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發展比較論--百貨公司、量販店
我國購物中心已進入快速成長階段,這與國內各城市大型商業地產的開發有著密切的聯系,購物中心作為一種國際化的復合型商業業種,它包含著多種流行的商業業態,其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整合性的需求以達到最高的經營效益,消費者進入后得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激發并提升購買欲望,使潛在的需求形成購買行為。筆者針對國內現以成熟的各商業形態,如:商業街、百貨公司、量販店等商業形態進行了系列化的比較,以最直觀而簡明的方式來闡述購物中心的定義與特點。
一、購物中心與傳統商業街的比較
1、購物中心規模大,又稱室內步行街。一幢超級購物中心面積往往在20萬至50萬平方米,比南京東路步行街的商業面積更大。
2、購物中心內商家的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多更全,匯聚了休閑、娛樂、餐飲、文化、展覽、服務等功能,不僅實現了一站式購物,更實現了一站式享受!
3、購物中心的全天候運行條件,不受氣候因素影響,整幢室內建筑,安裝全室內空調,不必擔心在傳統商業步行街上由于一會進店一會出店而感到忽冷忽熱;整個路程更舒適成為享受,尤其是目前街道上盛行的室外活動可轉到“MALL”內的中庭舉行,不必再承受室外酷暑高溫或寒風雨水等的影響。
4、購物中心內幾百上千家店鋪在市場作用下自動自覺地實現了錯位經營的競爭,不必政府商委作硬性規定管理。“MALL”內各行各業配備齊全,規劃合理。
5、環境更優美更舒適跟人性化, 服務設施更全更好更完備。
6、“MALL”催生了新的經營模式,不同業態、不同行業的互相嫁接,催生了新的經營模式。
7、“MALL”能提升所在商圈的等級或創造新商圈。
由于選擇性強使得“MALL”內的商家有特色的高度專業化且差異化極強。首先有特色的高度專業化,主要表現在商品組合上凡是符合自己定位的目標顧客需要的商品全部引入。但不符合自己定位的目標顧客需要的商品則一律不引入,且和相類似的商品就近陳列,以馬尼拉的SM MEGAMALL內的賀卡為例:在SM百貨店里匯集了以高檔時尚為特色的各大名牌的全系列賀卡、在SM大賣場內匯集了以實惠為特色的各平價品牌的全系列賀卡、在書店匯集了以文化為特色的全系列賀卡、在禮品專賣店GIFTGATE內匯集了以禮品為特色的各種品牌的全系列賀卡、在玩具大賣場TOY KINGDOM內匯集了以卡通為特色的兒童系列賀卡、在特色攤販展銷中心內匯集了以低價為特色的全系列賀卡。所以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顧客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各自想要的東西,且選擇度極高。其次差異化極強,由于同一種商品往往會在不同業態、不同行業的商家中出現,故不同商家通過差異化的定位取向、文化氛圍,特色化的陳列方式、商品組合、購物環境、裝潢藝術、道具燈光、促銷手段、特色服務、商品包裝等方面的錯位來吸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目標顧客,從而10萬乃至50多萬平方米大的摩爾內幾百上千家店鋪自動自覺地實現了錯位經營的競爭(錯位經營是許多商業街難以解決的難題);全業態全行業經營使摩爾內不但商品品種比商業街更多更全,且使顧客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比在商業街上更容易找到。
三、購物中心與百貨公司及量販店之比較
依權威統計資料顯示,國內近幾年百貨業與量販店兩者營業額分居綜合零售業之前二名,且兩者合計之營業額占綜合商品零售業總值之比例超過一半以上。由此可見,民眾的生活型態、消費習性與購物行為確已朝向大型賣場(包括至少5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貨店與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量販店)為主。因此,大型購物中心順應消費者行為與時勢所趨而日漸形成,購物中心、百貨公司與量販店等三種零售業的共同點為賣場面積大、商品種類多、涵蓋的客層廣等特性,差異性則在于區位、空間設計、活動廣場、消費型態、經營型態、業種規劃及規模大小等。
四、購物中心對百貨公司、量販店影響
首先是對百貨公司的沖擊。百貨公司一般位于商業繁華的鬧市區。購物中心的出現,集中推出最具競爭力的商店組合,其中許多商店是世界知名品牌的代理商,迎合了具有較高消費能力的顧客需求,使百貨公司對于日益追求時尚、休閑、娛樂的消費者逐漸減少吸引力而被分流客源。一般而言,百貨公司的區位大都處于市區中心,附近周圍商店以百貨公司為主體而形成一個商圈,空間設計采用集約式及專柜式,賣場除流行服飾,并涵蓋全客層的購物、休閑、文教及餐飲等多元化的服務功能,消費者遍及都會區人口,但缺點為現有百貨公司的停車空間普遍不足和賣場空間較小。一般意義的量販店主要地點在郊區或都市邊陲地帶的農業區及工業區用地,賣場即倉庫,從事商品批發或零售交易行為,并以“一次購買、大量采購”及“物超所值的價格競爭”作為經營策略,以及提供充裕的停車空間,但缺點為無法提供休閑與娛樂等功能的服務,以致消費者的購物停留時間都不長;而大型購物中心的特色為“一次購足、游樂整天、吃喝玩樂” 、“滿足全家全日服務、全方面享受”,換言之,其賣場內各項商品、設施及服務均能夠滿足全家人的需求,不分男女老少,購物、休閑娛樂、文教與餐飲一整天。這種新式的消費、購物型態,幾乎集合百貨公司與量販店兩者之優點,對習慣在休、例假日喜歡到百貨公司或量販店消磨時間的消費者將更有吸引力。因此,購物中心除了會嚴重影響臨近的傳統商家生意與生存外,對現有的單體百貨公司或量販店之生態會有一定程度的沖擊,尤其是對百貨公司的沖擊和影響最大。
有的大型量販店通過租用或購買商場的途徑,避開自行開發商圈與客源的艱辛過程,直接進入大型購物中心,吸引了一大批購買力較低的消費者,對量販店和中小商店的沖擊最為直接,也十分顯著。
大型購物中心以其強大競爭力在零售業中逐漸成為主流業態,以又一位經營管理者的身份出現,招攬許多百貨公司、精品專賣店、各種連鎖店進場經營,形成綜合性商店組合,共同發展。為此,許多百貨公司、專賣店等其它零售業態紛紛加盟、進駐大型購物中心己成為業者的一種選擇,帶來零售業的演變。
(來源:聯商網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