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頭沃爾瑪試水小便利店
素來以“大”姿態示人的沃爾瑪現如今開始考慮“大小”兼顧,日前悄悄在深圳開出3家面積約300平米的社區小店。據沃爾瑪透露,這一業態此前在美國本土從未出現,首創于中國。
記者昨日實地調查獲悉,沃爾瑪新業態與英國最大零售商Tesco此前在上海開出的Express非常類似。而更巧的是,兩大跨國零售巨頭都計劃在短期試驗后,于今加大這一業態的拓展速度。
有業內人士指,此種業態一旦成為氣候,將很可能成為收購本土社區零售企業的另一大平臺。
5年開拓1000家門店
“它比沃爾瑪社區店更小,比一般7-11又大,暫稱便利店。”沃爾瑪中國區公關經理牟明明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這種便利店定名“惠選”,分別在深圳紅荔、蛇口以及梅林開出三家試驗店。
沃爾瑪在美國有折扣店、購物廣場、社區店和山姆會員商店四種業態,后三種業態已在中國開設。據悉,“惠選”面積約300平方米,以食品、日用必需品為主,商品結構據不同地區目標消費群因地制宜。以現有的三家為例,蛇口店進口商品占總數的30%-50%,紅荔店和梅林店相對較少,營業從7:30至凌晨1:30.
這一經營思路與Tesco的Express如出一轍。Tesco在英國本土有四種門店模式,Tesco快捷店(TescoEx-press)、位于主商業街和市中心的Tesco大都市店(TescoMetrostores)、Tesco超市(TescoSuperstores)和Tesco超級大賣場(ExtraHypermarkets)。
去年8月,Tesco快捷店引進中國,目前在上海已開出6家。TescoExpress營運經理詹文彬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Express商品達3000種左右,其中60%以上為食品。目前門店正對不同類型社區消費者進行需求測試,一旦掌握就可快速復制。
了解內情的人士透露,經近一年測試,Express單店日均銷售收入超預期,今年正計劃進一步擴大拓展。而就在3月,沃爾瑪在廣州舉行的新年準備會議上,惠選店的發展也被提上議程———2009年新開100家門店,5年內開出1000家店。
實施大小通吃戰略
“惠選店較小,選址更靈活,能深入社區。”牟明明表示,沃爾瑪中國區現仍以購物廣場為主要發展模式,惠選店實現更多元化靈活發展。
而在某網站總裁黃華軍看來,沃爾瑪“大小通吃”戰略背后意義豐富。眾所周知,除社區店外,沃爾瑪大型超市多與固定地產商,尤其是深國投共同拓展門店。但這類門店從簽約到建造再到交付使用期限普遍在一年以上。而惠選店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可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繼續加快擴張速度。
據沃爾瑪新財年投資計劃,2010年1月31日前擬新增715~785家門店,其中美國本土大賣場和山姆會員店擬增165~185家,海外計劃新增550~600家,是本土近4倍。但沃爾瑪用于開店的125億~135億美元資本開支中,僅有36.2%用于海外。除成本因素外,沃爾瑪的海外擴張應包含數量不少的小店。
同理,Tesco2009年計劃新開超過80萬平方米的大賣場,其中75%在英國以外,而新一年資本開支只有10億英鎊,但希望有9.2%的增長。在不增加投資又不能放慢擴張速度的前提下,小店是不錯的選擇策略。
“事實上,從2004年起,為推動本土零售企業發展,商務部就鼓勵零售企業在城市發展社區商業,在農村發展萬村千鄉工程。”黃華軍表示,金融危機下沃爾瑪也看到了社區商業空間,而憑其多年社區超市經驗及龐大采購、商品資源,惠選店一旦成為氣候,很可能成為收購本土社區零售企業的另一大平臺。
記者觀察 社區小便利擁有大未來?
為了一瓶水、一包鹽、一串水果,很多人絕不會步行1~3公里去超市。中國人喜歡就近消費,社區店選址靈活,集中了快速消費品中間最好銷的商品。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沃爾瑪這樣的社區店將會得到充分發揮。華潤超市在江蘇、廣東的鄰里社區店經營至今,就是最好的例證。不過,小型店鋪對配送的支持度和配送頻率要求較高,否則每日一配的配送支持力度明顯不足,存貨能力太低,斷貨缺貨不易控制;另外店面偏小,周邊繁忙的交通對客流和配送也將產生一定影響。最后是價格,如果難以在短期內形成規模,將加大經營成本。
(南方都市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