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零售企業不可小覷政策沖擊波
來源:
傅德新
2009-01-06 09:33
回首2008年的中國藥店,太多往事令我們無法忘懷:醫藥零售市場的激烈競爭,并沒有減慢企業擴張的步伐,零售企業之間的收購、兼并此起彼伏。無論是上市公司海王星辰,滿腹壯志的廣東大參林、武漢馬應龍,還是其他小型連鎖公司,都在積極擴張規模。同時,外資企業普遍看好中國巨大的醫藥零售市場,紛紛注資。老百姓大藥房、開心人大藥房都成功引進外資數千萬美元。所有這些現象都表明,中國醫藥零售市場潛力巨大,大家都想瓜分這塊美味蛋糕。
然而,2008年底公布的新醫改征求意見稿,其基本方向透露出諸多對零售藥店的不利,無異于給躊躇滿志的醫藥零售企業當頭一棒。那么,2009年,中國的零售市場將會是什么樣的狀態?醫藥零售企業將如何定位2009年的發展方向?筆者略抒己見,供同行參考。
筆者認為,2009年,只要新醫改方案一天未正式公布或實施,我們都不好對這一年的零售市場發展走勢樂觀地蓋棺定論。我們絕不能小看政策因素對市場的沖擊力。換言之,在新醫改政策未明朗之前,靜觀其變是為上策。
當然,無論未來的醫改政策對我們零售企業是利是弊,企業仍要發展與生存,我們不能將“靜觀其變”理解為“坐以待斃”。針對2009年企業的發展方向,筆者有以下建議:
堅定信心,進一步加強基礎管理
對準備做大做強的企業,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無論醫改怎么改,零售藥店絕不會從中國的醫藥市場上消失。發展零售藥店是方便群眾購藥的最佳方式,也是通過市場競爭提高藥品質量與平抑藥品價格的有效途徑。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大量的零售藥店。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只是因政策不同,使得零售藥店的發展軌跡與經營模式不盡相同。當務之急,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強基礎管理,為未來的發展蓄積力量。
轉變經營策略,適應市場變革
適者生存的進化論同樣適用于企業的發展。醫療體制改革只是要改變游戲規則。因此,我們醫藥零售企業應當做好三件事:一是轉變經營策略,探索多元化經營,大膽嘗試藥妝模式,提升藥學服務水平,加大便民日用品經營品類,拓寬利潤來源。筆者所在的九州通大藥房,2008年在轉變經營策略上就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1家單店的月均銷售額從9萬元提升至近40萬元,足以證明經營策略的力量。二是利用有利資源,爭取醫保定點資格。全民醫保必定帶來醫保定點藥店的擴容,爭取到醫保定點資格無疑為應對新醫改吃下一粒定心丸。三是團結起來,爭取改革的話語權。新醫改征求意見稿對零售藥店雖然只字未提,但是作為零售藥店業的一分子,筆者認為,我們需要團結起來,利用各種合法途徑發出正當、合理的聲音,主動參與到改革當中去,不能坐等別人來決定我們的命運。
國家一項新政策的推出,必將引發新一輪的競爭。只有那些在新政策之下能成功完成經營變革的企業,才能萬古長青。
2009年的醫藥零售市場,需要理性對待,冷靜思考。一旦冬天過去,春天會別樣的溫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