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將手機零售業推向拐點
在全國各地市的手機店管理培訓咨詢活動中,我不斷被一些重復的問題所問到。基于太多人問過類似重復的問題,因此本文有必要在此回答全國手機零售商共同關注及面臨的問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在全國手機銷量明顯下滑的事實面前。中國手機零售商如何解決資金周轉?如何處理庫存積壓?如何提高手機的銷量?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不景氣的市場環境下繼續發展起來?這一系列的疑問,我都將在本文中竭盡全力給大家以解答。
我認為,金融危機對我們來講是100年才能碰到的機遇,標志著世界將進入一個新商業文明的時代。
首先對于手機產業的上游廠家是一次優勝劣汰的洗牌過程,據路透社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分析師認為,受目前全球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手機購買用戶將會大幅減少,手機市場將迎來自2001年以來的又一個嚴冬。如此以來的結果,經過金融危機“存活”下來的手機廠商將在產品、品牌、售后服務等方面更加優化。直接受益方無疑將是手機零售商,因為直接減少手機零售商的售后成本;
其次對于手機零售終端是一次“免疫”力考驗,近幾年內,中國的手機零售商平均毛利潤急劇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山寨機”銷售者的眼前利益所為。由于“山寨機”對手機市場價格的沖擊力,迎合了部分一味“求廉”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然而此次金融危機,可以“雙管其下”,一方面上游優化手機生產廠家,另一方面由于消費市場的萎縮。所以,對于那些“免疫”力弱的泥頭商家,結果只能是“身染重疾”,不治而亡;
綜上,金融危機對于堅持做正規行貨手機零售商家來說,將是一次發展壯大自己的好機會。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信息化會帶動新的商業文明的出現。從“9•11”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信息的不透明,不誠信,互相的協調能力不夠。所以我認為,10年以后,全世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美元將不再是唯一的主導,人民幣、美元、歐元、日元將會多元化。我覺得這次金融和經濟危機在中國意味著我們揭開了電子商務的新時代。
因此,中國的手機零售商必須意識到,過去那種使企業成功步入正軌的商業模式如今已經不再適用于企業的發展,甚至成為其發展的阻礙、成長的“瓶頸”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找新的途徑,以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當管理和營銷不再神奇,定位和戰略不再萬能,當那些偉大的商業傳統和策略都無法把企業從瀕危帶向輝煌,唯一的途徑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既然如今已進入信息化時代,所以我認為中國手機零售企業的信息化進程還需加快。特別是內地的一些手機零售商,他的產品信息渠道非常的狹窄,有些僅知道幾家地包商、省包商的產品信息而已。更多的就不知道。如此一來,一些資金少的手機零售商就不得不依賴手機地包商的鋪貨來經營。然而結果只能導致一種惡性的“庫存”積壓病。
另一方面,由于手機零售商內部并沒有一套科學的,適合自身發展管理軟件,導致手機“進、銷、存”信息脫節。同時也缺乏一定的市場預測與市場需求調查機制。而僅是一廂情愿的采購與銷售。如此“個性化”的經營模式,只能是作繭自縛。
綜上分析,所以,我認為中國的手機零售商需要有一個公平、公證、及時的信息交換平臺。為中國的手機零售提供手機之都深圳最前沿的產品信息。例如加入8835手機網會員,就可以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
中國手機零售業在應對金融危機上,除此之外,還需加強企業的內功修煉。提升企業的“預警”機制,市場越時不景氣時,更要以樂觀的態度,重視員工素質與銷售技能的培訓工作。我曾多次給手機零售商強調。企業最大的浪費是沒有經過培訓的店員,因為他們天天在得罪顧客、天天在浪費公司的資源,給企業所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計的。例如,我們所舉辦的手店管理培訓課程,就可以達到一倍的投入,十倍回報的效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