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如何尋找重壓下的生存機遇
來源:
范宗科
2007-11-29 16:08
這些年來,政府在社區衛生機構的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按社區人口給予衛生服務中心以經費補助,醫務人員收入與業務收入不掛鉤,加快社區衛生人才培養,部分藥品零差價銷售等政策,使得社區衛生服務領域備受各方關注。
社區,想分藥品零售一杯羹
試想一下,現在藥店已經有很多了,再加上社區衛生機構的廣覆蓋,無形之中就增加了藥品零售店的密度;同時,國家規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幾百種藥品以零差價銷售,并給在社區衛生中心就醫的參保人員以較高的藥費報銷比例,可想而知,這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另外,統一配送和掛網招標或許還能降低藥品的采購成本。這樣一來,藥店的生存壓力就相當大了。在不同的經濟發達地區,政府規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零差價銷售的藥品品種的多少也不同,比如,北京市是312種,杭州市300種,上海約1000余個品種。這么多的零差價銷售品種,無疑會對藥品零售藥店銷售額及利潤形成擠壓。從目前看,影響是有,但還不十分明顯。但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壯大,隨著人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地逐漸接受,影響會越來越大。
目前在內地,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速度還比較緩慢,無論是政府的資金投入還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施設備都相對落后。比如,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只不過是原先一些醫院門診部或私人診所的翻版,尤其是私人診所,想借國家的政策支持生存下去或者說賺到一些利潤,因此,這樣的社區診所或者衛生服務中心,其公益性就差一些,相對而言賺錢的欲望就強一些,這也因此決定了它自身的成長速度就要慢得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內地的經濟欠發達,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補貼不到位。但就目前而言,政府投入了很多精力,也已擬定了社區藥品招標和統一配送的方案。這一切信息都表明,在不遠的將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勢必會分藥品零售市場一杯羹。
藥店,用心就有收獲
那么,藥品零售企業該怎么做呢?
鄙人陋見,第一,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對本地區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狀況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利弊,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第二,針對不同的社區,制定不同的策略,比如與社區聯合,托管社區藥房或共同開辦社區藥店。對于社區零差價銷售的藥品,利用自身優勢,尋找最低價格的進貨渠道,在藥店以同等價格或者更低的價格銷售。第三,利用政府資源,在藥店或社區附近地段開辦診所或者特色專業藥店,增加服務收入,保證藥店的銷售不下滑。第四,研究顧客需求,開展多元化經營,拓展生活用品銷售和化妝品銷售,以及與藥品經營有關的關聯銷售,尋找藥店利潤新的增長點。比如,家用醫療器械展示銷售、家用小電器的銷售、美甲服務、中藥養生湯劑銷售、中藥洗浴單驗方配伍銷售等。
的確,在社區衛生新政下,藥店經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壓力將構成對藥店經營的實質性侵害。但任何挑戰都是與機遇并存的,這種壓力也一定會促使零售藥店不斷提高自己的運營水平。筆者堅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做,那么,社區衛生服務也將成為我們零售藥店經營者的發展機會,成為我們展示才華、實現抱負的平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