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藥品經營 藥店應把握三大原則
來源:
馬鑫良
2009-05-19 08:48
采購堅持關聯性原則。有些藥店采購非藥品時沒有計劃,隨意采購。打探到競爭對手洗衣粉賣得好,馬上采購;有顧客點名要某品牌化妝品,馬上采購。弄得藥店成了雜貨鋪,看似多而全的非藥品銷售,其實很容易砸了藥店的牌子。藥店采購非藥品時應慎重選擇,比如附近居民多,可多采購生活用品;附近流動人口多,可多采購保健類用品,而且要盡量使自己的非藥品有特色。這樣才會引起顧客的注意,使之成為藥店的回頭客。
某藥店開在學校附近,經理發現,有些學生來買藥時喜歡帶著一些卡通玩具或者流行小飾品。他注意到學生是在對面的超市買了后再到他這里來的。經過細致的調研,后來藥店購進了更時尚的卡通禮品,吸引了學生的大量購買。一時間,藥店的非藥品收入還高過了藥品收入。
銷售堅持公益性原則。生意人自然要關注利潤,但藥店的非藥品經營還是應堅持公益性原則,注重品牌形象,做到利國利民利己。如果過度關注利潤,反而不能帶動藥品的銷售。有位藥店經理感覺最近幾年保健品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如何才能走出保健品經營低谷?他注意到自己的目標人群多是老年人,這些老年人沒事就到藥店里轉轉,卻很少買藥。藥店于是轉變觀念,開始設立宣傳欄張貼宣傳資料,宣傳老年人應如何保健,同時在店堂里安置了方便椅,陳列了最新的雜志報紙。這些便民服務的舉措吸引了更多的人,增加了藥店的人氣。本來進藥店的人多是“閑人”,但他們也經常會順便買些適合自己的東西回家。就這樣,藥店的非藥品銷售很快就上了一個臺階。
發展堅持品牌化原則。所謂藥店,應以賣藥為主。如果過度關注非藥品,時間久了,藥店就成“雜貨鋪”了。因此,藥店經營者即使賣非藥品也要與藥店身份形象相吻合。如果藥店能走上藥品和非藥品相輔相成之路就最好不過了。有一家連鎖藥店采購的非藥品基本上是在其他藥店買不到的,這自然吸引了不少有需要的顧客前去購買。顯然,此連鎖藥店“壟斷”了某些產品,其競爭力就增強了;有一家診所型藥店,常年堅持為顧客提供最新的醫藥知識,免費測血壓,同樣贏得了一批忠誠顧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