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零售風雨二十年
眼鏡,這個給人視力帶來光明的小玩意,以前根本不受人的重視,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的視力出現問題,眼鏡這個工具也越來越受人的寵愛,成為很多人離不了的工具。眼鏡的款式也越來越精致,漂亮,跟上時尚的節拍,眼鏡行業這塊蛋糕也變的越來越大,讓很多人垂涎三尺,都想分一杯羹。
但是當眼鏡做成產業化的同時,各種各樣的的問題隨之而來。賣眼鏡不同賣其它的商品,不象賣鞋子賣衣服那么簡單化,賣眼鏡是個很復雜的群體行為,細分中國眼鏡這二十年的歷程,可分為幾段時間段:
一、80年代前期到90年代前期:
這個時期是眼鏡行業的黃金十年,是眼鏡行業高速發展的十年,是眼鏡行業從小行業走向大行業的十年,這十年讓很多浙江的、江西的眼鏡經營者掘到了第一桶金,讓他們有了以后發展的資本,積累了很多經驗。但對于廣大眼睛患者來說,這十年卻是頭暈腦脹的十年,眼鏡驗配技術的落后、經營者自身素質的低下導致眼鏡的合格率非常非常之低,也沒有管理部門對此進行指導、管理。我相信當時很多的有一定素質的眼鏡經營者是非常困惑的,不知道怎么來提高自身的驗配技術!簡單的視力表燈箱,插片,光度差不多,就下處方選鏡架鏡片配眼鏡了,眼鏡配制時也沒有瞳距之說,什么國家標準都不知道,只知道把鏡片裝上鏡框就可以了。成品眼鏡成為當時熱銷的商品,這多簡單,戴上不錯付錢拿走。
二、90年代中期到2003年:
眼鏡店越開越多,眼鏡業主提到生意都搖頭,生意越來越難做,眼鏡店卻越開越多。但這個時期是眼鏡驗配人員涌現最多的時期,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五花八門,暫不說開培訓班的動機,他們請的專業的驗光師上課所做的一切讓人耳目一新,檢影鏡,交叉柱鏡,垂直互差,水平相差,雙眼平衡等等讓眼鏡經營者知道了:“噢,眼鏡原來要這樣配才行!”當年在眼鏡初級班培訓時有很多眼鏡行業的前輩,對于驗配眼鏡卻是一竅不通,在科學面前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外行人!也讓很多眼鏡驗配人員,在給顧客驗光配鏡時手發抖,心發顫,驗光的時間越來越長,程序越來越復雜,但顧客的眼前卻越來越明朗,配戴越來越舒適。隨著整體人群的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顧客也了解到眼鏡驗配知識的皮毛,讓眼鏡驗配人員感到無盡的壓力,需要更加專業地來操作!眼睛患者也越來越挑剔,眼鏡架的品種越來越多,眼鏡片的品種越來越多,隱形眼鏡的品種仿佛是一夜之間冒出的一樣,讓眼鏡經營者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管理眼鏡行業的部門也越來越多,而很多眼鏡店都是夫妻店,兄弟店,又要自已充電,又要應付各種各樣的經營情況,店是越開越大,人是越雇越多,很多小眼鏡店支撐不下去,關門結業,另謀他路。
所以這段時期是大資本擴張,技術人員吃香的時期,是新一輪洗牌的時期。
三、2004年——2007年
2004年開始是讓各大眼鏡商店大吃一驚,眾人憤恨、又無可奈何的一年!眼鏡生產許可證的辦理,眼鏡、超市這兩個不同行業的兩個名詞組合到了一起,這也是走中國特色的一大創新!也是讓人看不懂的一年!
生產許可證的辦理讓我們眼鏡零售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考驗。
忽然眼鏡超市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遍地開花的出現在眼鏡行業的競爭行例中。打破了眼鏡行業默默競爭的常規,讓傳統眼鏡店的領導人一下子無所適從,很快媒體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眼鏡是暴利的傳說一下子從背后跑到了臺前,眼鏡行業從沒有象現在這樣火過,人們仿佛忘了眼鏡行業是個專業性很強的技術行業,野心勃勃的投機者就象開個超市一樣的開出一個又一個規模龐大的賣場,沖擊傳統眼鏡業績成為他們的首要目標,打擊眼鏡暴利成為他們舉起的利劍,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炒作只能一時無法一世,現在的顧客比上帝還要精明,價格是很受人關心的,但是質量更為顧客關心,眼鏡不象鞋子,衣服,大點小點將就能穿一下,眼鏡可是半點不能馬虎,眼鏡行業相當于是為你度身定做的一件工具,別人是無法將就使用的,再加上眼鏡超市動不動就是幾百平米,上千平米的賣場,輔天蓋地的宣傳,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于上游供貨商的沖擊也使上游供貨商不愿意與眼鏡超市聯手,各種利空造成了很多不知道眼鏡為何物的小加盟眼鏡超市的衰落,結業,轉行,使很多初入眼鏡行業的投資者受到很大的創傷,大規模的眼鏡超市業者也在慢慢的轉入傳統眼鏡的氛圍,在取得轟動效應的同時及時調整,猛練內功,培養人才。
2007年,眼鏡超市的探索者又在積極的改變思路,開出了大賣場,就象一個小型商場一樣,驗光是專門驗光的,配鏡是專門配鏡,賣鏡架是鏡架的,賣鏡片是鏡片的,互不干涉,每一個環節全是收費的。這種從國外眼鏡零售行業中學習來的經驗,讓我們拭目以待,看顧客能不能買這個帳,愿不愿適應這種全新的眼鏡零售方式,能不能在國內的眼鏡行業闖出新的一片天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