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kuWaku 讓餐廳“歡呼雀躍”
Waku來自日文,單獨的Waku代表煎炒、煮沸這樣的烹飪方式,而合在一起的WakuWaku則表達歡呼雀躍的意味,位于德國漢堡中心區域的WakuWaku連鎖餐廳之所以要這樣命名,不僅是為了要表達其能夠快速提供煎炒熱食,還希望可以帶給在這里用餐的客人興奮而別具誘惑的體驗,讓食客的心情可以在這里放飛。
WakuWaku餐廳位于漢堡的市中心,緊靠漢堡市政廳,其經營理念是提供快速而營養健康的食品,并關注可持續性發展理念。可以說,WakuWaku的所有經營、設計上的考慮都是為了連貫地執行其可續性的主題。從烹飪方式看,炒鍋烹飪為廚師在五分鐘內完成食物制作創造了可能,在快速的同時還保留了食物的營養以及芳香,并且僅需要極少量的食用油。另外,這里全部食材都選用有機配料。餐廳的菜單同樣不同一般,不僅供應經典的亞洲美食,還提供德國傳統食物,比如Currywurst以及Tafelspitz。整體技術設備更是飽含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節能廚房技術到通過環保材料設計的制服,甚至包括衛生間中安裝的經濟型干手機。而對于設計師ippolito fleitz group而言,其任務便是要通過一種突破傳統與教條的、創造性的方式,將WakuWaku的這一哲學轉化成一種建筑語言表達出來,用材料、色彩以及光線營造不同功能空間的性格,并完成品牌形象的強勢陳述。
餐廳的空間呈狹長發展,在建筑中延伸出17米的縱深。進入餐廳,顧客首先看到的是這個長盒子建筑的狹窄的尾部:一面被漆上了濃重的紫羅蘭色(WakuWaku的品牌顏色)的墻壁,設計師用這樣的設計營造出一種強烈的歡快感。空間被分成了兩大主要區域:服務區和就餐區。服務區包括一個點餐臺、廚房以及食物外帶單元。這一區域的設計主題是為了表達一種現代都市風格以及速度感——這里,兩個數碼菜單牌懸掛在天花板上,循環播放當前的菜單以及食物的圖片。被自然白色的瓷磚框架包圍著的五顏六色的菜單板的亮漆表面與服務臺大片的不銹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餐區則是要呈現一種截然不同的情緒——緩慢而舒適,就像莊園廚房的感覺一樣。一個從地面延伸到天花板,并占領整個房間長度的長凳從整體上完成了這一區域的陳述。它由木材和FSC認證的不同大小的木板建造而成,被漆成灰白色,引導出手工制作的印象。長凳的頂端,“Waku Waku’s Wacky Wholefood-Wok-Wonder Works Worldwide”這句話用細長的手寫體被雕刻出來,不僅增添了手工制作的品質感,其壓頭韻的闡釋還十分有趣,充分暴露出該品牌多元文化的菜單及其國際化的野心。長凳墻同時還形成了一個強烈的插曲,讓人情不自禁消融在空間的深度中。它不僅表達了一種建筑語言,同時還是承載出WakuWaku的企業文化,通過斯圖加特藝術家Monica Trenkler設計的一個畫廊表現出來。在二維和三維的拼貼畫和圖片中,藝術家選擇了典型了WakuWaku主題的作品,適時引出品牌的色調。而當藝術品延伸至空間深處的同時,最內部顯著位置上的那面紫羅蘭色墻壁以及餐廳的logo,再次為空間做出最后的注解。
面對長凳的是一排2人坐的餐桌,它們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地進行組合。餐桌的另一面則是各種不同款式的、有著不同色彩的椅子——起居室椅、廚房用椅、跳蚤市場淘來的老式椅、還有批量生產的椅子全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這里,它們打破了長凳的簡潔氣氛,集合起來營造出友好的印象,分開來又增添了室內的生氣。不過,所有的椅子腿還得涂上WakuWaku的標志顏色,這才不至于產生凌亂感,而利用老式家具同樣體現了餐廳可持續性的原則。在這排千奇百怪的椅子中,一個雙人搖椅格外鮮艷,它輕易地喚醒了童年的記憶,是消磨一段夢幻般時光的絕佳地點。
在廚房與靠后的就餐區域中間,一個圓形的鏡子還被折疊安裝在白色瓷磚墻的轉角。它不僅引導客人進入靠后的就餐區,同時從視覺上將空間放大。靠后的就餐區同樣舒適,這里曾經是一個天井,現在則變成了玻璃屋頂下的一方樂土,陽光充沛,自動灌溉的植物生機勃勃。這個區域還有一個供4人就餐的更為私密的凹室。旁邊是一個靠墻的梯子,這是WakuWaku的調味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在食物中加入這些有機調味品。
當然,兩個區域的不同特征的打造還通過地板以及屋頂來體現。在服務區,灰色的拋光瀝青是一派商務氛圍,傾向于滿足功能化需求,而就餐去則是用灰色、米色和天然白色的瓷磚間隔排布,給人輕松自在的感覺。餐廳前部分的天花板由許多垂直的骨板組成,空調、照明系統以及揚聲器被隱藏了起來。三個超大的圓盤懸掛在頂端,通過勺形照明裝置進行照明,圓盤上由一個世界地圖,并用粉點標記出漢堡的位置,因為WakuWaku的正是從漢堡起源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