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連鎖開店從“謹” 穩健或成王道
在極不平靜的家電連鎖業,近期又出現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蘇寧聯合多家專業機構啟動“千鎮萬鄉”大型農村市場調研工程。結合蘇寧近期發布的明年擴張200家門店中,部分針對農村市場的開店計劃來看,無疑是在為此做前期的市場準備。但僅從直觀判斷來看,其中動因并非僅此。
這種更加謹慎的開店戰術,在整體經濟下滑的局勢下不難理解為合乎情理之舉,但初步比較下以往蘇寧、國美的開店風格,再稍微回想一下他們面對上游供應商的“強勢”地位,會發現如此大費周章的市場調研活動,在以往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多年來“美蘇”在一二級市場的開店戰術上,一直采取了“復制式”的店面擴張與收購、并購的方式相結合的策略,并以此迅速成長為廠家依賴的銷售渠道,其中核心為“速度”。 黃光裕曾說,“只要有三分把握的事,我就敢去做”,國美更是把這種規模擴張的速度做到了極致。
在這樣的開店策略下,“謹慎”的態度顯得不合時宜。況且,在產業話語權明顯傾向于零售商的局勢下,開店的風險可以轉嫁到上游廠家。另一方面,產業鏈的角色決定,擁有家電產品的廠家來主動承擔調研任務,以此來指導產品研發、定價等,應對白熱化的家電廠家間競爭,同時對零售商的銷售服務更多參考。
那么,蘇寧此舉到底意欲何在?面對經濟寒冬的臨近與突如其來的黃光裕事件,曾有不少專家預測,有望改變家電零售業的游戲規則,相信從中可以發現一些微妙的變化。
其實,筆者觀察到在經濟明顯下滑之前,“美蘇”就開始調整開店策略,國美對媒體公開表態,明年會采取謹慎的開店擴張策略,而蘇寧則不斷強調,基于管理、物流系統的完善與人才儲備的完善,不減速但以“穩”為前提。在連鎖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后,“美蘇”已悄然放棄“速度”原則。
筆者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尤其經歷了黃光裕事件的家電零售企業,應重新審視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價值,轉變與上游廠家的“共贏”思路,其中核心為“穩健”。“穩健”可以從“穩”與“健”兩個角度去看待。其中“穩”,不用多做闡釋,蘇寧已基本做到了這一點,即擴張依賴于自身管理、人才、物流、服務等各個系統的完備,在此基礎上提高經營效率,擴大單店營收,但與逆勢開店相反,縮減規模也是求“穩”的一種方式。
另外一點“健”即“健康”。“健康”強調的是整體產業鏈的融洽與深度合作,零家電售商作為上游廠家與消費者的中間紐帶,他們的作用應不應僅僅是把廠家的產品賣給消費者。不得不承認,上游廠家在此次不利環境下,變得異常的脆弱,他們可能無法承擔更多的庫存壓力、營銷成本增長,也不能再為零售商的開店分擔風險,相反寄望于零售商提供精準的生產建議,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實現直接應對需求的“點對點”銷售。
簡言之,家電零售企業應積極改變以往以自身為中心的發展戰略,著眼于整個產業鏈“健康”發展,這有利于家電產業鏈的長遠利益。繞了一大圈,再去理解蘇寧“千鎮萬鄉”調查事件,似乎能找到一些答案,盡管不知蘇寧真正的初衷如何,但可以看到蘇寧作為中間紐帶在轉變自身的姿態,在通過這樣的舉措為直接有效促動銷售,給廠家提供更多的生產建議做出了努力。
或許是環境的逼迫,家電零售產業“穩健為王”的趨勢已初步顯現。相信相應的游戲規則也會出現一些變化,盡管零售商對上游廠家“強勢”的地位不會動搖,但其強勢的資本將不僅僅依賴于“規模”,能否真正能拉近廠家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也會跟“規模”一樣重要。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