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障礙及對策
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障礙
1、內部障礙
認識上存在偏差。許多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還停留在表層上,代表性的認識主要有三種:一是把電子商務“神秘”化,認為電子商務非常高深,從而對電子商務敬而遠之;二是把電子商務“簡單”化,認為電子商務就是網上交易,只要企業用了電腦、上了網、建了網站,就完成了電子商務,等著訂單從天而降;三是把電子商務“模式”化,認為搞電子商務就得按已有的模式去“克隆”,但相當多的盈利模式沒有很好地解決宏觀設想與微觀對接問題,企業花了錢卻無法獲利。
信息化建設存在誤區。許多中小企業已經認識到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據統計我國有85%的大中型企業實現了管理信息化,50%以上小企業應用了計算機,有3萬多企業在.com下注冊了商用域名,但當前我國企業真正利用網絡開展經營活動的還很少,大多數只是在網上開設了主頁,既沒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更沒有借助于網絡開展商務活動。
復合型人才缺乏。人才是網絡經濟的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急需既懂商務管理又有網絡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大多數中小企業因為資金、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即使引來了,也留不住,復合型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業的普遍狀況,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2、外部障礙
網絡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近些年來,國家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形成了一定的網絡基礎。但這些基礎設施與電子商務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普遍存在上網速度慢、收費標準高等問題。
網絡安全存在隱患。電子商務的普及,企業信息化是基礎,金融電子化是保證,目前開展的電子商務,用的都是土洋結合的辦法,使用信用卡、借記卡、儲蓄卡、郵局匯款或貨到付款等多種支付方式,網上查詢網下交易的辦法仍十分普遍。雖然許多銀行都提供在線支付、網上銀行等服務,在安全性方面采取了種種措施,但遭受黑客或其他犯罪行為攻擊的事件仍頻繁發生。網絡安全已經成為阻礙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打消消費者網上購物積極性的重要原因。
電子商務費用較高。當前眾多IT廠商和集成商提出的方案初期投入大多在10多萬元,要開展電子商務,還必須有配套齊全的硬件設備和結合企業狀況的軟件,要有日常維護的計算機技術人才,自建網站的還要有相應的日常運行機構和配套設施,前期費用加上后期的開發、培訓和維護費用,一年所需費用不低于100萬元,使中小企業難以承受。
市場體系不夠健全。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健全、不規范,市場行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有效的社會監督。由于電子商務的運行環節比較復雜,尤其是配送環節上,我國還缺乏系統性專業化的全國物流配送系統,使得單件商品的長途運輸或者郵遞的成本較高、速度較慢,使消費者和商家望而生畏。我國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還在不斷完善中,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如網上如何征稅、網上信用擔保等。特別是我國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體系不健全,沒有有關各方的信用記錄系統,使電子商務陷入先交錢再發貨還是先發貨再交錢的怪圈,嚴重制約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應采取的對策
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依賴于企業自身努力,還依賴于企業環境的改善和有關法律政策的進一步完善。
1、企業方面
提高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從某種意義上講,觀念是制約企業經營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要真正認識到企業電子商務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良好的效益。要提高對這一事物的認識,全面整合觀念,及早參與,搶占先機。
加快企業信息化進程。首先要加強內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以企業內部局域網為核心的信息通道,進行多種企業資源、多種管理職能的整合,實現企業內部的高效運轉;其次,建立企業網站,并對企業網站進行宣傳,使企業的“家”可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可以找到;也可以按中小企業行業分類,自由組合,聯合租用數據專線上網,降低上網成本,提高宣傳效率。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電子商務應用系統,如進行商品銷售的網站,建立專門的商品搜索、采購、支付、訂單處理以及客戶服務等系統。
積極引進復合型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方式應該有所不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企業的規模、資金和管理模式決定了他們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時候應該想方設法引進已經成型的電子商務人才,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為他們創造寬松的環境,做到“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留住人,以事業發展人”。
2、政府方面
電子商務的發展依賴于信息基礎設施、通訊網絡、社會法制、市場經濟、組織之間協調等,沒有政府的領導和積極支持是不可能的,政府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推動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
設立電子商務的服務機構。政府應重視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成立由政府有關部門牽頭,有各行業中小企業參加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促進委員會,提供組織保障,解決各種矛盾;設立電子商務發展基金,鼓勵中小企業利用優惠的政策性貸款用于電子商務建設;鼓勵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中介商務網,以信息服務起步,從吸引企業上網開始,逐步向網上交換、結算服務等深層業務拓展。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了盡快扭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局面,政府應繼續加大信息化基礎建設的投資,減少由于業務領域的限制、行業和地方保護主義等人為因素的干擾,有效利用已有資源;積極引入外資,吸引民間資金,促進信息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在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同時,降低上網費用,降低電子商務的門檻。
加強網絡安全和金融電子化建設。國家應增加在網絡安全方面研究的力度,可以利用科研機構、學校進行基礎性研究,進一步把研究成果產品化,實現其市場價值;及時跟蹤國際先進技術,積極使用先進的安全手段;頒布和完善有關電子商務安全的法規和技術標準;進一步完善金融安全認證體系,提高金融電子化程度。
完善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法規。電子商務活動涉及到買賣雙方、交易中心、銀行、認證中心以及有關政府管理部門等多個參與者,各自的權利義務都需有明確的法律界定,發生糾紛也要有法律來調整。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雖然已經制訂了有關電子商務的三十多部法律法規,但許多方面還有待完善和發展。在遵循國際慣例與國際接軌的前提下,電子商務立法要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發揮各部門規章及地方政府立法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法律法規,保持法律體系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特別是法律的空白點,如電子商務相關基本環節的確認,包括數字簽名、書面文件,網上支付的法律法規,CA認證機構的權限、職責、工作范圍等。
21世紀將進入電子商務時代,如何面對電子商務方式,如何適應數字化生存,如何積極創造優良環境發展電子商務參與國際競爭是每個中小企業與政府都應面對的重大問題。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中存在障礙,企業和政府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推動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
(中國B2B研究中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