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書店價格戰中調整品類
來源:
田原
2008-11-11 10:28
雖然B店面積比A店小,品種比A店少,但是有兩個優勢:第一,在選址上對A店進行卡位,坐落在校區到A店的必經之路上,這樣,學生必須經過B店才能到達A店;第二,全力經營外語類和考試類圖書,并打折銷售。
競爭的第一階段:B店進入市場,采取價格戰。
在B店開業之前,A店的銷售一直非常穩定,銷售額在120萬到140萬之間,折扣也比較低, 每年贏利6萬~7萬。
競爭店B進入之后,采取了強勢的價格戰,以八五折的優惠價格銷售兩店共同的核心品牌,如星火系列、王長喜等四六級考試類圖書。結果A店2004年一季度的零售銷售額與2003年同期相比,銳減了50%,而且造成了大量顧客流失,最終導致2004年A店銷售業績大幅度下降,年銷售碼洋98萬元,稅后利潤只有5000元。
競爭的第二階段:A店對B店同品類實施深度折扣跟進策略。
A店在2004年下半年開始采取了價格的跟進策略,同類競爭品種采取跟B店一樣的價格,部分主力品種采取深度折扣,比B店再低5個點銷售。
跟進策略執行到2005年,A店銷售額回升到108萬了,客流量也慢慢回升。但同時,價格戰的折讓很大,達到了12萬,折讓率11.1%,利潤1萬多元。情況仍然不理想。
在此策略下,B店的價格優勢被A店的跟進策略消解,同時也暴露出B店品類不全的弱點。B店的銷售品種比較單一地集中在外語類、考試類圖書,而A店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社科、文學、法律、計算機等滿足商圈顧客不同需求的品類,于是顧客重新回流到A店。
討論:A店如何制定2006年的競爭策略?
A店的現狀是:銷售前三名的品種是考試類、外語類、文學類,這前三個品類的銷售占比達到56%;社科、計算機和經管合計達到了30%;其他小品類合計起來約占20%。
根據品類角色分析的思路,將此做成表1。

根據每一個品類在不同象限的分布,考試類和外語類圖書明顯成為客流招牌;文學類圖書目前是它的營業旗艦;社科綜合類圖書具有很大的潛力,可以獲得提升;勵志類、少兒類、教輔類圖書具備很高的毛利潤空間,但是銷售量很小。
在整體了解各品類情況后,A店可以“保持銷售、提升毛利”作為06年度的經營策略。
首先要調整價格策略。A店不再采取比B店更低折扣的銷售策略,既然客流量已經回升,A店采取了與B店同步的折扣銷售,做價格策略的跟隨者,而不再做領先者。B店打六折,A店就打六折,而不再打五五折了。
其次,這個策略實施時要做一個“預案”,即考慮到,在價格變化的情況下,依賴價格刺激的品類銷售有可能會下降。那么,如果考試類和外語類圖書的銷售下降,損失的銷售額如何來彌補?這時就要通過文學類、社科類和生活類這幾個品類的銷售增長來彌補銷售損失。
同時,A店還要積極開發那些以前做得很少,但是具有銷售潛質的品類,比如,勵志類和教輔類圖書。因為少兒類、教輔類和勵志類圖書在A店以往的經營中涉及不多,重視不夠,銷售額很少。從A店所處的商圈來看,除了學生還有大量的教職工及其家屬,當地還有一個小鎮,應該是具備一定的市場潛力的。
至此,完善A店2006年度的經營策略,如表2:

外語類和考試類圖書以前、現在一直是客流招牌,今后繼續當客流招牌。價格戰的調整只能是略微的調整。調整之后,應提升一部分毛利,爭取維持它的銷售。
文學類圖書作為營業旗艦要繼續保持好毛利,并提升銷售額。社科綜合類圖書原本是受壓潛力的角色,但具有發展成營業旗艦的潛力,A店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它的銷售額,提升它的毛利。
教輔類、勵志類、少兒類圖書等,在維持目前現狀的角色情況下,A店可以將其向提款機器的方向提升。這部分的品類在A店所處的商圈要獲得很大的銷售額是不太現實的,但是由于其基數較低,獲得比較高的增長是很有可能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