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便利店:做活百米半徑生意
來源:
聯商網
2008-11-11 10:19

市民在市區東湖花園小區內的快迪便利店購物。記者王劍橋 姚木森 攝
近年來,連鎖便利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我市大街小巷,社區更是其主陣地。快迪、美宜家、易享等連鎖便利店,以統一的品牌形象,亮堂、干凈的購物環境,一應俱全的休閑食品、日用百貨、文具,統一著裝并微笑服務的服務員,讓小區的住戶感覺方便、親切,成為市民眼中的“好鄰居”。
貼心服務方便社區居民
記者日前采訪了不少社區居民,“便利”、“放心”是他們對連鎖便利店最直接的評價。“有時候想買點小東西,如一只電池、一支筆,總不愿走很遠的路去大超市買,便利店就在家門口,而且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真是很方便。”家住市區石湖苑的余梓平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發現,不少連鎖便利店還設有免費送貨、免費加開水、免費給食物加熱、免費給自行車充氣等便民服務項目。
家住市區江北城市花園的謝小姐告訴記者,一天半夜,她發現手機電池的充電器放在辦公室忘記帶回來,而手機快用完電了,于是她試探著打電話到小區門口的快迪便利店。不到5分鐘,快迪便利店的服務員就把快速充電器送上門。
要賣商品更要提供服務
記者了解到,2000年后,人人樂、麗日、萬佳、百佳等大型連鎖零售企業紛紛進駐惠州,而社區的雜貨店無論是商品質量、服務水平、店面形象,還是環境衛生,都比較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便利店肯定有市場。當時惠州還沒有24小時便利店,這方面還是一片空白。”惠州市快迪貿易連鎖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惠傳看準了這一市場后,從2002年10月開始,著手對惠州市場進行調查分析,并赴日本、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考察,確立了發展連鎖便利店項目的思路及戰略規劃。
“便利店講究的是快速、便利和質量,與大超市形成互補,購物環境要比普通的小雜貨店好,代表了一種新的消費模式。惠州人消費能力不斷增強,惠州房地產業這幾年快速發展,為連鎖便利店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機會。”張惠傳說。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市約有5個連鎖便利店品牌。截至今年10月,僅快迪公司就有220多家便利店,并以每月約10家門店的速度擴張。
“便利店的服務半徑約100米,因此它不僅要賣商品,更要提供服務。做生意要生存下來,一定要有獨特的東西,要給顧客帶來增值服務。我希望便利店今后能代收水電費等。”張惠傳說。
專家點評
方便利民是安身立命之本(經濟學博士 肖湘)
方便利民是安身立命之本(經濟學博士 肖湘)
便利店,顧名思義就是方便、利民的小商店,通過數家連鎖經營管理,降低成本,獲得盈利。它相對于百貨公司、大型超市、Shopping Mall而言,是一種靈活服務的補充商業業態。
連鎖便利店的市場定位很確定、很清晰,消費者就是小區居民,小區是它的主戰場,它所提供的服務也根據小區的具體情況翻新花樣。總之,“方便、利民”是連鎖便利店的安身立命之本。
另外,連鎖便利店之所以受到一些人青睞,是因為它的投入小,經營管理規范,具有品牌潛力等好處。
建議當地政府引入一些外地資本,推動社區連鎖便利店協調發展,營造更好的社區購物環境。
創業故事
家庭主婦家門口開店創業
連鎖便利店不僅方便社區居民,還為市民提供了投資、創業的平臺。記者了解到,快迪、美宜家、易享連鎖便利店都以加盟的形式為市民提供投資創業機會,帶動了社區居民的創業熱情。“如果自己單干,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錢,操作性不強,而且風險很大,如果以后不想開了,設備只能當廢品賣。如果是加盟,不想接著做的話,公司還可以收回設備。”市區一家美宜家連鎖便利店的店主告訴記者,加盟店有公司的統一品牌,統一配貨,規范經營,比自己單干風險要小得多。
家住市區東湖花園的楊紫芬4年前在小區加盟了一間快迪便利店。她告訴記者,她原來是家庭主婦,整天閑在家里,感覺與社會脫節,經朋友介紹選擇了開便利店。“雖然開始時要克服不少困難,但是開店改善了家庭經濟狀況,而且在幾年的經營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生活充實了很多。”她的便利店24小時營業,由于信譽好、服務好,客源穩定,生意一直不錯,現在已經請了五六名服務員,她不僅張羅店里的生意,還能兼顧家務,在家門口的創業讓她和家人都挺滿意。
從深圳來惠州的池育洪去年在市區荷蘭水鄉加盟了一家連鎖便利店,這是他的第三次創業,池育洪自己在公司上班,把店交給妻子打理。“從早上6時開門營業到晚上零時,投資10多萬元的便利店不到1年就基本收回了成本。”池育洪告訴記者,當小區的入住率達到80%時,就要把便利店升級為24小時便利店了。“現在我正在打算找個好地段開第二家便利店。”
(惠州日報 記者魏怡蘭 李郁英)
(惠州日報 記者魏怡蘭 李郁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