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來” 藥妝店為何好運不來?
來源:
袁則紅
2007-11-29 16:19
本文的主角“好運來”,是一家位于上海市閘北區萬榮路上的單體平價藥房,正式的名字是“好運來”藥妝店。但這家店鋪給筆者的感覺卻是“好運來”有負“藥妝”兩字,其店內藥妝產品陳列的面積很小,同時也看不見諸如“薇姿”、“優色林”、“理膚泉”、“雅漾”、“依泉”、“歐萃碧”等藥妝品牌專柜,所以讓人懷疑取“藥妝”兩字是不是有借概念打廣告之嫌?
“好運來”沒什么好運氣
“好運來”是單層平房,面積不小,應該有500平方米左右,但其內部空間沒有任何分割,顯得比較空曠,大致有7~8根支撐柱。應該說,“好運來”藥妝店所處的地理位置還是不錯的,四周均為居民區,離繁華商業區大寧商業廣場也不是很遠,周邊有閘北區口腔醫院、閘北區中醫院、上海第10人民醫院分布。但最大的遺憾是“好運來”的位置相對偏一點,與主干道共和新路和次干道滬太路都有一站路的距離,而且藥店與幾家醫院沒有任何走向上的關聯。顯然,這家店所能吸引的人群也只能是周邊的常住消費群,對共和新路以東和滬太路以西沒有任何輻射作用。
“好運來”內部的商品陳列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類同于商超的開架式,陳列的商品類別主要為糖果、休閑食品、干貨、洗滌日化用品、藥妝及衛生護理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OTC藥品等;第二部分為參茸和中藥飲片,采用落地柜臺以及傳統中藥陳列柜;第三部分為處方藥柜臺,都采用落地柜臺。從所占面積看,第一部分大概占70%,第二部分占10%,第三部分占20%;從整個內部布局來看,第二部分分布在大門和開架進口之間,在大門的右手邊,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合在一起,在進大門的左手邊是3個收銀臺,但沒有開架出口。門店整體裝修比較簡單,白墻白頂,白灰色地面磚,相對有些舊,加上光照不是太明亮,品類標牌不明顯,產品陳列也沒有重點產品和一般產品之分。總的來說,給人的感覺比較雜亂和低端。
“好運來”有這么大的面積,有這么多類別的商品,應該屬于我們通常所說的平價藥房之列了,但筆者觀察和比較下來,“好運來”確實比一般藥店(占地20~50平方米的藥店)的價格低一些,但幅度并不大,與真正的平價藥房相比,價格還是高出許多。
那么,描述完“好運來”的門店陳列、布局和價位之后,其實際經營業績又如何呢?據筆者蹲點1個小時的觀察(某星期日的下午3~4點左右)來看,人流量不是很大,從單次所購商品量來看,也不是很多,而且中藥飲片柜臺甚至看不到營業員。由于人流量小,員工的精神面貌比較渙散,閑散、說笑者較多。故此筆者判斷,這家“好運來”不似店名般有個好運氣,而是經營得很一般。
找找好運不來的原因
為何這家品類多、面積大、價格平的藥房沒有能夠獲得好的經營回報呢?筆者考慮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店址和面積選擇有問題。俗話說,什么樣的店址出什么樣的業績,這話確實不錯。不過筆者還要說一句:什么樣的店址就要選什么面積的店面。設身處地想想,如果筆者是這家店的老板,那么店址就不太可能選在這里,因為這里離主干道有些遠,人流量偏小。而且即使選在這里,也不太可能選擇500平方米這么大的面積,因為這里的市場養不了這么大的店。“好運來”犯的錯誤就是在錯誤的地方選了錯誤的面積。所以說,開店之前要做好市場調研。
第二,經營定位有問題。首先,藥妝的定位錯誤,因為做藥妝需要較大的人流量,而現實卻是藥店的人流量較小。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哪種模式來吸引人流量呢?比如中醫門診或特色門診。如此一來,店面可以一分為二,一為門診,二為藥店,這樣才能互補。其二,平價沒問題,可是要是真實的平價,而不是虛擬平價。
第三,藥店運營有問題。這家藥店在運營的諸多細節上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做一個藥店,并不是只搭一個架子,藥店就會贏利,就會運營良好。“好運來”由于在整個店內空間設置、商品陳列、裝修風格、燈光照明、員工面貌上都存在問題,消費者來藥店只是購物,而感受不到其他消費體驗,這樣就不會有太多的消費者成為回頭客。
第四,業務推廣有問題。這家店離筆者的住處并不是太遠,但筆者一直沒聽說過,更談不上去購藥。大體上,藥店開業一般都有促銷活動,最起碼也有一些諸如DM直投、鑼鼓宣傳等手段,但這家店好象從沒用過。每周筆者的郵箱都塞滿了廣告紙,但惟獨沒有這家店的。如果一家藥店不注重市場推廣,而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么估計在競爭激烈的今天,酒也就只能香在巷子里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