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死守 從偷書者邏輯看書店防盜
為什么書店常常丟書?看看偷書者的邏輯:
偷書者的目的大概有這么二種:一種是順手牽羊,趁書店人員疏松,夾帶圖書出去。這類偷的書,多半是為了自己看看。還有一種,就是為了牟利。偷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看,而是為了販賣,從中牟利。
既要牟利,就要講究成本,這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風險成本。
先說人工成本。假如按照一個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生活成本算,每天就是33元。如果要賺回33元,所偷的書就要賣33元以上。一般偷去的書不太可能按定價賣,一定會給出很低很優(yōu)惠的折扣迅速把書賣出,就算按50折銷售吧,這樣一來要收到33元賣書贓款,起碼要賣出碼洋66元以上才行。按照目前所出成人讀物的平均定價28元計算,至少要賣2本書以上。也就是說,一個偷書的人假如一天只偷一次書,每次至少要偷2本。要多賣,就得多偷幾次,或者一次偷上好幾本。這樣一來會出問題:偷上三兩本書出去,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如果要偷很多本,就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偷高碼洋的書,二是一天多偷幾次。高碼洋的書一般,開本大,不容易收藏帶出,多偷幾次很容易引起店工作人員的懷疑。
還有風險問題:一是把圖書藏在身上或者包里,擔心被店工作人員看到;二是現(xiàn)在書店大多裝了防盜門,圖書也上了防盜磁條,夾帶圖書出去是會報警的。為了應對第一個問題,就采取團伙作案,一人掉開書店工作人員的注意力,另一人負責偷書收藏,然后出門。為了應對第二個問題,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因此偷書人使用一種專門消磁的器材(工具),將圖書消磁,然后再藏帶出去,這樣出門不會報警。這樣一來團伙作案,需要支付的人工成本就更高,于是每次偷的書就會多幾本。而有了專業(yè)的消磁工具,又有了同伙的掩護,偷書的安全系數(shù)就大了,規(guī)避了風險問題。如果書店遇到這類偷書者麻煩就大了,他們會經(jīng)常光顧,且很難防患!而且每次丟書的數(shù)量一般不是一本,而是多本,不是低碼洋的,而是高碼洋或者偏高碼洋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書偷出去了,是為了盡快賣掉。什么書好賣?自然是暢銷書。所以書店的暢銷書是很容易丟的。但先把書偷上再找買主,似乎也不是那么好找,假如先有買主,后有針對性的偷,豈不是解決賣書難的問題?如何能找到買主,而找的過程又必須是隱蔽的,或者是不被懷疑,還要保證自身的安全呢?這就需要建立自己的固定的賣書渠道。哪里有這樣的渠道?猜想一下:一是特價書店;二就是網(wǎng)上書店。
所以,偷書人不排除利用某種手段,在網(wǎng)上開店,然后也每天在網(wǎng)上拷貝圖書信息,添加新書、暢銷書信息,一旦有人訂購,就定向“踩”購(偷書)。這樣銷售渠道的問題就解決了。
如此以來,偷書的事似乎沒有什么大問題,因為有固定的銷售渠道,有了團伙的掩護和專業(yè)消磁工具,沒有多少風險。
這是偷書者的某種邏輯,也許不存,子虛烏有。但全國各地書店、尤其是書城常常丟書防不勝防確實不爭的事實。
書店怎么辦:
辦法一:嚴防死守。偷書的要把書帶出去,總要在書店內(nèi)把書收藏起來,或者藏在身上,或者藏在包里。而藏的時候一定不能讓書店工作人員看到。我就從這個里分析,看怎么防范。
首先,進書店的人一律存包,免除了包藏的可能性。
其次,不管是顧客問什么,書店的員工始終要注意照看自己看管的區(qū)域,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叫你離開自己負責區(qū)域不要答應,應該委婉的說明或拒絕。如顧客拿個紙條問:有某某書嗎,在哪里,你去幫我拿來吧。這個時候千萬要警惕,切不可離開自己的責任區(qū)。因為你一旦離開,很可能同伙下手,就算你拿來了,他可能找個接口說不是這本,要你調(diào)換等等,總之,引開你的注意力。這個時候要牢記:人不離崗,眼不離區(qū)。這樣做負作用出來了,很容易得罪那些真正的顧客,書店的服務水平會大大的降低,這確實是個矛盾!有的人可能會說,要靈活處理,區(qū)別對待。問題是:書店的人員一般沒有這個區(qū)別水平和能力的,因為偷書人臉上沒有帖字。
辦法二:書店視野盡可能開闊,一眼能看透。書店書架高,死角多,是偷書人鉆空子的地方。一般消磁和藏書的動作都是在沒有人看見的死角處進行。所以,要保證每個死角都要有人照看。這是唯一的辦法。
辦法三:有識別消磁工具的報警防盜門。現(xiàn)在的防盜門只能防未消磁的圖書出門報警,但是對消磁器卻不能報警,要是有像機場安檢那樣的防盜門,那么消磁器就沒有用了,圖書的丟失將大大減少。目前不知道有沒有生產(chǎn)這個防盜門的商場。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