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家居建材終端謀新求變
有關數據顯示,自2002年始,全國范圍內家居賣場的面積每年在以23%甚至更高的比例快速增長擴張,作為銷售終端的家居賣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模式突破、管理理念變革和營銷方式的創新考驗。
傳統型業態面臨轉型
在裝飾城、新興裝飾材料市場等傳統型租賃市場,記者看到一種普遍現象,大、中、小品牌混合在一起,知名品牌效應無法凸現。據商家介紹,在傳統市場商圈內,更希望自己設立專賣店,就是想避開品牌混合的情況,同時自主經營資金回籠快,風險小。
目前各類家居建材賣場層出不窮,傳統的租賃經營模式占市場主導,超市型經營模式為輔,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無論是傳統型市場,還是超市型賣場,都同樣面臨一個難題,即如何搭建一個讓品牌廠家和商家能夠低風險經營,且可持續發展的銷售平臺,同時又讓終端消費者擁有省去采購成本的集約化服務大賣場。業內人士認為,傳統型業態面臨轉型。
多年經營家居賣場的鐘先生認為,家居業終端國際性大品牌缺乏,行業整體知名度和形象較弱,地域限制性成為瓶頸。瓶頸的根源就是受傳統租賃經營模式的制約。“要突破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首先也就是要打破這種經營模式。”他說。
“第五代”模式出籠
據介紹,所謂第五代,主要是在以早期的自發型粗放經營為第一代,以傳統型租賃制為第二代,以超市化管理為第三代,以細分市場自營店為第四代的基礎上,綜合演變而來。 它以傳統租賃制為標本,在管理上借鑒但又不照搬百貨業管理模式。使家居業的終端銷售突破區域性限制,實現全國性擴張成為可能。
家居賣場要規避風險
某家具賣場一品牌家具銷售人員介紹說,廠家租賃場地費用高風險很大,在賣場培育初期,銷售一般不好,如果廠家或經銷商出現資金問題,銷售風險就很大。據其介紹,他所在的這家賣場出租檔口頻繁易主的情況時常發生。記者咨詢一業內專業人士,他表示在賣場發展的培育階段,如賣場不旺則難以維持,廠商承擔了賣場的經營風險,;而一旦賣場度過培育階段,廠商生意紅火了,業主又要漲租金,這樣一來,經營風險幾乎全部被分散到各攤位的經營者頭上。這就是傳統賣場的風險所在。
據有關人士介紹,第五代經營模式則融合了體驗式營銷、統一代收銀、出租專柜與各類直營、扣點與租賃互補的諸多經營手法,即承擔了部分經營風險,將自己的風險和廠商的后期經營風險捆綁在一起。這成為家居賣場的一個發展方向。
(作者:王紅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