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興洲:我國農產品流通形式的發展與完善
�。ㄈ闻d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隨著我國農業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與流通的矛盾日益突出;暢銷一體化組織利益協調機制不完善,農民利益難以保護。
當前,農產品的主要流通形式
1、以農村經紀人和運銷隊伍為主體的經紀、販運型流通。
其特點是農民自己闖市場,找銷路、搞運銷,具有積極性、自主性、靈活性的明顯特征。
但組織化程度低,比較分散,市場不確定性非常大,信譽度不高。
對這類形式要繼續鼓勵發展,重點是提高其組織化程度,引導其形成專業化的協會或相對集中的合作組織,建立管理制度。目前我國農村經紀人達38萬余戶。
2、以龍頭企業為組織形式的加工貿易型流通。
其特點是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載體,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緊密的產銷關系,實現產銷一體化經營。
存在問題主要是如何解決好公司與農戶雙方契約約束的脆弱性的問題。
解決辦法:一方面進行組織上的創新;另一方面,通過制定相關規則來明確龍頭企業和農戶的權利和義務。
3、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龍頭的市場帶動型流通。
其特點是通過培育市場,形成產品集散、信息發布、價格形成中心,促進農產品儲存、加工、交易、集散、物流配送等功能的實現,以大市場帶動大流通。如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深圳農產品下屬的福田和布吉批發市場。到十五期末,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數量大體穩定在4300家左右,05年交易額3600億元。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檔次低,缺乏必要的硬件設施,儲存加工能力弱,引領農業作用弱。
解決辦法:重點扶持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區域性產地和銷地批發市場。重點是信息系統、質量檢測系統、電子結算系統以及加工儲存等配套設施建設,形成產權明晰、管理規范的公司經營主體。
4、以專業合作組織為載體的合作型流通。
其特點是通過建立專業合作社,凡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架起一家一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橋梁。
主要問題是覆蓋面小,資本、技術、人才缺乏,導致服務水平較低。
解決辦法:一是培育發展專業合作組織;二是加強法律制度建設;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5、以連鎖超市為龍頭的生產基地及聯合采購型流通。
在現階段,多樣性的流通形式適應了當前農產品流通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但同時必須看到這幾種流通形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有形式本身發育發展中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外部環境和條件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一是超市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問題,積極開拓市場;另外主要是一些政策條件的問題。
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優化農產品流通環境:
1、完善信息服務;
2、加大政策流通和市場的公益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扶持,開通農產品運銷“綠色通道”。
3、加強市場監管,制定農產品市場管理辦法。
4、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
(聯商網現場報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