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零售業采購聯盟發展透視
來源:
李從選
2008-11-13 08:21
最近,“聯盟”成為醫藥零售業內最熱的詞匯。很顯然,醫藥零售行業發展至今,聯盟已成大勢所趨。對于采購聯盟出現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是大連鎖藥店越過醫藥公司和醫藥個代,直接要求廠家供貨,普遍采用各地分公司集中在總部做聯采(聯合采購)或者統采(統一采購)的方式,導致其具有較強的購進價格優勢,而各地中小連鎖由于門店少、規模小,不具備直接從廠家購進的能力,于是結盟就成為不二法門。
其次就是平價藥房的價格戰,導致連鎖藥店的利潤率急劇下降,使得平價過后,在其他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加上我國藥品流通中有底價、現款價、批發價、零售價的潛規則問題,連鎖藥店從醫藥公司采購貨物,起碼加價幾道環節,采購價偏高。連鎖藥店從個體代理商(現款底價從廠家拿貨)或者從廠商的業務員手中拿貨(普藥廠家業務員大都同樣是以底價方式從自己的廠方拿貨),藥店得到的只是醫藥公司和個代的流動資金墊付而已。這兩種采購方式,連鎖藥店其實拿到的價格普遍偏高,也就是說自己的毛利偏低。
在這樣兩個大背景下,連鎖藥店采購聯盟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第一個吃螃蟹的全國性聯盟是2005年3月正式注冊成立公司的PTO聯盟(上海匹特歐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2、發展現狀與態勢
筆者預測,各地聯盟發展趨勢如下:
全國性的聯盟將出現3~5家。
盡管PTO聯盟(目前全國范圍內已有近130家會員)和特格爾聯盟已然初具規模,但全國還會出現更多的聯盟,筆者預計可能出現3~5家。這是因為,中國實在太大,中小藥店的太多需求非常旺盛。目前,這些聯盟的營運模式都是一個城市只發展一家會員,最多發展兩家,全國有620多個地級市,一個地級市也就3~5家像樣的連鎖藥店,因此,全國性的藥店采購聯盟的容量在3~5家,而且每家聯盟的會員數量一旦達到300家以上時,管理服務的難度將急劇增加,相當于異地開連鎖,因此不可能出現很多連鎖采購聯盟。每家聯盟的品種在1000個左右,可以滿足全國各地會員的需要。
3、區域采購聯盟也將成長
區域性聯盟其覆蓋半徑主要是區域性的,比如東北、西南、西北、華中、華南、華北、華東等地都可能出現區域性聯盟(例如,武漢由當地八大平價藥店出資組建的天元醫藥公司就算得上區域性聯盟,其品種輻射到湖北全省和湖南北部部分城市)。區域性聯盟的操作難度很大,主要的問題是規模和物流問題,其盟主單位必須有相應的商業批發公司,又有連鎖藥店的醫藥流通企業,而且必須有較大的資金投入,品種在500個以內足矣,而且以區域性的中藥品種為主。西藥由于是全國通用的,沒有多少地方性可言,因此不是其優勢品類。
4、省級聯盟將大量涌現
目前已知的有黑龍江、吉林、山東、浙江、陜西、河南等省都有相應的小型聯盟——省級采購聯盟。筆者估計,全國一半以上的省都有可能陸續出現這種小型采購聯盟。這些聯盟的產品適宜在100個以內,多是本省比較流行的中藥類品種。
5、單體藥店采購聯盟和其他聯盟
屬于小區域內的小型采購聯盟,有些可能主要局限在一個或部分城市。比如廣州的金百合采購聯盟(該聯盟目前的發展區域有擴大的趨勢),昆明、溫州地區也有類似的采購聯盟。據筆者了解,深圳正在醞釀成立采購聯盟,山東籌備的單體藥店采購聯盟只服務于當地個體單店。
此外還有保健品采購聯盟、化妝品采購聯盟都會應運而生。其實,藥妝品是連鎖藥店必須考慮的多元化方向,值得認真發掘。至于保健品,目前國內的保健品公司大多本身就是一種聯盟,只是營銷公司而已,大多沒批文,找生產企業OEM,自己拿來直供終端。此外,目前比較成熟的各大聯盟,自身也在開發保健品、藥妝等品種。因此,這類聯盟能否成氣候,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