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藥品零售市場的最后一塊蛋糕
來源:
聯商網
2009-01-21 11:29
社區市場待深挖
近幾年,不乏藥店進社區之聲。但同為社區業態,有些藥店做得有聲有色,有此藥店卻舉步維艱。特別在南方沿海或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按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社區藥店的生存空間應該越大,但目前的現狀卻給我們藥店人一個相反的答案。首先,一線城市市場競爭激烈,很多有實力的零售藥店,更愿意把資金投入到商圈賣場等能抓住大客流的業態中。其次,藥店對社區市場的挖掘度不夠,社區藥店多功能服務的特性沒有完全表現出來。最后,一線城市的租金成本較高,也是社區藥店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這主要表現在社區居民的消費需求上。比如,走中低檔社區路線的藥店,會出現因租金成本高、商品價格低而帶來利潤薄的反差。因此,也讓一些社區藥店出現了品類結構不合理、品種不齊全、過多關注高毛利產品,缺少品牌藥品的現象。而這正是影響社區居民購物習慣的原因。
社區藥店是藥品超市大賣場和傳統藥房的一個補充。依筆者對社區藥店的觀察,其不但管理方便快捷,而且極利于經營模式的復制和推廣,“船小好調頭”,結合便利、快捷、實惠的特點,可將社區藥店宣傳和促銷等成功經驗快速復制,營造多點成面的營銷覆蓋攻勢。另外,社區藥店有著大型超市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蕭條,也會引起顧客的消費恐慌,會波及一些處在商圈的藥店。社區藥店必將成為消費者身邊不可缺少的購物場所。社區藥店還可通過倡導多元化服務來引導消費,借此增強業態競爭力。
得“民心”者得市場
然而,社區藥店就像一盤菜,雖被看好怎么做卻是關鍵。筆者認為,社區藥店畢竟是在藥品零售市場細分出的一塊。藥店在后續的經營中,還應在這塊市場上繼續細分下去。比如根據藥店所處區域、消費者購物的特異性和需求性等,可以將廣義的社區細化為:高檔消費社區、大眾消費社區、中老年居民區等。甚至也可將城市新開發的高新區、自然村等看作一個社區,由此深入開發不同社區的不同服務功能,當點聚成面的時候,社區藥店的規模效應就會出現。
但是,社區藥店的經營之道并不是一味追求短期產品銷售量,而是為周邊顧客提供長期的服務價值,真誠為顧客量身定做“社區服務”,其邊際效應遠勝于物質的刺激。專業知識和優質態度為社區藥店的兩個重要營銷環節,并以此精耕于藥學服務、信息服務和便捷服務三個層面,發揮“忠誠顧客”的巨大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在社區藥店的建設上,需要解決三個核心問題。一是確保周邊社區居民基本的用藥需求,購買頻率高且知名度高的藥品,必須在社區內的藥店解決。二是綜合服務,社區藥店除要解決居民常用藥的購買需求外,一些小的服務,藥店也要盡量完善,成為一個服務終端集成平臺,能給社區居民提供一套全面的服務解決方案,為居民提供商品之外的附加值。如繳電費、電話充值等。三是,摸透社區特點及居民消費理念。
筆者曾在走訪社區藥店時發現,有些針對高消費人群的社區藥店,藥品的占比并不大,多數集中于日用品、進口的生活快消品及年輕白領所青睞的高檔藥妝產品等。并且店面不大且設計得十分考究,在收銀臺的一角放置一個閱讀架,擺放著時尚前沿的雜志、各種進口產品的使用資料等,很符合該社區消費人群的口味。還有一些分布在老居民社區,或以中老年為主要消費群體的社區藥店,“社區養老”也是社區藥店經營模式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居民健康需要及季節性商品的營銷策略,深入社區開展慢性病、常見病的專業健康體檢活動。對居民進行用藥安全解答、用藥指導及用藥追蹤回訪。提供與疾病相關的健康資訊及病患教育。藥師為每一位患者進行相關的評估,并為其建立健康檔案。雖然社區藥店這一業態目前遇到的問題不少,但商場如戰場,得民心者得天下。社區藥店,定會在2009年后危機時代給企業開啟一條通往民心的路。
《孫子兵法》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競爭激烈的藥品零售市場,藥店已不能再靠你死我活的“價格戰”來贏取市場的主導地位,而是要靠豐富自身業態、提升門店功能來贏得顧客。
未來藥品零售市場的最后一塊蛋糕,就在家庭“1米遠”的地方。而這塊蛋糕就是社區藥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