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潤發:拼服務,絕不挑起“價格戰”
不看中人流量,卻看中片區的成長與潛力;不打價格戰,不用復雜競爭手法,卻能讓顧客從“長期低價”中受惠,這就是臺企大潤發的獨到眼光和不一般的經營之道。
大潤發廈門店今年9月12日正式開門納客。1個多月過去了,在臺灣廈門兩地來回的店總呂其昌總算松了一口氣。他說,“我對超市的營業情況還算滿意。不過,這畢竟是大潤發踏進福建的第一家店,商品結構不盡合理。現在,大潤發主要做的工作是進一步調整品種,以滿足當地顧客需求。”
呂其昌是大潤發廈門店所有員工中惟一的一位臺灣人。他嚴格執行大潤發上層理念,大潤發所有市場服務盡可能在地化,包括商品種類、用工、服務模式等。
盡管如此,呂其昌還是坦承,大潤發核心營銷之道仍然“臺味”十足。作為距臺灣最近的門店之一,大潤發廈門店借用臺灣管理經驗,摒棄傳統發展方式,首選政府支持、具備必要資源的片區,努力實現與顧客“面對面”,并以“長期低價”來頻頻獲得回頭率。
選址 藝術味濃商味淡
大潤發廈門店選址文化藝術中心,進駐廈門工人體育館地下一層。在非商業中心開設大購物廣場,大潤發從選址開始就不斷遭到質疑。
呂其昌說,“許多人認為,文化藝術中心屬于新興片區,不比其他賣場所在商圈成熟。我們并不這么認為!我們看中這里的人文環境及大面積,更看好未來商圈的成長與潛力。”
呂其昌解釋說,“文化藝術中心雖然是新興區域,但縱觀此地,距市政府辦公地很近,向南與好又多所在商圈有點重疊,還輻射到嘉禾路沃爾瑪周邊商圈。在整個廈門市中心內,其他賣場不是面積小就是在商業樓內,要擁有一大塊地且有優秀的地理環境,恐怕找不到第二個地方了。”
“但更重要的是,從人文環境來看,它就在思明區中心地帶,文化中心內又有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和美術館,是未來市民休閑的中心點,周邊都是高檔樓盤,居民素質高,已經是成熟的地區。”
藝術中心場所集休閑、公益為一體,為避免完全商業化,與之和諧一致,同時為商場文化注入人文氣息,大潤發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硬件,使商場裝修符合文化藝術中心建筑風格。地面、地下休閑座椅遍布,依然是個休閑地。遠遠望去,一般人還認為這里是個文藝休閑區而不是大賣場!
服務 快報電詢“面對面”
在大潤發開業前,一批“紅馬甲”上路,深入到周邊各個居民社區,了解市民購物習慣,同時免費為他們辦理會員卡。發會員卡和快報(DM),是大潤發超市的一種基本經營策略,按呂其昌的話說,“這樣可以與顧客面對面。”
呂其昌認為,任何超市進入新興地區,肯定要做初步調查,何況大潤發無論是平面還是立體,少有做廣告。
如何廣而告之?大潤發手法并不復雜———除直接服務外,在前期市調、收集資料基礎上,開張后就靠DM來溝通。呂其昌介紹,“我們前期花兩三個月時間收集顧客信息,辦卡中留下對方聯系電話和地址。擁有了這些資料,后面寄快報給顧客就可以確定對方到底有無收到。當然,我們并非探私,公司也嚴禁將顧客資料泄露給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第三方。”
大潤發的快報透過郵局投遞到戶,兩個星期一期。每隔一段時間,工作人員就會隨機抽取資料,通過電話訪問,了解投遞率和顧客需求,然后進行市場分析,掌控行情。
與其他賣場隨機投放快報相比,大潤發此舉不僅給顧客帶來優惠,還穩定了客源,贏得信任。呂其昌說,“如這次毒奶事件,問題產品召回時,我們可以第一時間進入系統,知道有哪些顧客購買并在第一時間與之溝通。這樣,也會與他們建立起越來越緊密的關系。”
競爭 “相對低價”不殺價
大潤發四處分發的海報有句話說:“購物大潤發,滿意笑哈哈!”因何而笑?顧客的答案是:長期低價。呂其昌特別強調,那是“相對低價”,而非“絕對低價”,也絕對不挑起“價格戰”。
大潤發共有20000多種商品種類,包括生鮮食品、生活雜貨、五金百貨、電器及服飾五大類,講究消費者“一次購足”的便利。所有商品皆由專業采購經理人從商品種類、品質、價格及貨源穩定等各方面,為消費者把關。
可是,究竟要如何才能實現“長期低價”呢?呂其昌說,100%低價,沒有一個超市能做到。在其他超市降價促銷的時候,大潤發會分析,要不要跟進?要跟進的話,是否有足夠數量滿足需求?“我們的做法是要負責,也就是說促銷時絕對100%去滿足大部分顧客需求。假如有很多顧客看到廣告詞來買卻發現買不到,就變成虛假低價。”
他透露,“針對一般商品銷售,大潤發不會挑起價格戰,造成兩敗俱傷。如別人賣9元的東西,除促銷外,我也只會賣9元而不超過。如果市調做得好的話,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跟平低價,賣到相對的最低價。”
呂其昌還說,“我們希望透過提供的服務、價格,滿足顧客,從而讓他們選擇大潤發。價格戰應當是一種通過良性的競爭,而不是惡性競爭。顧客哄搶、造成損失及購物不舒適,都是我們不愿看到的。”
(廈門商報 陳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