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買最怕的本土對手是誰?
從長遠看百思買在華擴張的難題是供應商的配合。美國百思買跟中國電器連鎖業的產業生理周期存在差異,在美國百思買進入封閉產品線的收益循環期,也就是在擁有自己的大規模連鎖門店并打造出自己獨特的客戶群體之后,就開始用自己相對獨有的產品線在賺取獨有的利潤,這樣的盈利狀態說明百思買確實進入封閉的收益循環期!
但是,中國的電器連鎖業仍然處在門店平臺網絡的急劇擴張期,這樣的產業生理階段的主要特點是零售品牌的品牌個性在生成期,也就是穩定的、忠誠的顧客群還沒有相對固定的形成,這個階段零售產業的特點是:產業內零售企業的產品線是相同的,大家的比賽是零售效率的比賽,表現的直接一點就是價格下行的比賽,很顯然是規模最大的電器零售商國美正在用自己的效率優勢引領這場比賽。
這是中國電器零售環境的現實,百思買要在中國市場拓展必須面對這種現實,但從百思買目前開出的店來看,支撐其零售盤面的仍然是外資電器品牌的產品,中資企業的產品僅僅是些點綴而已,這些擺在百思買店中的中資產品沒有任何意義,中資企業不會接百思買的ODM定單,因為在百思買可以被忽視的銷量根本沖銷不了單獨開發這些產品的費用,還怎么談得上盈利呢?這就是中資企業與百思買一直沒有合作交集的主要原因!
從外資供應商的角度看,國美已經在零售價格效率和產品線的封閉性兩個維度給百思買施加了其他本土電器連鎖企業所沒有的產業壓力,也就是說國美已經成為中國市場最令百思買頭痛的對手。如果加入到中國電器零售同樣產品線的效率競賽中的話,百思買沒有門店籌碼,國美對其形成了基于最大零售網絡而來的最大價格效率壓力;在產品線的封閉性上,國美已經通過外資供應商把壓力傳達給了百思買!
任何百思買目前的在售產品實際絕大部分是外資產品,這些產品實際上是些美國市場概念的產品,也就是說外資供應商目前還是把百思買的在華門店看成是美國的門店,這就意味著目前在華的百思買產品實際具有境內的離岸模式,但是,外資供應商會允許這種現狀繼續存在嗎?我的看法是很難,為什么?因為如果隨著百思買門店網絡的擴大,外資對其獨家供應產品的增多會給國美為主導的國內連鎖企業帶來壓力,國內連鎖企業對外資供應商的壓力會驟然增大,也會索要獨享自己的ODM產品,如果要滿足這些要求,百思買的獨特產品優勢就沒有保證,如果不滿足這些要求,那么中國的連鎖企業也要銷售外資供應商提供給百思買的產品線,這對百思買的壓力將會是致命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