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三聯商社真正買家
來源:
聯商網
2008-02-18 09:08
顯然,山東龍脊島只是一個“影子”公司,那么其背后的主謀是誰?天價買得三聯商社僅一成股權的真正目的何在?記者展開了新一輪深入調查。
幕后建邦
盡管參拍的山東龍脊島建設有限公司工商資料顯示其身份明晰,但隨著記者的調查,一家名為山東建邦集團的民營企業逐漸浮出水面。
拍賣后第一天上午,當記者去尋找工商登記的濼安路11號時,卻未能找到。當記者進入濟南市天橋區濼口街道辦事處詢問時,卻被告知,那就是濼安路11號。當記者向多人打聽山東龍脊島這個公司時,卻并無人知曉。此后記者輾轉聯系到濼口街道辦書記武善欣,他向本報記者證實,龍脊島公司就是在他們那里注冊的公司,并很詳細地說出了這家公司注冊的時間就是2007年4月。當記者質疑這么一家小公司有沒有實力掏出5億元成為三聯商社的第一大股東時,武書記表示,“這個公司就是建邦集團下面的公司,為龍湖開發等項目成立的一個招投標公司”。他還向記者強調,“建邦集團很有錢的”。記者還了解到,山東龍脊島法定代表人王廷嶺正是山東建邦集團的副總。
資料顯示,山東建邦集團是一家集團總部設在山東濟南的民營企業集團,是由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創辦的股份制企業,業務范圍涉及投資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物業管理、實業投資及貿易、管理咨詢等。其核心企業為山東建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43億元。
記者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山東建邦集團參與了濟南市北部擴展的多項工程,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濟南市鵲山龍湖建設項目。
在記者調查山東龍脊島兩大股東及其最終的四個控制人時也發現,所有的相關主體都與建邦集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建邦集團一份公開資料里,山東龍脊島的第二大股東山東瑞德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被介紹為建邦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而擔任建邦集團副總的王廷嶺同時還擔任著瑞德經濟和山東龍脊島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建邦集團旗下的山東建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第四大股東參股的濟南市商業銀行2006年年報也可以作為一份佐證。年報中把山東瑞德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的7500萬貸款視為關聯交易,而關聯股東即是建邦投資。
記者根據工商注冊資料前往山東瑞德和建邦投資的注冊地舜耕路6號尋找這兩家公司時,門衛告訴記者,“這兩家公司就是一家公司,已經搬走了”。記者通過114查詢,這兩家公司的新家在經十路425號。記者趕到經十路425號發現這正是建邦集團的所在地。記者在調查山東龍脊島第一大股東山東普華經貿時還發現,其工商登記的電話與記者通過114查詢到的山東瑞德的聯系電話完全一致。記者撥打該電話詢問是否是山東普華經貿有限公司,對方告知打錯了。此前相關媒體已報道,普華經貿法定代表人張偉、股東楊連軍都曾在建邦集團任職。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參與競買的四個買家中,88號買家為山東永道投資有限公司,在拍賣現場,88號一直很沉默,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但值得關注的是,永道投資在2003年就曾與建邦投資共同參與過一次上市公司股權拍賣。最終建邦投資和永道投資分別以3337萬元和2004.55萬元競買成交了1800萬股和1065萬股魯北化工(600727。永道投資的資料顯示,其注冊地也為濟南市工業南路中段44號,與普華經貿竟是同一個地方。但這一地址,記者卻并沒有找到。
雖然從股權結構上看,龍脊島股權追到最頂層是張偉、楊興東、王廷嶺和楊連軍四名自然人,但是這四人都與建邦集團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而且普華經貿、瑞德經濟、龍脊島、建邦集團這些公司之間存在著讓人眼花繚亂的關系。因此,不難讓人聯想到此次拍賣的幕后推手就是實力雄厚的建邦集團。
意欲何為
建邦集團在被指認為拍賣的幕后推手后拒絕了一切媒體的采訪。記者撥打公司多部門的電話,相關人員也均對相關情況表示不知情。建邦集團鮮見于媒體,甚至連網站都沒有,但從公司極少的公開資料可以看出,這家神秘而又低調的公司實力卻是相當雄厚,可謂大鱷潛行。
建邦集團在金融領域頗有建樹。建邦投資持有濟南市商業銀行7500萬股股權,是其第四大股東,同時是濟南潤豐農村合作銀行的股東,建邦集團董事長陳箭同時擔任這兩家銀行的董事。此外,建邦投資還是上市公司魯北化工的第二大股東。建邦集團還曾大規模參與不良資產處置業務,與美國高盛集團、德意志銀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建立了緊密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積極參與國企重組,為多家企業的改制重組提供咨詢服務,并參與多家企業改制重組。
在實業領域,建邦廣泛投資于能源電力、基礎產業、房地產開發等領域。其中包括作為第二大股東參與山東魯北發電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300MW)項目,投資濟南建邦黃河大橋等路橋建設項目;獨資子公司山東中泰置業有限公司擁有房地產開發資質,成功運作了多個房地產項目。此外,公司還與中國華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山東里能集團、山東魯北化工企業集團等實力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記者通過搜索發現,建邦集團不止一次在股票市場露面。建邦投資曾作為西藏天路第六大股東出現在2001年年報中;還曾出現在寶鈦股份2004年報和2005年一季報前十大股東名冊;2003年至今一直是魯北化工第二大股東。
對于一家實力如此雄厚的公司,且擁有和銀行如此順暢的渠道,掏出5個多億的真金白銀,自然不成問題。但是,對于建邦集團而言,天價收購三聯商社意義何在?
分析人士認為,第一種可能是為上市公司的殼資源而來。但是,斥資5個多億收購三聯商社10%多一點的股權勉強成為第一大股東,在當前上市節奏加快、門檻降低的背景下,以這么高的成本實現借殼上市顯然不如IPO劃算,對于擁有豐厚資產的建邦來說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第二種可能是看好家電零售業,進行實業投資。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07年中期三聯商社總資產約10.2億元,總負債達到6.7億元,凈資產不足3.5億元,且近兩年來三聯商社經營業績處在虧損邊緣。從產業角度而言,建邦更多的在金融投資以及地產、基建領域經營,與三聯商社的家電零售業關聯度非常低,缺乏家電零售業運作經驗及人才儲備,面對三聯商社日漸式微的家電連鎖渠道,作為門外漢的建邦集團恐也難以拯救?
市場人士懷疑,建邦集團有可能也只是作為中介代人持股而已,幕后還有更大買家。那么幕后的買家又是誰呢。
是否國美
國美電器新聞發言人何陽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屢次對于國美未能親自參加此次拍賣表示惋惜,但是對于是否安排第三方參與此事,卻一直態度曖昧。因此,遲遲無法與此次拍賣撇清干系。
記者15日下午致電何陽青,何表示,“正在開會,不方便回答此事”,16日晚上,當記者再次聯系上何,何表示,沒有新的信息可以提供。當記者詢問,“國美確實沒有安排第三方競購嗎”,何推脫周末在休息,確實沒有新的消息。
三聯商社股權拍賣后,多家媒體的報道把矛頭指向了一向做事剽悍的國美。“做事情這么絕,符合國美的風格”,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家電行業的人士也更愿意理解為這是產業領域的一次并購。天價成交體現了渠道和品牌的價值,因此把龍脊島背后的買方指向以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同行業者,而尤以國美可能性更大。
中投證券零售行業研究員蘭飛燕給記者分析道,家電零售領域產業整合成為大勢所趨,國美和蘇寧的銷售收入都達到數百多億元,三聯商社不足20億元的銷售規模在區域市場里面對這些巨頭的競爭壓力應該比較大。但三聯商社長期在區域市場精耕細作,在各地市布局較早,門店位置相對較好,對于國美、蘇寧這樣的家電巨頭而言,考慮到選點以及自建網絡的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可能會傾向于收購既有的成熟網絡。此外他還提到,三聯在區域的品牌影響力也可能為零售巨頭們所看重。但是他對這家業績在虧損邊緣、年銷售收入不足20個億的公司股權能拍出如此高的價格,仍然感覺“有點高了”。
記者觀察:留下想象空間
廣大投資者特別關注的是三聯商社股票二級市場的走勢。在拍賣日之前的兩個交易日,三聯商社股價連續兩天漲停,反映出投資者對此次拍賣的期待。市場人士分析,無論這部分股權能否最終落入新東家的口袋,三聯商社復牌后,二級市場的股價都將有大幅上漲空間,19.9元的拍賣價格或將成為二級市場價格的標桿。
拍賣師李偉在2月17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自拍賣成交日五日內交齊拍賣款,這樁股權拍賣才算正式成交,目前龍脊島尚未交付拍賣款,因此尚不能說這部分股權就被龍脊島拿走了,至于最終股權會被過戶給誰,更是無從可知。2月19日即拍賣成交的第五天,將會成為關系這筆股權走向的關鍵一天。
相關人士分析,若山東龍脊島最終按期交款獲得該部分股權,無論是猜測中的山東建邦還是國美入主,新東家既然以19.9元/股的價格拍得該部分股權,就說明下一步將有更大動作。潛在的資產重組的可能,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極其接近的股權比例可能導致的股權之爭,都可能成為刺激股價上漲的動力。
如果山東龍脊島到期未交付接近5.4億元的股權出讓款,這部分股權將面臨二次拍賣的命運。此前,國美新聞發言人何陽青已公開表示,國美對該等股權充滿興趣,只是因獲悉太晚錯過拍賣。這無疑給市場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中國證券報 記者 錢秋臣 康書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