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蘇寧血拼的商道
我在12月4日《蘇寧要狠踢國美一腳》一文中曾說:雙方將進一步加大促銷力度。12月6日、7日,北京的家電血拼,印證了我的說法。
據媒體報道: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統統全場七折;買彩電滿7000元就再贈送22英寸液晶;夜市購物滿6000元還送32英寸液晶!剛剛過去的這個雙休日,北京的家電商家上演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大戰。兩大巨頭上個周末的家電銷售額都創下了國慶黃金周以來的新高。
商道1:國美為何必須要促銷。
12月是淡季,這個時候搞如此力度的促銷是非典型性的。我12月4日曾說國美需要加大促銷力度,因為他更需要促銷。
國美的老板被抓,這地球人都知道。但遠比我們這些消費者更關心這個事的是供應商,是銀行。因為這些利益關系體都有大把的銀子在國美。如果國美過不了這關,可能供應商就倒霉了。或者說,如果說供應商開始對國美的資金鏈產生質疑,國美無論如何也過不了這一關。因此,為了證明自己的資金鏈條沒有問題,也為了重新樹立市場的信心,國美必須要促銷。所以國美電器以公司成立22周年慶典的名義從上周末開始了一場規模最大的讓利促銷活動。
商道2:蘇寧為什么要跟進。
蘇寧做了這么多年的老二,這回終于逮著機會可能成為老大了,他不出手,就不正常了。實際上,蘇寧并不愿意以促銷來開始奪位之旅的。他更愿意挖走對門的經營管理人才,更愿意讓供應商開始逼迫對門的貨款。但國美似乎不想給它這個機會。
國美促銷蘇寧必須要跟進。原因有三:一、蘇寧本無事,但不能讓別人看起來像個小媳婦。現在被抓了老板的是國美,人家還鼓搗出這么大的動靜,如果蘇寧不跟進,就像是受氣的小媳婦了。二、不想讓人們遺忘了自己。市場是現實的,它總是會把最火熱的一面呈現給大家。如果國美熱熱鬧鬧的搞活動,而蘇寧沒動作,就會被人遺忘。本是自己出風頭的機會,怎能看別人獨舞?三、爭奪供應商話語權。這么大規模的促銷活動,是要大量供應商的配合的。如果只讓國美搞促銷,各供應商都跑到國美去開會,蘇寧無疑會降低話語權。供應商很簡單,誰進我的貨,誰能讓我的產品成為商品,他就聽誰的。老板被抓?關我鳥事。
商道3:真的是血拼嗎?
蘇寧在店內“彩電7折”的海報隨處可見。而國美方面推出了1790元的26英寸液晶、2590元的32英寸液晶等特價機且購彩電滿7000元再贈送22英寸液晶。有人提出質疑:家電行業也是暴利行業?
我和《現代家電》雜志有過很多的合作,對家電行業基本有些了解。應該講中低端的產品現在真的是“白菜價”。真正有利潤的是那些新技術、新概念產品。那么,為什么可以有如此大的促銷力度?
一般而言,從銷售店面的角度來說,商品是有分類的:促銷品、主推品、利潤品、品牌品。與之相對應,生產企業的產品結構中也有這四個分類。有些很高端的商品價格很高,利潤很高,但走的量卻很少,這是為了樹立品牌形象用的。利潤品,是利潤比較大的商品,銷售走得也不錯,這是企業和店面真正的利潤來源。主推品,是利潤不大,但是主流產品,銷售量非常大,企業依托這類實現資金運轉。而促銷品,基本沒有什么利潤,是靠他吸引客戶進門以帶動其他商品銷售。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這類商品的作用是搶占市場占有率,提高品牌知名度,當然最主要的是為了清理庫存。
以液晶電視為例,目前的主流尺寸是40寸,32寸及以下已非利潤機,甚至連主推機都不是了。顯然26寸和22寸的是可能成為庫存的產品了,因為企業在這方面給予銷售方優惠,以清理自己的庫存和實現資金置換,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商道4:企業為銷售方買單?
有人認為國美和蘇寧的促銷售最終要由家電企業買單。我個人認為這說不通。最簡單的理解:如果家電企業認為無利可圖,你有權選擇不玩。
我不否認,這樣的促銷活動,家電生產企業要出點血。但對于家電生產企業而言還是有利可圖的。
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資金流動起來,尤其是在經濟寒冬里。國美此次在全國范圍內共簽下了306億元的采購大單,這對于家電企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現金進帳,意味著資金流轉。他沒有理由放棄這個機會。現在是12月,本財務年度要結束了,在年終的時候通過大規模的產品供應,會回流大筆的資金以過冬,更有可能讓本財務年度的報表看起來很美。
當然,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處理庫存。寒冬里最怕的就是沒錢,現在大部分企業還好手里有“錢”,但可能這個錢是“產品庫存”,也就是說只是帳面上看起來有錢,實際上折現能力不強。
舉個例子,最近有傳聞說某空調企業G有近300萬臺的產品庫存。近來江湖有傳聞稱,空調業巨頭G雖然在今年7月停止了5級能效工程機的生產,但其渠道和經銷商渠道的庫存依然達到300萬臺左右。更有進一步的消息稱,工程機每臺成本1000元左右,G有30億元的資金沉淀在這些庫存中;而目前G正在河北、廣東等地區以700元左右的價格在清貨。G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存貨為46.74億元,而6月末為65.35億元,去年同期是54.70億元。從此來看,G的庫存壓力非常大,帳面上有錢,但折現能力不強。
最近市場廣為傳聞的是,某政府機構空調工程機公開招標,參加此項空調工程機招標的企業涵蓋了幾乎國內所有空調品牌,競爭也異常激烈。最終,空調行業另一品牌以令人咋舌的價格競得全部583套的工程,其中1匹機價格前所未有地低至700元。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疑是虧本大甩賣。
如果這些傳聞是真的,原因也很簡單,將庫存折現以過冬。而這和供應商主動配合國美蘇寧進行強力促銷是一個道理的。
(商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