商聯沒有直接關系;還有與會者說,主要談的是擴建武商摩爾城的事;另有與會者說,這還是大家第一次碰頭,時間也不長,主要是見見面,寒暄一下,還談不上商定了什么具體事項……
不過,據另一與會者稱,這次高管層集團碰頭,談的是“武商聯”今后的發展運作事宜,商談的主要內容是高管人員的具體分工,以及初步工作的具體開展和落實。
武商聯總經理汪愛群則笑稱,一切還只是剛開始,以后的路還很長,要做的事還很多,現階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平臺搭起來,讓“武商聯”能迅速運轉,開展工作。
“商業航母”主攻四大塊:超市 百貨 家電 物流
昨天的揭牌儀式上,眾人關注的武商聯組織架構也掀開蓋頭。武商聯集團設4個事業部,5個職能部門。雖然沒有具體說哪幾個事業部,但從武漢市市長李憲生的發言中,仍然捕捉到了一些信息。
李憲生稱,希望新組建的武商聯集團,能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構筑超市、百貨、家電、物流等四大板塊。
對此,記者向武商聯集團有關人士求證,該負責人稱,基本上是這個模式,不過肯定需要時間來實現整合。
一武漢商界人士分析,據此看來,未來的4個事業部將會是超市、百貨、家電和物流。
四問“商業航母”
“一家獨大”會否形成壟斷
武商聯成立后,鄂武商、中百和中商3個上市公司成了“一家人”,有市民不由發出疑問:會不會形成壟斷,以至于商品價格提高?
對此,武商聯負責人稱,不會。“縱然排名靠前的幾家零售企業聯手也難以形成市場壟斷,或以此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這是零售業的行業特點之一。”
而武商聯合并后的銷售額約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即使在武漢這個區域市場,也沒有任何壟斷優勢可言。
武商聯將加強采購、物流等環節的管理,不斷降低成本,同時細分市場,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發展不同業態,提高服務水平,讓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
面對面開的門店會否關掉
當前,鄂武商、武漢中百和武漢中商旗下都有超市連鎖。有的超市為了競爭,甚至在50米內各自開起了一家門店。相互之間打價格戰屢見不鮮。據稱,這樣貼身肉搏的超市,有的經營效益都不錯,但有的生存十分艱難。
通常情況下,商界一旦發生大的重組事件,一些效益不佳的門店,都會被關掉。如此前國美電器并購永樂電器后,就關掉了一些虧損店。
那么,武商聯成立后,一些經營不善的門店是否會關掉?
對此,武商聯董事長王冬生稱,上述問題還未進入武商聯集團當前的視線,目前重點考慮武商聯集團的本部建設問題。關于如何維護3家上市公司形成的商業品牌,王冬生說,將會借鑒、參考外地經驗,走出武商聯獨特的道路。
武商聯的競爭對手是誰
眼下,商業競爭激烈,商業零售企業規模化趨勢日益明顯。集三家本地商業上市公司大成的武商聯,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從業態種類和銷售網點上講,在本地市場上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那么,武漢的商業格局是否會因此改變?
本地商界人士認為,眼下,像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這樣的商業品牌,在武漢的門店雖然不多,但贏利能力非常強;新世界百貨、群光廣場等外來品牌,能在武漢站穩腳跟,也有頗多值得學習之處,這些企業也會是“武商聯”未來的主要競爭對象。
眼下,武商聯要真正實現對屬下3家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優化業態和資源配置,避免內耗,一致對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武商聯是否向全國擴張
新成立的武商聯,銷售規模過百億元,董事長王冬生稱,武商聯的“個頭”在國內商業企業排名前10位以內。
在武商聯成立之前,武商集團、中商集團都曾在湖南岳陽試水,中百集團則走向重慶。不過,與全國性連鎖企業相比,這幾家商企的業務重心仍在武漢。
武商聯集團能否借中部崛起之良機,把武漢商業的品牌鋪向全國?
對此,王冬生表示,武商聯將會通過資本經營和商品經營等方式,打造成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商業集團。
業內人士分析,武商聯一旦具備條件,就會在全國進行擴張,“畢竟,對商業企業來說,規模是非常重要的。”
創出獨有的模式
——訪武商聯集團董事長王冬生
由于其擔任的職務和握有的權力在武漢商業史上前所未有,昨日,武商聯集團董事長王冬生成了媒體記者的焦點,揭牌儀式剛結束,他就被記者團團圍住。
掌舵武漢商貿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使其資產從負1億元到凈資產8億元;入主武商3年,將虧損的鄂武商變為贏利,王冬生的管理能力獲得了政府部門的認可。現在,一個更重的擔子交給他,王冬生描述自己的心情是“深感責任重大,如履薄冰。”
他說,武商聯集團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一個平臺,做好集團的本部建設。緊接著,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爭取在3年后,實現武商聯集團的整體上市。
王冬生說,武商聯成立之初,曾借鑒、參考了上海百聯、遼寧大商集團和重慶商社的模式,但絕不是簡單地照抄照搬,而是要集眾家之長,創出武商聯獨有的模式。
重組不可避免會遇到困難,王冬生說,武商聯的領導核心已經形成,辦法總比困難多,事在人為。
【反應】
學者:希望奇跡在零售業重演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汪濤教授:
我們先看看武商聯成立的時代背景。俞正聲書記主政湖北以來,湖北的幾大產業重組,如武煙的整合等,效果都立竿見影。個人認為,制造業成功整合,不可避免地對流通業有一個示范效應。
湖北的制造業重組效果顯著,那么,零售業能否再現制造業的奇跡?個人認為,在零售業里,規模固然重要,但同樣重要的,還有特色、定位、服務、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等。對零售業來說,從規模中獲取利潤只是其中的一種。
員工:平靜面對
昨日,楚天金報關于武商聯掛牌、高管“浮出水面”的消息見報后,引來眾多讀者關注。
3個上市公司合并后,武商聯共有近6萬名員工,這些員工的工作崗位是否會發生變化?而一些超市的供應商也給楚天金報編輯部打來電話,詢問超市的管理層會不會有變動?
在4月中旬,鄂武商、武漢中百、武漢中商均發布公告,稱在未來12個月內,尚未有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或者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以及相關人員作出重大調整的計劃。
而昨日,記者在3家上市公司采訪了一些員工和中層管理人員,他們均表示,早已做好心理準備。
武昌一百貨店中層管理人員小蘇說,“這一天遲早會來,無論公司的組織結構發生什么變化,只要企業做強做大,對我們員工就會有好處。”
不少員工樂觀地稱,國內零售業高速發展,當前零售業人才奇缺。“只要自己有足夠的工作能力,企業無論怎么變化都會有自己的位置。”
股市:三公司股價齊飄紅
昨日是武商聯集團掛牌首日,旗下三家上市公司鄂武商(000501)、武漢中百(000759)、武漢中商(000785)股價齊飄紅,全部出現上漲。
行情顯示,昨日鄂武商以12.10元報收,上漲2.54%,武漢中百以15.25元報收,上漲7.93%,武漢中商以10.30元報收,升幅5.1%。
湘財證券資深分析師羅明祥認為,武商聯集團掛牌后,從短期來看,對三家上市公司二級市場股價的走勢影響微乎其微。昨日3家公司股價上漲,一方面與整個滬深大盤強勁反彈有關,另一方面3家公司基本面較好,也是股價上升的原因之一。從長期來看,整合必然能優化資源結構,形成強強互補與差異化競爭,有利于武漢商界的整體健康發展。
(楚天金報 記者李芳 嚴華 萬多 實習生何曉敏 毛曉艷)
相關報道:武商聯正式掛牌 武漢三百貨公司各存機遇
昨日,鄂武商(000501)、武漢中百(000759)和武漢中商(000785)三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近期,武漢商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正式掛牌,注冊資本為5億元,法人代表為王冬生。工商變更后,武商聯集團將成為三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分別持有鄂武商A817.23%股份;持有武漢中百10.10%股份;持有武漢中商45.81%股份。
武漢市作為華中重鎮和政治文化中心,商業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外資及國內商業企業爭奪的重點。2006年鄂武商、武漢中百在證券市場上頻頻遭銀泰、平泰等機構舉牌,而武商聯成立之后,使武漢首次擁有了銷售額過百億元的商業企業,與上海百聯,浙江銀泰同臺競技。
去年,鄂武商、武漢中百、武漢中商的銷售規模分別是84億元、94.8億元和60億元。鄂武商主攻高檔商業零售,占據武漢大型百貨零售市場1/4市場份額;武漢中商形成了多業態商業格局,在湖北11個城市中共擁有1家銷品茂、8家購物中心、20家平價大賣場以及17家藥業連鎖專賣店;武漢中百主攻連鎖超市,擁有倉儲式大賣場約50家,便民超市400余家。
按以往商業聯合體運作的模式,后市三家公司面臨極大的整合預期。今后,鄂武商可能專注于百貨業務,旗下的武商量販可能被剝離給武漢中百;武漢中百主營倉儲和超市業務;武漢中商的百貨資產可能置入鄂武商,以便增加武商聯的股權比例,隨后武漢中商可能被賣殼。其中,鄂武商將最有可能作為武漢商業集團整體上市的平臺。武漢商聯目前賬面上存在5億元現金,其有可能先收購3家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以幫助下屬3家公司重新獲得融資能力。武漢中百極有可能換股合并入武商聯,也不排除通過私有化對其進行回購,然后整合武商的倉儲超市類資產海外上市。整合中三家公司都會有投資機會,可積極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