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體藥店:前路就在拐角處
來源:
王樹超
2009-04-14 10:59
GSP的強行認證制度執行以來,不少單體藥店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其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問題一:來自連鎖藥店的壓力
目前許多地方的藥品零售市場,連鎖藥店占據了大半江山。這些連鎖規模大,資金雄厚,藥品品種齊全,覆蓋面廣,綜合實力是單體藥店遠遠無法與之匹敵的。單體藥店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一方面是連鎖和平價藥房大打價格戰,單體藥店原來的大部分消費者紛紛轉移購買地點;一方面是國家推出的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和頻頻推出的藥品“降價令”,使單體藥店的管理成本受到考驗。
問題二:來自藥品生產企業的壓力
由于單體藥店規模小,資金實力弱,銷量也不可觀,所以大品牌的醫藥企業往往不愿意將單體藥店作為主要終端,認為投入產出比不合理,對其既無人員支持,也無促銷支持。
問題三:來自單體藥店自身的壓力
很多單體藥店缺乏良好的經營質量管理體系,這一點在藥監部門的專項檢查中已經被發現。一些單體藥店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無論在經營模式還是日常的管理中都漏洞百出,很多單體藥店的負責人對《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一概不知。在這樣的經營管理方法之下,問題層出不窮就不足為怪了。而連鎖藥店由總公司統一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對法律法規的把握也相對比較清楚,所以在執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相對較少。這樣,單體藥店在質量競爭中必然處于劣勢。
盡管單體藥店面臨著諸多的生存壓力,但單體藥店不會消失的判斷是可以肯定的。任何時候,都不太會出現一種業態獨步天下的局面,即使在連鎖化程度很高的美國,仍有為數不少的社會單體藥店。因為求便和求廉是兩項永恒的消費心理,況且單體藥店經營成本、人力管理成本都較低,選擇一個好的地理位置,生存應不成問題。
單體藥店要想生存就必須首先解決上面提到的幾大問題,此外,筆者認為單體藥店可參考以下幾個生存對策:
打造特色藥店,在連鎖企業中求生存
單體藥店由于體制靈活,可以形成一店一策的經營策略,可以更加精準地鎖定自己的顧客群,以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來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這是連鎖藥店無法做到的。
單體藥店可以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在某個方面的特色定位,甚至形成專科藥品特色藥店。特色可以集中在肝膽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專科領域;也可集中在健康食品、參茸補品、藥膳成品等“藥補、食補”領域;或家用中小醫療器械、物理療法服務等領域。
多元化經營開辟新的利潤點
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大部分單體藥店改弦更張,放棄藥品零售而轉營其他行業。還有很多單體藥店不忍割舍經營多年的藥品生意,在此基礎上,采取多元化經營模式以保證生存。
單體藥店由于大多身處社區或是街頭巷尾,與居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是日常生活消費最便捷的終端之一,完全可以根據所在區域的不同需求,開辟自己的多元化經營業務。如成都同仁堂在中藥材經營的基礎上還推出藥膳餐廳,使其中藥材經營方面的品牌成功地向餐飲業延伸。
加入各式聯盟或者多個單體藥店聯合起來集中采購
面對藥品生產企業的冷眼,單體藥店可以聯合起來集中采購,如果你的規模夠大,可以考慮加入連鎖藥店采購聯盟或者單體藥店聯盟;如果是一家較小的藥店,大家可以聯合起來,形成采購聯盟,以降低采購成本。這樣集中采購的數量比較大,藥品生產企業必然會以對待連鎖藥店同樣的態度和價格對待采購聯盟,這樣就能解決上面提到的單體藥店生存所面臨的來自藥品企業的壓力。聯盟形成后,可以成立一個統一的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統一發貨,但是各單體藥店的獨立法人保持不變,可以獨立經營,財務獨立核算。這種單體藥店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是一種很好、很有前途的方式。
強化自身管理或加盟連鎖藥店
單體藥店的管理體系必須要得到加強,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使沒有連鎖藥店和平價藥店的壓力也不能生存,一個企業只有具有了合理有效的管理和經營體系才能更好地運轉。管理上的不規范必然導致經營上的不規范,也會給藥店本身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形成良好管理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加盟連鎖藥店。大型連鎖藥店往往具有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管理系統,加盟店可以借鑒學習連鎖店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體系,而同時可以保持獨立經營。這也是單體藥店改善自身管理模式的一種好方法。
可以轉營網上藥店,降低管理成本
隨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的出臺,網上的藥品交易已開啟,只要具備相應資質的藥品零售企業都可以在網上出售非處方藥。現在,連鎖藥店很少涉足互聯網,所以網上市場的空間仍然很大,單體藥店完全可以抓住這個機遇,實現轉型。這樣既可以開辟一片新的市場,又可以減少經營成本。
單體藥店尋求生存的立足點還有很多,可以在經營模式上,也可以在管理方法上,關鍵是看藥店本身是否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要能夠與時俱進,找準正確的方向,成功轉型,并敢于創新,善于突破,單體藥店一定可以在市場上開辟出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