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化妝品連鎖風云
2007年9月,全球第一奢侈品牌公司LVMH集團(法國路威酩軒)旗下護膚美容化妝品連鎖店“絲芙蘭”廣州首家分店開業,同年10月,在臺灣享有“藥妝第一品牌”盛譽的“康是美”專賣店在廣州市天河體育東路試業。就在同一月內,由百蓮凱國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與廣州美第奇聯合推出的“百黛菲儷”個人護理品牌,在廣州亞洲國際大酒店舉行上市新聞發布會,直指中高端個人護理品市場。康是美、絲芙蘭、屈臣氏、萬寧四大化妝品連鎖巨頭齊聚廣州天河,雖然他們定位各有差異,但同為鎖定化妝品市場,近身“肉搏”必然讓以個人護理用品為主題的化妝品市場彌漫著一片硝煙。
近幾年來,國際化妝品連鎖巨頭搶灘進駐,本土品牌也不甘示弱,發展速度異常蓬勃與迅猛。在中國大陸化妝品市場博弈的零售連鎖陣容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以個人護理用品為核心港臺品牌,鎖定18-45歲的都市時尚女性白領如:香港“屈臣氏”、“萬寧”、“莎莎”,臺灣“康是美”,這些企業背景經濟實力雄厚,經營時間長,操作模式成熟,拓展速度快,占據著市場絕對領導地位;二是歐美品牌陣容如:有以高端市場為定位,經營高檔化妝品為主的“歐舒丹”、“絲芙蘭”,中高擋次的“匯美舍”、“歐詩頓”、“舒普瑪”;三是最近幾年中發展迅猛的本土企業陣容如:“千色店”、“嬌蘭佳人”、“東大日化”、“妍麗”、“奕婷”等,均以不同的方式走出自己的品牌連鎖拓展之路,抵御著來勢洶洶的強大外來勢力。各大商家同臺演繹,分吃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饕餮大餐。
在中國盤踞十多年的國際健與美連鎖巨頭屈臣氏,在2005年開出第100家分店后,面對競爭對手的“入侵”,對外公布2010年前實現分店數量達到1000家的“千店計劃”。宣告中國化妝品連鎖企業跑馬圈地,搶占地盤大戰拉開序幕。
第一陣容:港臺企業,以屈臣氏、萬寧、康是美、莎莎等為代表的品牌,構成了中國內地化妝品連鎖的主體力量。
(一)Watsons屈臣氏
屈臣氏起源于1828年,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國際性的零售及制造業機構,業務遍布全球36個市場。集團旗下經營超過7800間零售商店,種類包括保健及美容產品、高級香水及化妝品、食品、電子、高級洋酒,及機場零售業務。
在亞洲,擁有多個著名品牌和零售連鎖店,包括屈臣氏個人護理用品商店、百佳超級市場、TASTE美食購物廣場、Great美食購物廣場、Gourmet時尚美食購物廣場、豐澤電器、屈臣氏酒窖和機場零售業務Nuance-Watson。
在歐洲屈臣氏的零售業務遍布26個國家與地區,旗下品牌包括Kruidvat、Superdrug、Trekpleister、Rossmann、Ici Paris Xl、Savers、Drogas、Marionnaud、The Perfume Shop、Spektr、屈臣氏個人護理商店及DC,主要以收購與兼并拓展為主。
我們來看看屈臣氏的發展歷程:1828年屈臣氏前身廣東藥房在廣州開業,1832年開設中國大陸首間汽水廠,1841年廣東藥房南下香港,創辦香港藥房。1871年香港藥房易名為 A.S. Watson & Company(屈臣氏公司),1883年屈臣氏拓展海外業務至菲律賓及中國大陸,并于1884年在馬尼拉開設藥房與汽水廠,1886年屈臣氏有限公司注冊登記,至1895年屈臣氏店鋪發展到35間,1903年創辦屈臣氏蒸餾水,1937年日本侵華,屈臣氏停止了中國大陸業務,1963年香港和記黃埔集團收購屈臣氏公司,1972年屈臣氏向Y.K. Lau收購了百佳超級市場,1973年收購了Peter Pan 玩具公司,1981年屈臣氏成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全資附屬機構,經營七十五間食品及非食品零售店鋪。1987年屈臣氏藥房拓展至臺灣、澳門、新加坡(1988年)、馬來西亞(1994年)、泰國(1996年)及菲律賓(2002年),1989年屈臣氏藥房在中國大陸重新開業,1990年豐澤電器成為屈臣氏集團的成員,2000年收購英國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Savers,同年 Great 在香港開業,2002年收購歐洲的 Kruidvat集團,使屈臣氏集團躍居全球第三大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商,2004年收購波羅的海國家著名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Drogas,同年收購在德國擁有786間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Drik Rossmann GmbH四成股權,屈臣氏集團與LG Mart合資公司,于2005年初在韓國開設屈臣氏個人護理商店。
屈臣氏個人用品商店以“健康、美態、歡樂”經營理念,目標顧客定位18-45歲的時尚都市白領一族,商品包括化妝品、護膚品、時尚飾物、保健品,休閑食品及禮品等類別,共四大分類,細分47個分類,匯集20多個國家共2萬多個單品。大致按藥品占15%,化妝品占52%,飾物占15%,糖果占18%分配。屈臣氏主導“發現式陳列”與“體驗式購物”,努力創造出一個友善,充滿活力及令人興奮的購物環境,讓顧客易于找到獨特,具創意,有趣高品質及物有所值的產品,以“發現使顧客可以更美麗,健康和歡樂的新方法”為品牌精髓。商品由知名品牌商品與自有品牌組成,自有品牌商品大致在20%左右。近年來啟動“我敢發誓 真貨真低價”以及“差價半倍還”等價格戰略。目前在全國一二線城市已經擁有280多家門店。而開店拓展以及自有品牌商品的開發成為屈臣氏集團目前最重要的兩大任務。
(二)Mannings萬寧
萬寧商業連鎖有限公司簡稱萬寧,是隸屬于牛奶國際有限公司(SGX: D01)的健與美連鎖超市,自1972年在香港設立第一家零售店以來,萬寧以“帶領業界,推動健與美風尚,為社會大眾全面的健與美需要,提供更完善的照顧”為使命,目前店鋪總數已超過240家。成為香港最有實力的化妝品連鎖企業之一。
牛奶公司創辦于1886年,由蘇格蘭醫生Patrick Manson與5位香港商人合作成立。早期牛奶公司以3萬港元在港島西區薄扶林建立牧場,飼養80只從英國入口的乳牛生產新鮮牛奶。1892年在中環下亞厘畢道興建倉庫,以現今的藝穗會會址作辦公室。1904年牛奶公司開始進口凍肉到香港,并在中環倉庫開設首間零售店。1918年,第二間牛奶公司店鋪在九龍彌敦道開設,為香港漁船提供大量冰塊。1960年,牛奶公司與連卡佛合作創辦的子公司大利連(Dairy Lane)有限公司,在香港開設大利超級市場,是香港第一間超級市場。1970年代大利連曾在銅鑼灣珠城大廈設有分店,1980年代易名惠康。
1972年底,英資怡和洋行旗下的香港置地取得90%牛奶公司股份,1973年4月置地全面收購牛奶公司。1986年牛奶公司再從香港置地分拆,在香港上市。牛奶公司現在業務遍及在亞洲多國,包括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韓國等地。在香港有惠康超級市場、萬寧藥房、7-11便利店、宜家家俬、美心食品有限公司 (50%股權) 、香港制冰及冷藏;在臺灣有頂好超級市場、宜家家俬;在中國大陸有7-11便利店、萬寧專賣店;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有Cold Storage超級市場、Guardian 、Giant 、7-11便利店;在印度有Foodworld、Health and Glow;在韓國有Olive Young。截至2006年12月,集團及其聯營公司共經營3573店鋪,員工6.4萬人。
2004年萬寧首家通過CEPA以獨資身份進入內地,注冊成立廣東萬寧商業連鎖有限公司,10月9日首家店鋪在廣州天河城開業,在店鋪中配備專業美容師、營養師和藥劑師,號稱“三師齊集”成為零售界亮點。同時仍貫徹執行“正品保證”策略。商品比例以化妝品為主,占70%,保健品、藥品占20%,其他類(小食品)占10%左右;按照CEPA規定,萬寧需符合內地的香港零售企業的「游戲規則」,一是獨資零售店面積均值不得超過300平方米,二是開店數量不得超過30家。萬寧計劃三年內在廣東開設30家分店。7-11便利店與萬寧同為牛奶公司成員,目前在華南擁有超過400家便利店,雙方之間互通物業消息,資源共享,為萬寧的大陸的發展提供了幫助。
目前,進入廣東三年的萬寧,在廣州、深圳和東莞擁有17家門店,與“計劃在華南開30家店”的計劃有所差距,主要是受選址難和人才缺乏困擾。萬寧表示要向北京、南京、成都等城市拓展,以加快開店速度。由于萬寧與屈臣氏的經營模式、商品結構極其相似,面對顧客群體也差不多,在商店選址上大有近身“肉搏”之勢,兩者幾乎是面對面扎堆相處。近期,萬寧推出了全新的口號:“愛健康、愛美麗、愛萬寧”。據悉,萬寧計劃在大陸拓展預留5年的虧損期,可見香港萬寧中國公司高層的決心不小。
(三)COSMED康是美
康是美隸屬臺灣統一集團旗下統一超商,1995年9月1日投資設立?凳敲朗且“健康就是美”為概念形成,其英文名稱COSMED是以化妝品Cosmetics及藥品Medicine兩者的前三個字母面成,將門市販賣的商品類別清楚點明,同時與中文名稱“康是美”有諧音之趣。康是美的企業識別系統核心,是以愛漂亮的啄木鳥為標識。因為啄木鳥享有“森林醫生”的美譽,為森林樹木的健康把關,具有專業醫護的形象,同時其多彩的羽翼,更是美麗的化身?凳敲酪“使每一個人更健康更美麗”為經營理念,在臺灣享有“藥妝第一品牌”盛譽。至今,康是美店鋪數量已經突破250家。
康是美的商品由健康類、美麗類、生活類三大主題構成,其中藥品占40%、化妝品占35%、家具用品占25%,主要有OTC藥品、醫療器材、保健食品、化妝品、保養品、美容器材、清潔沐浴發類、棉織百貨等日用品。根據資料顯示,其在臺灣的店鋪商圈型態分布主要由辦公/住辦混合商圈(占23%)、游逛/機能商圈(占22%)、交通轉運商圈(占19%)、住宅商圈(占18%)、百貨/超市商圈(占10%)、醫院/學校商圈(占8%)。以服務生活步調緊湊的都市上班族。為強調藥妝店的便利性,在1999年開始在某些商圈設有24小時營業門市。
康是美企業的特點是:①全開放的購物環境,讓顧客毫無壓力的選購商品;②專業的服務人員,與消費者在最前線接觸的核心人士,首要是專業的藥師;③康是美現采用第二代藥妝業專用POS系統,除提供總部與門市端各商品類別、單品、時段、客層等銷售情報分析與天氣預測外,更包含單店單品庫存管理,及強大的C.R.M(顧客關系管理)系統,未來可借著強大的會員資料庫與銷售情報的交叉運用,提供廠商與消費者更細膩的情報與服務;④康是美每4周一版的促銷畫冊,方便每一位顧客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最新的商品信息;⑤康是美專業雜志提供消費者最新的時裝、美容、護膚、健康的資訊。
統一集團自1967年7月1日創立于臺南永康以來,除了致力于食品制造本業外,同時不斷拓展新的事業包括:食品制造次集團、流通次集團、商流及貿易次集團、投資次集團。在臺灣,統一是最大的零售、物流和食品制造的綜合性商業集團。從1992年在大陸投資設廠至今,統一企業已在大陸投資公司46家,食品本業30家,總投資金額高達17億美元(136億人民幣),員工總數近2萬。
統一超商流通次集團以流通業經營為基礎,包含店鋪販賣型、物流型、制造型、無店鋪銷售型以及支援型等五大系統,集團轄下的捷盟營銷,為全臺最大的物流服務公司,除服務集團內7-ELEVEN、星巴克、圣娜多堡外,為康是美保證下單后30小時內門市可收貨的超強配送效率,為門市提供更新鮮及時的商品支援,并有效降低單店存貨成本,提高競爭力。
為了讓供應商與康是美結合成為生命共同體,康是美總公司擬定了下列3項推動策略: ①除了以“上網接單”要求供應商全力配合之外,還要提供充分的誘因讓供應商樂于使用e化系統與康是美進行交易;②強調“信息透明”,減少作業流程的耽擱,讓康是美、供應商、倉儲物流中心等三方都能夠及時掌握任何狀況,形成更穩固的伙伴關系;③中小型企業普遍對e化抱持著恐懼的心態,故康是美必須擔任“輔導者”的角色,提供給供應商充分的教育訓練及上線輔導,盡力協助供應商順利地使用系統。
現在康是美在商品訂單方面只有少部分特殊狀況需要由人工與供應商電話溝通處理,其余大部分的資料查詢、新品提報作業等,供應商僅需在電子供應鏈管理系統上處理即可,快捷方便,節約大量時間及經濟成本。商品采購從供應商提報新商品、填具表單、商業評監會樣品審核、調整貨架陳設、資料建檔、聯系物流進貨到門市上架,7個工作日即刻完成。
在臺灣,康是美的直營連鎖店與總公司均已導入資料交換系統,包括商品、促銷、訂單及退貨。范圍為供應鏈系統,包括供應商、委外資料中心、物流中心與總公司的信息流通,功能包括商品、變價、促銷、訂貨、退貨、銷售、庫存、對賬及付款。
康是美SCM系統第一階段已通過Internet和上游260家供應商、集中物流中心捷盟物流建立起線上訂貨、庫存查詢、驗收資料查詢、線上下庫訂貨單與退貨單、發送電子通告的功能。據了解,各分店商品配貨有90%是通過自己的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再向廠商采購,10%是由各分店直接向廠商訂貨,但所有訂貨資料皆會傳到總部。需向物流中心訂貨的產品,統一由自己的配送車隊送至各分店,直接向廠商訂貨的產品,則由廠商直接送貨到各分店。而物流中心亦提供流通加工(包裝、貼標簽)和退貨處理。
2004年統一康是美決定進軍祖國大陸市場。在大陸拓展方式主要是走合作的方式,2004年4月與深圳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定協議,合資成立統一康是美商業連鎖(深圳)有限公司,統一超商品持有65%的股權,麗珠醫藥持有35%的股權。直至2005年3月首家“康是美”連鎖藥妝店正式在深圳開業,康是美負責人表示預計未來3年內在珠三角及外圍地區開設30家門市、5年內開設100家門店?凳敲郎虾9疽舱c上海藥房股份有限公司洽談合作事宜,準備進軍上海市場。目前康是美在深圳一共有7間分店,珠海1間,廣州2間。在選址方面與屈臣氏與萬寧略有差異,延續臺灣的選址策略,鎖定都市女性上班族與學生。
小結:
雖然屈臣氏、萬寧、康是美之間存在著各自的錯位競爭,在店內的形象布置和貨架商品構成的差異有著各有特色。但是都是以經營藥品和化妝品為主營業務的個人護理用品連鎖店,都是以吸引女性消費者為主,其市場競爭必然日趨激烈。屈臣氏經過十多年的經營與探索,更體現出入鄉隨俗,經營定位以及商品組織更貼切大陸消費者需求,品牌也更深入民心。
(四)SASA莎莎
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為亞洲區內具領導地位的化妝品零售及美容服務集團,在亞洲區內七個主要市場包括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臺彎、泰國及澳門雇傭逾二千六百名員工。莎莎以“一站式化妝品專門店”概念,為顧客提供豐富的化妝品,據說在香港的內地游客中,平均每10人中會有4人去莎莎旗下門店選購化妝品,足見其地位。香港莎莎本地消費占55%,大陸游客占了40%,其他游客占5%。
1978年創辦人郭羅桂珍女士及其丈夫郭少明先生二人在香港一個四十平方呎的“莎莎”化妝品柜位開展零售業務,1990年于香港銅鑼灣開設首間莎莎化妝品店,1997年分別進駐臺灣、新加坡、澳門市場,開設分店,6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1998年在馬來西亞開店,2000年設立La Colline 專門店,為顧客提供高檔美容產品及服務,2004年莎莎化妝品店正式推出全新店鋪形象,更加強莎莎的“化妝品零售專家”形象。2005年進駐中國大陸市場,3月27日莎莎內地第一家分店在上海市淮海中路正式開張,2006年于成都西武百貨公司開設首個Suisse Programme(瑞士葆麗美)專柜。
在香港莎莎競爭策略:主要以國際一線化妝名品,比商場便宜3到5成的折扣價格銷售,還會定期推出3折超低價名品銷售來吸引更多的顧客。由于內地化妝品進口需要支付高額進口關稅、消費稅以及衛生檢疫費用,上海莎莎的進口品的價格比香港莎莎高20%-30%,而導致莎莎無法復制其在香港的低價競爭模式。
另外,香港莎莎獨家代理的一百多個國際品牌中,主要為美容院高端產品,香港消費者通過海外雜志、海外旅行等方式了解化妝品品牌,因而備受歡迎。而大陸消費者更信賴知名大品牌。上海莎莎開業當日,消費者熟悉的一線大品牌如蘭蔻、SK-Ⅱ、碧歐泉、迪奧、嬌蘭、紀梵希、雅詩蘭黛等均未出現,讓其魅力大減。莎莎在內地店鋪主推一站式服務策略,用美容和增值服務來吸引顧客,在店內增設美容室,顧客在此可享受到免費的皮膚護理和保養。
莎莎表示計劃在2011年前將在內地設100家門店,20-30家店鋪為自營店,2-3年后發展特許經營進行拓展。目前香港莎莎已與百聯集團達成合作協議,聯手百聯旗下的上海婦女用品商店,預計在未來三年時間內,在上海開設十二家連鎖門店。
莎莎的商品組織以護膚品、香水、彩妝、護體、護發、防曬等六大類別為主,分為女士系列與男士系列,輔助母嬰系列(沐浴樂趣、日常護理、心智成長、媽媽用品)、瘦身美體(緊致瘦臉、外涂瘦身、瘦身食品、瘦身器具)、美容保健食品、家居及個人衛生用品、靚容書籍、飾物精品(項鏈、手鏈、耳環、戒指、胸針、手袋、手表)、禮品套裝等等。自有品牌“SaSa”的產品主要分三大類,分別為彩妝用品、指甲油及化妝用具,約260個品種。
第二陣容:以歐美品牌為主力的化妝品連鎖企業,鎖定高檔市場的有絲芙蘭、歐舒丹,中高端市場為主的外資背景企業匯美舍、歐詩頓、舒普瑪等。
(五)SEPHORA 絲芙蘭
絲芙蘭的創始人為多米尼克·曼多諾(Dominique Mandonnaud)先生,1969年他在法國的里摩日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化妝品商店。是當時第一個開放式的自由選購的化妝品專賣店。這種銷售模式大受顧客青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曼多諾先生于1979年連續開設了十幾家新的連鎖店,更于1988年首次落戶法國首都巴黎。1994年,專賣店以SEPHORA絲芙蘭的名字命名(圣經典故中摩西妻子的名字, 一位集美麗、智慧、勇敢和慷慨于一身的年輕女性, 象征著高雅、快樂和自由)。
1997年,絲芙蘭加入全球第一奢華品牌公司LVMH路威酩軒集團,并得到迅速發展。迄今,絲芙蘭在歐洲設有420家連鎖店(其中在法國183家);在美國有95家連鎖店;2005年,絲芙蘭登錄中國上海,4月在淮海路開設了首家商店,此后陸續開設了古北店,正大店和徐家匯店。同時在北京開了三家分店,2007年9月進入廣州市場。
絲芙蘭以醒目的黑白色店標與高檔的店鋪裝修讓店鋪顯得更加高貴,引人注目。在其商店中我們可以發現近60個國際知名一線品牌的產品,主要定位高檔化妝品領域,知名品牌包括有:ANNA SUI(安娜蘇)、ARMANI(阿瑪尼)、AUPRES(歐珀萊)、AVENIR(艾文莉)、AZZARO(阿莎羅)、BIOTHERM(碧歐泉)、BVLGARI(寶格麗)、CHOPARD(蕭邦)、CLARINS(嬌韻詩)、DAVIDOFF(大衛杜夫)、DIOR(迪奧)、DUNHILL(登喜路)、DUPONT(都彭)、ESTEE LAUDER(雅詩蘭黛)FERRARI(法拉利)、GARNIER(卡尼爾)、GUCCI(古馳)、GUERLAIN(嬌蘭)、H2O(水芝澳)、HERBORIST(佰草集)、HERMES(愛馬仕)、JENNIFER LOPEZ(珍妮芙)、KOSE(高絲)、LANCOME(蘭寇)、LANVIN(浪凡)、L'OCCITANE(歐舒丹)、L'OREAL(巴黎歐萊雅)、MAKEUP FOREVE R(美卡芬艾)、MAYBELLIN(美寶蓮)、MIYAKE(三宅一生)、MONTBLANC(萬寶龍)、MOSCHINO(莫斯奇諾)、NINA RICCI(蓮娜麗姿)、NATURAL BEAUTY(自然美)、PRADA(普拉達)、SCHWARZKOPF(施華蔻)、SHISEIDO(資生堂)、VERSACE(范思哲)、YSL(圣羅蘭)、YUE SAI(羽西)、ERMENEGILDO ZEGNA(杰尼亞)等等。還有SEPHORA(絲芙蘭)的自有品牌產品,有彩妝、洗護、香水等產品,由于自有品牌縮短了流通渠道,降低了流通成本,其價格大多數在60元~150元不等,用來吸引中低端客戶。
絲芙蘭的商品類別包括:護膚保養(臉部護理、眼部護理、唇部護理、纖體護理、手部護理、足部護理、胸部護理、頸部護理、美白、防曬、精油等);各類彩妝(臉部底妝、眼部妝容、臉頰妝容、唇部妝容、身體彩妝);香水產品(女士香水、男士香水、中性香水、少女香水)以及洗浴(洗發香波、護發系列)、美容工具等。
(六)L'OCCITANE 歐舒丹
1976年Olivier Baussan先生創辦 L'OCCITAN 歐舒丹。目前在全球近60個國家有超過600家分店,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及南美洲均設有附屬公司,在香港有17 間專賣店,2005年7月登陸中國大陸,在北京、成都、上海、天津、大連、青島、杭州等地設置專賣店,主要在知名百貨商場以化妝品專柜形式銷售L'OCCITAN品牌系列產品。
歐舒丹是一個根植普羅旺斯傳統的品牌,一直強調獨特法式“生活的藝術”。歐舒丹的產品以天然的精華油制成,采用傳統方法以蒸汽蒸餾法或冷壓法,從植物原料(果、花、葉、樹皮等等)中提煉而成。每一個產品背后賦予獨特傳奇故事,薰衣草、橄欖、蜂蜜及杏仁發揚普羅旺斯的傳統,蠟菊細訴科西嘉島的故事,乳木果油是非洲的傳奇瑰寶,同時歐舒丹的產品更提倡功效卓越。薰衣草具有安撫、舒緩、遼愈及殺菌功效;天竺葵具有消除疲勞、促進細胞更生及驅蚊等功效;百里香具有特強殺菌抗菌功效,更可強化身體及提振精神;迷迭香可治療多種酸痛及疼痛,改善精神疲倦以至運動痙攣;鼠尾草具有卓越補益功效,可治療神經疲勞,幫助促進心情愉快。
L'OCCITANE 歐舒丹的產品包括:香味系列(手部及身體)、沐浴系列(香皂、沐浴啫喱、泡泡浴露、精華、沐浴油)、護理系列(手部護理、潤膚露、足部護理)、美容及面部護理(潔面、爽膚、保濕、療法、防曬、美容用品、磨砂)、頭發護理系列(洗發露、護發素)、男士護理系列、家居擺設系列(蠟燭、家居噴霧、香枝、香味花束、香氛)等等。
(七)Pretty Rally匯美舍
以加拿大為背景的廣州匯美舍天然用品連鎖有限公司創立于2001年,產品崇尚天然,倡導“健康、自然、環保, 引領知性、意趣的新生活方式”的品牌理念,產品選材以天然植物精華為主,包括“個人護理用品”、“ 家居裝飾用品”、“禮品”等三大系列。主要以特許加盟為開店拓展方式,在全國各省區發展了900多家零售連鎖加盟店。
(八)OCCITOWN歐詩頓
歐詩頓品牌在1970年代誕生于法國,以手工制作天然個人用品為主,為歐美多個品牌提供技術配方和OEM加工服務,歐詩頓國際有限公司于2004年1月在香港成立,在國內建立了合資工廠,加工OCCITOWN產品及為國內品牌提供OEM加工業務。
目前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烏魯木齊、蘇州等20多個地區都設有數百個商場專柜和歐詩頓自然生活館。產品包括:身體沐浴及保養系列、面部專業護理系列、頭發香薰護理系列、電氣石納米護膚系列,法國RENEWAL香薰SPA精油系列。
(九)SUPER-PHARM舒普瑪
舒普瑪是由貴州一樹藥業連鎖有限公司與荷蘭GRI集團合資打造的又一藥妝連鎖企業,貴州一樹將51%的股份轉讓給GRI集團,并將更名為SUPER-PHARM(中國)。
荷蘭GRI集團是加拿大KOFFLER家族控股的跨國零售投資集團,其創始人MURRAY KOFFLER先生于196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創辦SHOPPERS DRUG MART,隨后其逐步發展成加拿大最大的藥品、化妝品及個人護理品零售企業。1978年,MURRAY KOFFLER先生又在以色列創辦了SUPER-PHARM,目前也已成為以色列最大的藥品、化妝品及個人護理品零售企業,目前有925家門店。這兩家企業連續多年入選美國藥品零售連鎖知名雜志CHAIN DRUG REVIEW的世界十強藥品零售企業。貴州一樹成立于1999年4月,現有門店40多家,占據了貴州藥品零售市場相當大的份額。
在雙方的合作計劃中顯示,在今后5年中,GRI將對SUPER-PHARM(中國)投資1億美元,SUPER-PHARM(中國)除保留貴州一樹現有部分門店外,將把SUPER-PHARM藥品零售概念及模式與中國市場進行嫁接,打造中國本土化的新概念的藥妝店。SUPER-PHARM(中國)的名譽主席將由MURRAY KOFFLER先生出任,其子LEON KOFFLER擔任新公司董事會主席,原貴州一樹的總經理王春雷出任新公司總經理。
舒普瑪主要經營藥品、嬰幼兒產品、化妝品、保健品、洗滌品,店面一般在200~500平方米。目前已經發展了六家分店。
第三大陣容:本土企業以深圳千色店、廣州嬌蘭佳人、廣州妍麗、保定東大日化、上海奕婷為代表,主要面對中高端市場正快速拓展,沖出重圍。
(十)1000 COLOR千色店
本土化妝品連鎖企業最杰出的代表“深圳市千色店百貨用品有限公司”(簡稱“千色店”),成立于1995年,倡導“女性生活精品品牌超市”概念,消費群體定位在中高收入的都市女性。2005年7月,千色店成立西南分公司,至今在深圳、廣州、東莞、珠海、中山、佛山、惠州、成都、重慶、無錫等城市全資擁有超過70間店鋪。目前千色店正在全國部署華南、華東、華中、華北、西南五大區域,加快拓展速度,計劃在2008年前實現分店數量為100家,并在香港上市。
千色店經營的商品主要分為九大類:護膚品、彩妝、香水、膜類、美容小物、日用品、飾品、皮具、內衣。其中不泛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如:蘭蔻、SK-II、資生堂、倩碧、CD、雅詩蘭黛、歐萊雅、美寶蓮、安莉芳、KENZO、CK、BOSS等。
(十一)Gialen嬌蘭佳人
嬌蘭佳人主要以經營化妝品、美容工具、沐浴工具、棉紡品、家居用品、嬰兒用品等為主,以“俏妝美顏”為概念,在廣州、北京、上海、武漢、杭州、成都、重慶、南京、鄭州、廈門等地設立分公司,用于分店300多家,主要以加盟連鎖為發展方式。
(十二)東大日化
創建于1990年的東大日化公司,總部在河北保定市,主營日用百貨、化妝品、食品的批發與零售業務。通過自建門店,特許加盟的方式,目前在城鄉設有零售分店200多家。
(十三)妍麗
1995年08月,妍麗首家店在廣州開業,主要在高級購物廣場設立化妝精品直營專賣店為主,如廣州天河城、深圳中信城市廣場、深圳萬象城等,目前在廣州、深圳、順德、南寧等城市開有分店十多家。
(十四)奕婷
2004年,中國第二大手機連鎖零售商協亨組建上海奕婷化妝品連鎖公司,以開放式主營中低端化妝品,目前在上海開設16家分店。由于品牌及消費者觀念等因素,銷售業績還不太理想。據協亨高層表示,仍然對化妝品市場充滿信心。
第四陣容:新生力量,從傳統做專業線的美容機構,看好零售市場,正以各種形式加入連鎖大軍,如廣州歐尚坊化妝品有限公司,有十來年的專業美容產品經營經驗,目前正試水零售連鎖;2007年,國內美容連鎖巨頭百蓮凱與廣州美第奇美容連鎖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百黛菲儷”個人護理品牌,在廣州亞洲國際大酒店舉行上市新聞發布會,直指中高端個人護理品市場。
在國際化妝品連鎖中,還有一些非常知名的連鎖企業,雖然尚未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是早已對大陸市場虎視眈眈,譬如:英國的臘詩、美體小鋪、博姿等,他們都是非常有特色、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的化妝品連鎖機構。
(十五)LUSH臘詩
LUSH臘詩是源自英國的人氣個人護理品牌,“LUSH”這象征“綠色”的品牌,最早是由七位人士創立。以“新鮮、好玩、人手制造、照顧個人需要”為概念,為品味一族設計多種特式沐浴護膚產品,所有LUSH的系列均由精選的特級香熏油、新鮮有機蔬果及花草所研制,并有卷標清楚指明產品的材料、份量及有效日期。
據說創辦人之一Mark Constantine(馬克·康士坦。⿵男【拖矚g看著新鮮蔬果陳列在超市的感覺,從而產生了象食品店一樣銷售化妝品的靈感,于1995年由創辦LUSH這個以“新鮮手造”為主題概念的護膚品牌。LUSH的產品琳瑯滿目陳列于店內供顧客挑選,商品以新鮮有趣令顧客愛不釋手。更特別的是在LUSH店里的售貨員,個個綁著頭巾,穿著像面包房師傅樣的圍裙,這里的化妝品沒有瓶瓶罐罐包裝以及玻璃櫥窗陳列了,換成了電子秤和一籃籃裝著食物、蔬果樣的美容品。這里所有化妝品都稱重計價,一大塊特大號的手工皂,可以買多少切多少,自選臺上用冰塊鎮著保鮮護膚品,一盆盆冰在沙拉吧里的面膜,像喱樣的洗面品放在不銹鋼大盆里隨買隨稱,LUSH產品名字非常有趣可愛,如“Flying Saucers飛碟”沐浴皂、“Angels on Bare Skin裸膚上的天使”、“After脫下高跟鞋”等等。LUSH的產品有90%以上不含防腐劑,保存期限一般在一到十四個月。
LUSH的商品包括護膚系列、沐浴汽泡彈、香氛皂、按摩芭、護發系列,在全球擁有超過300家專賣店。在香港九龍、銅鑼灣、沙田等地區有專賣店。目前尚未進駐中國大陸。
(十六)THE BODY SHOP美體小鋪
THE BODY SHOP健康及美容品連鎖店由安妮塔.羅迪克創始于1976年的英國布萊頓(Brighton)小鎮。安妮塔在創業前,曾在世界各國旅行中了解到了許多獨特美容方法,比如,斯里蘭卡婦女使用鳳梨內皮洗澡,澳大利亞土著利用茶樹精油做消毒劑和殺菌劑等,從而受到極大的啟發,開創了THE BODY SHOP品牌并用標新立異的墨綠顏色的標志來體現自己的美容理念:崇尚天然、自然的綠色美容。一直堅持五個信念:反對動物實驗、支持社區公平交易、喚醒自覺意識、悍衛人權和保護地球。THE BODY SHOP的產品純天然、健康、產品豐富,有適應兒童、婦女、男士等各類人群。
臺灣美雅集團于1988取得英國美體小鋪臺灣代理權,并先后在臺灣以獨立專賣店以及商場專柜的形式設置銷售網點60多處,在香港有超過25個專賣店,THE BODY SHO到今天為止已經在全球50個市場建立了1900家店鋪。
THE BODY SHOP的商品包括:臉部護理、臉部清潔、身體芳香、身體保養、沐浴、香皂、室內芳香、雜貨、芳香療法、香氛系列、頭發護理、彩妝、男士、防曬、兒童用品等系列,共600多個商品。
(十七)Boots博姿
博姿創立于1877年,是英國最大的Health & Beauty連鎖店,全英國總共約有1400家分店。從1997年左右才開始國際化,進軍荷蘭、泰國、日本等地市場。臺灣省是博姿跨出英國的第4個據點。于2000年開始在臺灣設立分公司,第一年就大刀闊斧地投資5億元,截至目前已擁有獨立門市及與屈臣氏合作的店中店約100個。Boots國際零售事業,原本依循英國藥妝店型態向海外擴展,然而隨著海外經營經驗的累積,深刻體認到Boots獨家品牌產品在市場上的優勢,乃決定將逐漸轉移零售店型態,轉行為以“Boots獨家品牌產品”為主的品牌化經營。
總 結:
資料顯示中國化妝品市場零售額已經達600億元,并以超過15% 的速度在增長,到2010年有望達到1000億元,高端化妝品消費人群超過4000萬。在中國大陸,傳統的百貨商場專柜銷售模式仍然處于主流地位,銷售額占化妝品市場近70% 份額。而在歐洲或者美國發達國家,化妝品連鎖專賣的銷售比例已經達到50%。續便利店、手機連鎖、電器超市之后,以個人護理品、化妝品為主題的專業連鎖超市成為新生的寵兒,豐厚的利潤回報空間備受投資者關注。消費者需求從物質向精神享受的升級,單調的傳統百貨商場化妝品專柜的銷售模式會逐漸失去魅力,大型超市日趨向家庭用品、生鮮食品發展,鎖定的顧客越來越偏向于家庭主婦,眾多的人流,排長隊買單導致越來越不受都市時尚白領歡迎。而個人護理品、化妝品連鎖店不但提供豐富的商品,還有專業的服務和優良的購物環境,消費者在獲得物超所值的商品同時享受到更多的購物樂趣和購物體驗,而備受都市時尚女性消費者青睞。
不過目前,中國大部分的化妝品連鎖企業經營業績均不太樂觀,根據筆者對其門店管理現場調研發現,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新進入的外資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由于進入大陸時間不長,對大陸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在商品組織方面不太符合國內市場;
2、在店鋪選址方面存在誤區,外企追求高檔賣場,導致高租金,回報不足,忽視了經營不賺錢是罪過的經商原則;而部分本土企業由于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在核心商圈立足,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筆者對選址有個建議,屈臣氏之所以成功,尤其在選址方面,幾乎是開一個店,旺一個場,主要是其對商店所在位置,在城市的地位及未來發展趨勢把握的非常好,往往在一些購物廣場商未興旺,他已經率先入駐,或者了更好的商機與租金條件;
3、普遍賣場僅僅追求商品的特殊性,或者純粹玩的是包裝的概念,給消費者的最終結果是既沒有實惠可言,商品也沒有特殊性,在營銷手法方面也很普通;
4、賣場給筆者的感覺有一種“冷”的感覺,在屈臣氏,無論是通過促銷活動也好,賣場裝修也好,員工形象也好,都好主動向顧客傳遞一種熱情、活躍的氛圍,讓顧客切身感受到從而喜歡光臨;
5、在賣場經營管理方面,商品陳列還沒有達到真正從研究顧客,研究消費來做起,僅僅是機械的完成一些超市陳列的原則,而忽視了真正讓顧客有“體驗式消費”的真諦;
6、部分品牌一味追求高度開店拓展,甚至在條件不太成熟之下啟動特許加盟戰略,造成了連而不鎖,品牌形象參差不齊現象。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