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要盈利 先“便”利
來源:
馮卓
2009-05-19 08:36
一個思維正常的女人,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尿濕了自己的褲子——筆者讀到這則新聞時感到非常震驚,并為銀行的服務感到悲哀。銀行雖是壟斷行業,但現代商業銀行也屬于服務行業,就其本質而言,其經營目標是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前提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沒有客戶,商業銀行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這是任何商業銀行都無法回避的事實。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銀行只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根本未將優質服務作為經營前提。這讓筆者想起曾經發生在某藥店里的類似事件。
某日,筆者正在藥店走訪,剛巧碰到一位老大娘來藥店買藥。因有內急,老大娘遂找店員借衛生間一用,不料卻遭到店員的一口回絕:“我們藥店沒有衛生間。”店員讓她去20米外的公共廁所。老大娘因“急不可耐”而額頭冷汗頻出,雖對店員的話深表懷疑,但還是眉頭緊鎖地一步一步向“指定地點”挪去。
筆者實在看不過眼,質問店員難道藥店里真的沒有廁所?店員給出的回答讓筆者很吃驚。原來,該店的衛生間以前是對外開放的,但因一些顧客用后不沖廁,他們一氣之下不肯再讓顧客使用。
與該店“殘酷”的做法相比,福州某藥店的做法則十分人性化。有媒體報道,福州一家藥店在運營之初便在外墻貼出了醒目標語:內有廁所免費開放。該藥店“逆潮流”的行為吸引顧客的眼球不說,也讓自己從價格戰的硝煙中走了出來。
人有三急,上街找不到廁所被憋得亂竄的事很常見,即便在藥店里也常有發生。據了解,不給顧客提供這種“便”利的藥店不在少數。而業內人士給出的理由無非兩點:一是顧客使用后不自覺沖洗,加大店員的工作強度不說,也污染了環境。二是不少藥店的衛生間多為“內置”,不讓顧客隨意進入,店方也是出于安全考慮。即擔心藥品丟失或者掉包等惡意行為,也防止一些老年顧客在如廁時發生跌跤等意外事故而擔責任。
但在筆者看來,如果有條件的藥店以顧客不沖廁為由,拒絕顧客的請求、剝奪顧客“方便”的權利,實不應該。畢竟藥店的經營方式與生活超市等經營領域在本質上有所差異。假如餐廳沒有廁所,顧客會因“公共設施”不齊全不去就餐。但藥店沒有廁所,顧客也會以“服務標準”不到位而另尋他處。畢竟開藥店的目的是為了大眾健康,但若眼睜睜地看著顧客因內急而上竄下跳,這“大眾健康”又從何說起?藥店不妨借鑒百貨超市,將衛生間設于店外或其他地方,一舉兩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