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后的藥店走向何方?
來源:
肖明超
2008-12-12 22:18
應該說,新醫改的目標之一是為了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之所以看病貴,是由于中國80%的醫藥零售是在醫院銷售出去的,醫院還對藥品享有15%的加價權,而由于醫務成本高昂,缺乏足夠的資金用于解決醫院醫生的待遇等等問題,因此醫生處方高價藥就讓老百姓看病的負擔加重了。而新醫改政策將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品定點生產、直接配送、統一定價,并提高報銷比例,明確了常見病、多發病的藥品品種,并將之直接覆蓋到社區醫院、鄉鎮醫院,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個利好消息,因為基本藥物這塊蛋糕不是用來養活藥廠和藥店的,而是用來滿足百姓基本藥物需求,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是對于零售藥店而言,卻面臨著新的困境,因為零售藥店之前的主打品種很多就是當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品種,如果這個目標實現,將會導致零售藥店的市場份額肯定會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藥品市場競爭將要依靠創新藥,而尋找新的經營品類和方向將是藥店零售終端必須思考的問題。
藥店要想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中贏得競爭優勢,一方面,得關注未來醫院使用的藥品結構,醫生新的處方習慣和經常處方的藥品,然后根據醫院暢銷的品種,來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以滿足消費者因為醫生處方之外的藥品需求;另外一方面藥店必須創新經營品種,國際藥店零售業的發展趨勢是在醫藥品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商品特性、購買頻度、毛利合理搭配的商品組合,豐富商品品種,實現與超市、便利店等其他業態錯位經營,以提高毛利率,因此,對于中國的醫藥零售終端來說,以大健康概念為基礎來經營將是遲早的事情,連鎖藥店補充保健食品、藥妝、化妝品等來豐富藥店的銷售品類才能更好的提升利潤率同時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一旦醫藥分開,藥店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白熱化,未來決定藥店成敗的將不再是藥品本身,而是藥店所提供的增值服務,過去藥店可以不用給消費者提供增值的服務,因為很多常用的OTC藥品消費者必須到藥店購買,新醫改之后,從醫院到社區的藥品目錄已經可以解決消費者80%的臨床用藥需求,而且價格是統一并實惠的,這個時候,藥店如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就成為關鍵問題。藥店提供更多與“醫”有關的服務才可能建立自身的優勢和特色,比如建立藥店會員制,實施消費積分,并為會員提供包括健康檢測、健康檔案、健康評估、健康促進方案等在內的健康管理服務,將藥品變成服務鏈條中的工具和載體,這樣才可能在除了藥品利潤外產生延伸服務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藥店必須加強對于藥師的引進,在很多國家,藥劑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甚至在一些國家,醫生只是看病和診斷,藥師才是處方的,大多數歐洲國家,一個藥店一個藥劑師,藥劑師為消費者提供用藥指導,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服務;另外,藥店必須加強對于店員素質的提升,店員也要懂得專業的用藥知識,才能給消費者更好的推薦。

而對于很多醫藥企業而言,在基本藥品目錄之外的藥品,就要加大對于終端的市場推廣,現在很多藥店的品牌藥的盈利水平較低,大量的缺乏品牌的普藥成為藥店盈利的主要來源,而消費者卻常常受到品牌藥廣告和市場推廣的影響,導致很多缺乏知名度和認知度的藥品銷售上不去,在新的醫改之后,很多醫藥企業將不得不依賴藥店終端來推廣自己的產品,藥企互動和工商協同的效應會更加突出和重要。
盡管新醫改政策還在征詢意見中,但是藥店卻需要及時做好應對的準備,在很多藥店利潤率本來就不高的背景下,思考新醫改的出路是當前藥店必須面對的問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