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滯銷品 從何而來
來源:
馮卓
2009-05-19 08:46
那么,導致藥品“牛”不起來的原因是什么呢?
質量問題
在管理不善的藥店,經常出現采購人員明知藥品質量不行,但為了高收益(高毛利或個人返點)而將藥品硬塞進藥店的現象。在有的藥店,一些負責驗收的藥師工作不認真,把一些偽劣品收進,也是導致藥品出現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因為藥品質量問題,顧客購買后退貨,造成積壓而成了滯銷品。在這種情況下,藥店如果確定是藥品質量出現問題,業務部應第一時間通知各門店將此藥品退回公司,并與廠商聯系退貨處理。
商品過季
門店制定的銷售計劃不嚴謹,或內部運營管理工作混亂,延誤了應季商品的最佳銷售時機,使之成為過季商品。例如春節,藥店備貨時未對周邊消費群體的消費水平進行分析,過多囤貨高價保健品,那么門店面對的很可能就是節后大量商品的滯銷了。如果店長密切注意本店商品的周轉情況,及時將過量的商品調撥給其他門店,也許會減少由商品滯銷帶來的損失。
廠家壓貨
這種原因多為新產品,業務部未對廠家該種產品的銷售情況全面分析,看重的僅僅是上柜費及前期營銷所給予的買贈、折扣等。消費者在選擇藥品時,很看重性價比。如品牌不同,但在價格、質量和數量相同時,附有贈品的藥品就更具吸引力。但是,不是所有帶贈品的藥品都會成為暢銷品的。相反,廠家如特爽快支持買贈、上DM,反而代表這有可能是“準滯銷品”,一旦脫離買贈或廣告,則很難動銷。
采購失誤
總部對各門店在個別品種上的進、銷、存沒有合理把握,或者電腦自動生成計劃失誤,或因某種原因將大批量的某藥品強行配送給門店銷售,因銷路不佳導致商品滯銷。
有時總部給門店定銷售任務時,沒有根據門店的實際銷售能力,而藥品在各店的銷路有很大差異。就像在飯店吃飯,當酒杯中的酒低于一定程度時,服務員會很快續滿,直到你不需要為止。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酒杯是透明的,服務員可以看到酒杯中還有多少酒。而藥店在給門店定計劃時很難做到這一點,總部不清楚門店“酒杯”中有多少“酒”,或者不確定門店是否有足夠的“酒量”,只是一味要提量,結果就出現了滯銷。
陳列受限
目前應GSP等的相關要求,藥品必須分類陳列管理。比如婦科外用消字號產品和外用OTC藥品,雖然兩者在功能上相似,但迫于品類管理的要求,只能分開擺放。在消費者眼中,該兩種商品都是外用藥,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可實際上兩者一個具有藥物性能,一個只起到日常消毒護理的作用。這兩種商品不能根椐顧客的購物習慣和方便店員關聯銷售來陳列。對超市大賣場來講,商品陳列位置分散或不固定,店員推薦受限,就會因顧客購買不方便而導致滯銷。
隨機需求
顧客偶爾會根據醫生處方購買某種平時銷售并不理想的藥品,并且數量比較大,一些藥店往往無法滿足顧客的要求。為了下次再碰到這種情況而“不跑單”,一些藥店就多做計劃。如果顧客用著不好或未再次來藥店購買,就會使這些藥品滯銷。還有是一些廣告藥品,一旦廣告在媒體銷聲匿跡,產品就會逐漸出現“零”銷售。鑒于這些情況,藥店一定要有危機管理意識,在制定計劃時要根據市場反應,不因一些不確定的原因而盲目囤積。
總之,藥店在淘汰滯銷品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分析滯銷的原因,不論是外部消費環境的影響還是內部管理的問題,都需要正確面對,不要讓有銷售潛力的商品從眼皮底下溜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